基于技术的反思性学习环境设计
2014-04-29蒙跃平
蒙跃平
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反思性学习研究的深入,技术环境下反思性学习也成为了当今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本文从反思性学习和学习环境的相关定义角度深入分析,探讨了技术环境下反思性学习的内涵及其特征,为基于技术的反思性学习环境设计提供建议指导。
技术反思性学习学习环境一、反思性学习与学习环境
1.反思性学习。国外公认较早且系统地对反思进行研究的学者是杜威,他在1933年发表的《我们怎样思维》(How we think)一书中,就曾对反思做了阐述,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性的知识形式进行思考以确定它们是否植根于逻辑,证据之上,并且反思还对某一特定过程的意义和后果进行展望和前瞻。不仅如此,杜威还进一步探讨了培养反思所具有的态度,即专心(whole-heartedness)、开放性(open-mindedness)以及责任心(responsibility)。他认为教育教学在于激发学生反思思维,而不是把专家所规定的一些条文强加给学生。他认为,教学中应该设置情境,创设暗示,并把传授的东西尽量和学生已有的经验连接在一起,这样才能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好奇心,并鼓励学生说明自己意见的合理性,进而促进学生思维。反思性学习的真正产生是随着Donsld引进“反思型实践者”的概念之后,很多学校、大学和教育系开始根据这一概念来设计教师教育和职业提高的课程而产生的。反思性学习最初是在教师教育和护士教育中实施,为了发展职业技能。后来,则推广到学生学习。随后的一些研究也主要是从实践操作方面对反思性学习进行了实际应用性的研究。国内学者郑菊萍于2002年最早将反思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进行理论论述,从当代心理学中属于元认知概念范畴的“反思”角度分析,用元认知的理论来描述,提出反思性学习就是学习者对自身学习活动的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的事物、材料、信息、思维、结果等学习特征的反向思考。
2.学习环境。国内外对学习环境的定义很多,乔纳森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共同体一起学习或相互支持的空间,学习者控制学习活动,并且运用信息资源和知识建构工具来解决问题。诺顿和维贝格则认为学习环境应包括物理、知识和情感三个方面,即进行教学的物理空间(物理环境)、支持学习目标的软件、工具(知识环境)和与学习结果一致的体现适合学生的正确的价值氛围(情感环境)。而国内学者何克抗、李文光两位学者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组合。学习资源包括学习材料(即信息)、帮助学习者学习的认知工具(获取、加工、保存信息的工具)、学习空间(比如虚拟教室或虚拟网上学校)等。综上所述,学习环境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外部环境,是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和促进能力生成的外部条件。学习环境是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
进行有效的反思性学习,关键在于要能为反思性学习者创设一个促进学生反思思维,反思性学习活动赖以持续,进行反思实践的学习环境,从而最终达到促进学习者反思能力的生成,优化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提高学习者学习效能。
二、技术环境下的反思性学习内涵
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学习者可以通过技术来创设学习者反思意识的学习环境,可视化展示自己的学习思维过程以明确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即时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互反思以促进加深学习者个人学习理解,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品质。
1.反思情境的优化性。技术为反思性学习者提供一个对反思学习内容的主题意义进行理解的情境,從而激发学习者的反思意识,可视化的展示学习者学习过程,帮助学习者看到学习中的问题,使得学习者个体明确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达到反思、组织、调控自己的学习,以提升学习者反思能力,同时技术也在为学习者群体的反思活动创设了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促进学习者共同体的反思,完善学习者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在交流和反馈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2.反思性学习对象的外显表征性。利用技术能使内隐的学习过程公开化和明晰化,将学习者的思维和推理过程可视化,使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学习过程进行进一步反思分析,进而提高学习者的反思能力。技术能够使学习者学习活动进程,包括学习各个阶段、环节,以及最终学习结果呈现出来,学习者在回顾学习过程的同时,也将对能保证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各种事物,外部环境和学习活动得以进行和维系下去的意识表征出来,明确反思内容。
3.反思交互的即时性。技术支持学习者对一些任务进行协同工作,学习者在与同伴进行交流、协商,呈现自己的知识,相互帮助,在交流和反馈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来理解,技术提供的即时交互功能增强了基于共同体的反思交流。
4.反思的共享性。技术提供的知识聚焦功能最大化地共享了反思的资源,基于技术的反思性学习共同体彼此分享经验,加深对学科领域的个人理解,分享的同时,扩大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共享反思性学习者更为全面的思维和推理过程。
三、技术环境下的反思性学习环境设计
1.技术环境下反思情境的设计。技术环境下反思情境要创设一个易于理解反思学习内容主题意义的情境,易于激发学习者反思意识,创设轻松、信任、通过借鉴他人思维方式从而完善自我认知的反思共同体情境。同时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反思者自身的活动或经验,没有相应的经验,反思学习就没有对象和内容。
2.技术环境下反思资源的设计。技术环境下反思资源包括反思学习的内容,反思学习的内容包括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强调在行动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探究,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有目标的探索、发现和学习的过程,技术设计要能够使学习者学习活动进程,包括学习各个阶段、环节,以及最终学习结果呈现出来,学习者在回顾学习过程的同时,也将对能保证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各种事物,外部环境和学习活动得以进行和维系下去的意识表征出来,明确反思资源。
3.技术环境下反思工具的设计。反思性学习环境中,技术作为情境创设工具,激发反思学习者的反思意识;作为反思过程展示工具,展示反思学习成果的同时,更公开和明晰化学习者的思维过程;作为共享彼此观点和资源的工具,帮助学习者通过会话交流,在群体的反馈和指导中引导促进学习者的反思,利用技术工具进行有效的反思性学习。
4.技术环境下反思支架的设计。通过技术为反思性学习环境下的反思性学习者提供脚手架支撑,为学生反思性学习的持续进行提供导航,帮助学习者跟踪和理解自己的反思性学习过程,导航学习者处于反思性学习的哪一环节,帮助学习者审视自己所采取的方法,明确行动背后的问题所在,从而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深入反思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郑菊萍.反思性学习简论\[J\].上海教育科研,2003,(8).
\[2\]罗宾·梅森.应用技术培养反思性学习者\[J\].开放教育研究,2006,(10).
\[3\]乔纳森编著,郑太年,任友群译.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郑太年,马小强.学习环境的设计——对话Michael F. Hannafin教授\[J\].中国电化教育,2010,(2).
\[5\]盛群力,李娥兰.设计建构与开放学习环境\[J\].远程教育杂志,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