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运用
2014-04-29陈学红
陈学红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置意义重大,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使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引发矛盾冲突,引进数学典故等。而且创设问题情境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问题情境意义创设原则课堂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
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感受数学
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出发,感受数学,体验数学。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和理解公倍数、集合这些知识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8月份,小雷的爸爸每隔三天休息一天,妈妈每隔一天休息一天,小雷周六、周日休息。三人要一起看望小雷的外公,选哪些日子比较合适?”学生们对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倍感亲切,因而兴趣大增,纷纷主动地去寻找答案。这时我又提议同学们一起来玩涂色游戏,把爸爸、妈妈和小雷的休息日涂上不同的颜色(或做上不同的记号)。在涂色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一些特殊的日子涂上了两种颜色,甚至有些日子涂上了三种颜色。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继续去思考和探索。通过观察,学生很快找出原因所在,这些特殊的日子是他们其中两个或三个人的共同休息日,也就是两个或三个集合的交集。看似深奥的道理,就这样慢慢融入了学生的心中,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13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想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然后请代表说说看。”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方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13。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以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我们的教学中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能力搭建舞台。面对我们中国的国情,我们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但这种意识的培养,不是通过形式上的合作就能完成的。当学生感到合作是一种需求,有的工作必须通过大家的合作才能完成时,他的合作意识才能逐渐养成。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合作。
例如,在讲《统计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一个给公路局的局长当参谋的环节,通过看录像统计某路段机动车流量情况。放录像的过程中学生基本上是自己一个人进行统计,结果竟然没有一个同学的统计结果是完全正确的。老师抓住时机,激发同学的内需:“我还是告诉公路局局长,我们班同学不能完成这个任务。汽车走的太快,一个人统计不过来。”同学们纷纷反对,被老师激发出斗志,重新讨论统计汽车流量的方法,自发产生小组分工合作的愿望,并自行组织了小组进行分工,从而很好地完成了任务。通过这样的环节,同学们切实体验到了互相帮助、共同参与的乐趣,进而学会了沟通、学会了互助、学会了分享、学会了欣赏他人。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1.“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因此,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借助多媒体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孙悟空拿着一把米尺问猪八戒:“你能用这量出我的金箍棒多长吗?”猪八戒拿起米尺边量边数:一米、二米、三米……量到第四米时,猪八戒犯难了,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表示呢?此时教师暂关机,利用常规教学手段,指名一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让其他同学人人动手,用直尺量一量桌面的长度,都会遇到猪八戒遇到的问题:不够一米或不够一尺的长度该怎样表示?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实际中确实存在着这些问题,怎么办?以引起急于解决的悬念,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推测和猜想,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拓展数的范围。此时教师认真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广泛讨论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要耐心听取学生的看法,保护、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讨论之后,教师边评价小结边开机,画面上出现孙悟空指着猪八戒的脑袋说:这就要用到分数。你想知道什么叫分数吗?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了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2.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利用问题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距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学习了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后,出示这样一道习题:填“﹥、=、﹤”,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2×3○13×214×5○15×4 16×7○17×6 18×9○19×8因为已经学过二、三位数的笔算乘法,学生首先会用竖式计算出左右两式的结果,再填上相应符号,每一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但教材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表象去发现规律。学生很容易发现左右两式的不同之处是第一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二个因数变换了一下位置,但为什么左式就总大于右式呢?我提示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个位和十位的乘积。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个位乘积相同,十位的乘积总是左式比右式多10。我又趁热打铁,引导他们再写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13×4○14×3、15×6○16×5……再鼓励他们自己“创造发现”,能否把十位改成2、3、4……学生的思维开始慢慢成熟,由最初观察表象到发现本职规律再到“创造发现”,教师的启发引导给学生创造了又一个“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在智力的阶梯上又进了一步。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尽可能多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使他們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我,多说、多想、多做、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探索、发现、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