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法在《医学病原学与免疫学》中的探索
2014-04-29廖艳辉
廖艳辉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游戏元素,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病原学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从“什么是游戏法、为什么实施游戏法、怎样实施游戏法、实施游戏法存在的不足”等四方面进行了探索。
病原学游戏法学习兴趣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除了提高老师的自身水平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合适的教学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游戏法。
一、什么是游戏法
“游戏法”是以时下热门益智游戏为载体,将本学科内容置于游戏中,使学生在激烈的游戏对抗中不知不觉掌握相关知识,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许多游戏都可以稍作修改在教学活动中加以运用,既可是单人游戏又可是团队游戏,笔者常用的游戏有“句式接龙”“找不同”“填字游戏”等。
1.句式接龙
“句式接龙”是娱乐节目中比较多见的热身游戏之一。游戏规则:固定句式“看到A,就想到B”,在限定时间内游戏者参与接龙,后者所接词语跟前者词语的关联性必须跟本学科知识直接相关,并说出至少一个关联性。如“看到IgE,就想到I型超敏反应”(理由: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抗体是IgE)→“看到I型超敏反应,就想到过敏性休克”(理由:最严重的I型超敏反应是过敏性休克)等。
2.找不同
“找不同”是电脑、手游中比较多见的益智小游戏之一。游戏规则:给出多个(一般4个)词条,游戏者根据词条的特征,找出与众不同的那个词条,并说出选择他的理由。词条和理由均具备非唯一性(也可降低难度设定唯一不同的词条)。如“姜片虫、猪带绦虫、丝虫、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这题,不同的词条可以是丝虫(经蚊叮咬吸血感染/其余经口感染、血检/其余可粪检、寄居于淋巴系统/其余寄居于肠道);也可以是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原虫/其余为蠕虫,宿主只有人/其余有中间宿主,肉眼不可见/其余寄生虫的成虫肉眼可见);还可以是猪带绦虫(两个感染阶段/其余一个感染阶段)等。
3.填字游戏
“填字游戏”是报刊、手机、电脑上比较盛行的文字游戏之一。游戏规则:在一片纵横相错的格子里,根据出题者给出的提示语,以及词条相交处的一个或几个“关键字”,猜出正确的词条,然后再根据猜出的词条和出题者给出的提示去推算下一个词条,直至把空格完全填满。出题者无须过分注重题目的美观。提示分为横向和纵向提示,其中少数提示可为模糊提示。如词条“肝吸虫”的提示,可以是“成虫象瓜子仁”,也可以是“经口感染的寄生虫”。
二、为什么实施游戏法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医学病原学与免疫学》是医学基础课程,不可否认,存在很多抽象、复杂的基础理论知识,而学生普遍对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存在很多易混淆的名词,“包囊、囊包、囊蚴、尾蚴、囊尾蚴”傻傻分不清楚。如果教师一味地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容易使学生对本学科丧失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游戏元素,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病原学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即便学习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也乐此不疲,这也大大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2.激发学生的斗志,改变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六十分万岁”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口头禅。他们平常不认真复习,在考试前一周将一个学期的内容死记硬背,不求得高分只求“考试不挂科”。我们根据章节的重点难点易混淆知识点设置的简单对抗式游戏,让学生产生想赢的冲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斗志。学生为了取得下一次游戏的胜利会主动在课后进行复习和预习,这样不但改变了他们的不良学习习惯,更大大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部分学生习惯被动接受老师所讲授的知识,机械地做笔记打记重点,死记硬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们设置针对前后章节关键性词条的游戏,引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收集处理与词条相关的信息,使之快速筛选出有效信息,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部分章节游戏可设置成团体对抗模式,全班同学按座位分若干小组,各小组成员均参与相关游戏的讨论发言,最后各小组成员投票选定答案。为了取得小组的胜利,各成员须努力寻找答案并认真筛选队友提供的答案。这样的全民总动员可以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怎样实施游戏法
1.新课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要重视并精心设计“新课导入”这一起始环节,用有趣的游戏为新课教学热热身,以期用极短的时间吸引学生的眼球,活跃课堂气氛,为新课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在讲授“免疫应答”章节,笔者在新课导入时进行了5分钟左右的句式接龙,从“看到抗原,就想到抗体”(理由:抗原能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开始,每小组轮流点学生让他们往下接,让学生天马行空发散思维的同时,引导学生进入本次课的主题“免疫应答”。短短几分钟的小游戏,可让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情绪高涨对新知识充满期待,迫切想通过新课获取的知识让这个小游戏继续延续下去。
2.新课开展
寄生虫部分的学习让很多学生又爱又恨。爱它的图片、动画和视频,恨它的“大同小异”。如果总是按部就班的学习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实验诊断、流行情况和防治原则等,可能让学生觉得厌烦。我们可以适当的在某几次教学中穿插“找不同”游戏,给它做个小小的改变。
如“猪带绦虫”章节,对绦虫纲进行简单的介绍后,給出4个词条“蛔虫、蛲虫、血吸虫、猪带绦虫”让学生“找不同”。首先,学生自习10分钟,全班学生自行预习及复习相关知识点,尽量多的找出不同的词条及理由;其次,全班学生按座位分成4小组,各小组分组讨论时间10分钟,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并投票筛选出合适的答案;比赛时间10分钟,各小组组长依次限时作答,答错或答不出者出局,最终留下的组长所代表的小组取得本次游戏的胜利;教师总结10分钟,补充其他答案及介绍此题中未涉及到的猪带绦虫的其他知识。
3.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一堂课重点内容的浓缩、是精华所在,可很多学生只是机械地在已经做了标记的重点知识上再多加个标记,并未将它牢牢记在脑海。通过小游戏将精华串联,有助于学生对本课内容的良好记忆。
如“I型超敏反应”章节,课堂小结也可使用“句式接龙”,从“看到青霉素”开始往下接,限定只能使用本次课中的知识,在游戏中小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短短几分钟的游戏,学生会很快记住过敏性休克、IgE、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致敏发敏等相关知识点。
4.课后复习及课前预习
我们喜欢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和课前预习,大部分学生对于复习预习没有兴趣,不会完成我们布置的任务。如果把作业的形式稍微变动一下,便可让学生们不再以为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而单纯当成一个游戏来对待。
如寄生虫蠕虫学课后,我留了上面这个填字游戏到各班级QQ群内,要求学生答完马上发答案给我QQ,每班最快且答案完全正确的前5名获得胜利。此填字游戏中,既涉及到医学蠕虫的知识点,又涉及到原虫的知识点,为了完成这个游戏,大部分学生会主动去找寻答案,不知不觉在游戏中掌握到了相关知识点。
横向提示:(1)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2)丝虫的感染阶段;(3)吸虫纲的感染阶段之一;(4)阴道毛滴虫的传播方式之一;(5)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的幼虫可引起的炎症反应;(6)疟原虫的子孢子来源于此;(7)雌雄异体的吸虫的主要致病阶段;(8)我国西北的常见寄生虫病。
纵向提示:(1)由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包裹的虫卵;(2)猪带绦虫的感染阶段之一;(3)旋毛虫的感染阶段;(4)某线虫的幼虫,具备夜现周期性;(5)生吃溪蟹、石蟹、蝲蛄引起的疾病;(6)俗称粪毒;(7)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与蚊叮咬吸血有关。
四、实施游戏法存在的不足
在实施游戏法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困难,比如如何提高全体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如何针对不同章节选择合适的游戏法;如何有效地控制各游戏法的难度;如何掌控游戏法实施时间等。
总之,游戏法对于病原学的学习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恰当地运用游戏法教学,会给病原学教学增添不少魔力。但须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使之成为更科学更高效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