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危害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2014-04-29朱小明
基金项目:本文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4年度“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项目(2014S0812)“贸易成本与中国进口增长的二元边际——基于中国对CAFTA成员国减让协定关税的实证研究”的资助。
【文章摘要】
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新兴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由于其除具有传统非关税贸易壁垒的特点以外,还拥有自身的特点,因而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所关注。而在技术性贸易壁垒日益盛行的贸易环境中,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上的优势,制定纷繁复杂的技术标准、法规、质量认证、检验检疫标准等,严重影响了WTO提倡的自由化贸易,更对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构成了巨大贸易障碍。本文着重强调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的危害性,并针对性地提出企业在这种不利环境下的出路。
【关键词】
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对策
1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1.1 制约出口
商务部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贸易出口受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越来越严重。自入市以来,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的限制迅速扩大,据国际商报统计,我国2002年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出口企业达71%,涉及的出口产品达39%,由此遭受的外贸损失超过170亿美元,该损失占2001年出口总额的5.2%。而2000年相对应的数据分别为66%、25%和110亿美元。
调查表明,美国、日本、欧盟作为采取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最多的发达国家,其使用较频繁的措施有“提升技术标准”、“更新技术法规”和“增多检验检疫项目”等,对我国出口造成的损失占90%以上,并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发达国家技术标准和法规的苛刻化一方面体现出他们健康、安全和环保观念的增强,同时也反射出其借维护安全健康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现象的加剧。
从产品类型的角度看,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阻的可能性相对更大,因为其技术含量较低;从地区分布看,东部沿海城市受限制的出口产品总量高于中西部,而中西部产品受限制的程度却高于东部沿海城市。
研究发现,几乎所有企业都认同通过改进生产技术和调整管理方式一是出口产品满足进口国的要求,近三分之二的企业渴望其产品取得权威认证资格或进口国认证资格,这表明我国企业开始寻求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
1.2 影响市场准入
美国、日本、欧盟一方面与我国的贸易往来最为密切,另一方面他们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也最大。他们不断更新技术性贸易壁垒,其目的或是为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冲击,或是屈服于进口竞争部门的意志。这些行为无疑既达到了维护本国利益的目的,又使发展中国家付出了严重的代价,限制市场准入就是其中之一。
比如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重视环境问题为由不断出台新的技术标准和绿色壁垒,而作为我国的出口支柱型产业之一机械电器,由于从事该类产品的大部分企业尚未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国外对质量标准的高要求,因此在进口过程中往往无法通过海关的检验或国际权威机构的承认,也就无法获取进口所需的相关认证书,最终连进入进口国市场的资格也没有,更不用说销售和竞争了。据统计,2009年中国产品受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限制最严重。
当前国际环境下,发达国家采取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其所针对的国家主要是中国。一方面,中国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给发达国家带来了压力和紧迫感,发达国家在积极恢复国内经济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外的防御;另一方面,这些所谓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确实是有效的,即严重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正常进行。
1.3 增加成本,影响价格竞争力
即便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于市场准入并未设置严格的限制标准,其对我国企业造成的成本及价格影响仍然不容忽视。为使出口产品符合国外相关规定,我国企业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资源、科技设备和资金投入。第一,由于检测和技术上的差距,国内检验检疫机构的监测存在诸多缺陷,企业只能购买外国技术设备或检测方法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第二,许多外国进口商并不承认中国商检部门的有效性,他们往往附加要求其指定的国外第三方认证机构代为检验商品,或者要求由某国际权威机构出具的商检证书或标志,而事实上,外国检验机构索取的费用比较昂贵,致使企业承担额外费用。这两方面的结果都是企业出口成本的增加,其增加程度甚至远远超出了一般的关税,最终导致我国企业产品的出口价格大幅提升,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丧失优势。
技术性贸易壁垒所涉及的商品也越来越多,涉及的范围已经越来越广泛,而且具有连锁反应,一旦某一环节遭遇难以逾越的障碍,很有可能影响整个企业的循环运行。另外,我国企业为应对这些壁垒所做的全方位努力始终难以降低技术性贸易壁垒带来的额外成本,久而久之会使企业持消极的态度。总之,如何在技术性贸易壁垒日益盛行的国际贸易环境中降低出口成本,保持乃至提升我国商品的竞争优势地位,始终是一个迫在眉睫而又值得探讨的课题。
1.4 绿色贸易壁垒影响凸显
绿色贸易壁垒,其实质是一国以保护生态环境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由,通过设立与环境相关的法规或其他措施对进口商品设置障碍,以达到限制进口、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的目的。因此,绿色贸易壁垒也被称作“绿色措施”或“环境贸易措施”。显而易见,在WTO主张贸易自由化和消除关税壁垒和其他传统非关税壁垒的形势下,在全球环境日益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种重要形式。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产品造成限制的原因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企业缺乏环保意识和绿色观念。自我国对外开放以来,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我国对保护环境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强,但仍落后于发达国家。在我国,许多企业的生产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都以牺牲一定生态环境为代价。污染密集型企业的大量存在使我国产品达不到发达国家的要求。其次,我国环境标准太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境标准门槛过低,根本不足以应对绿色贸易壁垒。何况,在设计和研发新产品的同时,外国已開始拟定符合该产品的国际标准,而我国的标准一经制定往往要延续一段较长的时间。第三,企业认证意识和能力薄弱。通过获取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可的方法有利于越过绿色贸易壁垒,但我国大多企业没有认真了解和熟悉ISO14000,对其反应不灵敏,不愿主动申请认证,而在认证过程中涉及的各项高额费用支出也是我国企业徘徊不前的原因之一。
我们认为:绿色贸易壁垒将成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流形式,所以客观认识、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变得尤为重要。
1.5 社会责任标准(SA8000)日益盛行
SA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译为中文即所谓的“社会责任标准”。作为第一个全球性道德规范标准,SA8000的宗旨是保证商品供应商所出售的商品合乎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
SA8000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相类似,是一套完整的国际标准因而能被第三方认证机构审核,它的适用范围涵盖世界所有国家的所有行业,也即任何企业均需受其约束。
如今,我国出口企业所面临的社会责任标准的附加条款已经越来越多。据了解,我国出口的日用品、玩具、家电等都曾受到SA8000的影响和冲击,许多出口企业的商品达不到SA8000的规定,从而使大量国外订单白白流失。估计数字表明,自WTO成立以来,东部沿海城市已有超过8000家各行业工厂受到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审核,好些企业因审核不过关而直接被取消供应货物的资格。
我们相信,如同ISO9000和ISO14000的发展趋势一样,SA8000所影响的范围由小逐渐扩大,其在国际标准中的地位将迅速上升,最终通过不断的修正和完善,可能会演变成为如同ISO一样的真正国际标准,成为又一种新技术性贸易壁垒。因此,政府、行业和企业有必要未雨绸缪,尽早了解熟悉社会责任标准及其发展动态,以避免将来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被动地位。
2 中国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2.1 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差距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形成的客观原因,也是根本原因。按照熊彼特对发展理论的阐述,缩减技术差距的一套途径是技术转移。就我国的情况而言,模仿和扩散及相类似的示范效应是技术转移的主要方式。在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中,粗加工、低附加值的初级水平仍然占据着较大的比例,相当一部分农副产品及工业品达不到进口国对产品标准的要求。只有通过技术进步,使国内产品达到较高的质量要求,才能从根本上越过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因而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关键不是否决发达国家制定的技术壁垒措施,而是要从内部着手,努力提高自身技术和总体素质。企业应从自身的实践出发,积极主动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通过实践与科研相结合,加快技术进步,最终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要建立技术研发部门,增加在技术研发上的投资,引进和招纳富有创新精神的科技人员,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技术和独一无二的高端产品,投入和更新固定设备,真正建立一套拥有自主创新、自主投资、自主推广的技术研究体系。要敢于运用多种产学研结合的形式,寻求等校、科研院所共同研发重要项目,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企业应充分利用具有技术优势的国家或地区,到当地投资兴办技术开发机构或通过建立工厂招募技术人才,引进新技术。要熟悉国际上最新、最先进的技术成就,并加以消化吸收,形成自身的技术优势。企业只有凭自身技术优势不断改进工艺设备,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才能使产品与技术的发展相协调,使出口产品因技术性贸易壁垒而遭受的损失最小化。
2.2 利用对外直接投资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
对外直接投资,(FDI),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收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在当今国际贸易发展趋向区域化集团贸易的形势下,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跨国公司形成的主要形式。发达国家或区域性集团在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时,一个明显的特点在于这些壁垒或措施针对的只是进口产品。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各种形式中,内部各成员之间的贸易壁垒很小,基本实现贸易自由化;但对于外部非成员国,区域集团的技术性壁垒越来越严。为了顺应该趋势的要求,我国也需要采取相对应的政策和措施,从由单独的吸引外资为主,过渡到吸引外资与海外投资双管齐下,力争在海外直接投资设厂,建立一批跨国公司,把经济一体化集团和产品出口的集中地区作为直接投资的主要定位所在,充分利用东道国的生产资源销售市场,使企业因技术性贸易壁垒而造成的损失达到最小。在维持已开拓市场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竞争新的有潜力的海外市场,缓冲弱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企业的不利影响,避免我国对外贸易大幅波动对国民经济的冲击。此外还可适当调查和开发第三世界国家有前景的市场,将销往市场竞争过于激烈一些出口产品转向这些国家。
一般而言,我国加入WTO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面向国际化经营是外贸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之所以要对外直接投资,除了利用东道国的比较优势之外,还有利于绕过或逾越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以,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时,政府应更加支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参与跨国经营与管理。为此,政府可以采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划拨给跨国公司项目基金的同时,提供直接融资和优惠贷款等政策周转企业资金。而企业可以通过独资或合资生产等形式,在海外吸引外资和人才,节约运输成本,享受与当地企业同等待遇,使我国产品免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歧视。
2.3 积极申请认证,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认证认可已成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取得认证资格对于扩大企业规模十分重要。以下将分析美国和欧盟的认证事项。
美国是国际市场中比较成熟的一部分,其消费者不因产品国别的差异而产生歧视。我国出口产品要想不受市场准入的限制,就必须获得由美国权威部门签发的许可证。目前中美双方的实验室互认协议尚未達成,我国产品唯有接受美国实验室的检测,产品合格方能取证。常见的认证标准有:FCC标准/UL标准,FDA标准,CPSC规则和FTC规则。要获得认证证书就必须寻找美国授权实验室并通过其认证。当前美国面向我国认证的实验室有:美国标准咨询中心、华盛顿实验室、BOTYCOTE工业检测公司和INTER检测中心。
我国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加贴CE标志。产品加贴CE标志意味着该产品在环保、卫生、安全等方面符合欧盟法令的要求。加贴CE标志的具体要求有:第一,生产商的DOC文件,它声明生产商的产品达到欧盟指令的标准;第二,技术文件,用以证明DOC文件,它包括图纸、测试报告和关于生产商如何达到指令标准的说明;第三,提名测试机构,有些指令要求申报提名测试机构,即被国家相应机构认可并通告欧盟委员会的独立测试机构;第四,任何一个销往欧盟的产品均需贴CE标志。
2.4 客观认识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2.4.1客观认识绿色贸易壁垒
随着整个地球环境的恶化,虽然发达国家颁布的许多严格的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反映了其保护主义的意志,但在某些方面也确实起到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安全健康的良好效果。故对于绿色贸易壁垒,企业不能持完全肯定或否定的极端态度,而应根据WTO《卫生与植物措施协议》的相关规定做出相应的判断。按照此协议,成员国反对进口国制定的绿色贸易壁垒要在有理、有力、有节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双边磋商的方式加以解决。此外我国的出口企业也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内部出发,提升产品绿色水平,突破绿色贸易壁垒。
2.4.2对因“绿色贸易壁垒”而无法出口的产品,要积极查明原因
若中国出口产品确實存在隐患或问题,企业理应立即停止与该种产品有关的全部运作过程,例如采购、生产、推广、销售等环节,以免破坏环境或危害人类健康。但假如进口国有意通过绿色贸易壁垒限制我国产品输入,企业就应向WTO争端解决机制提起诉讼,通过谈判加以解决,以免影响扩大。
2.4.3建立绿色管理机制,积极申请绿色认证
在建立绿色管理机制的过程中,主要抓住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是要把环保意识灌输到企业运行的各环节中。生产过程中企业要始终牢记绿色观念的重要性。其二是制定和实施绿色管理计划方案,包括产品开发、规划、设计、建设、生产各方面。
在介绍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时已经提到,申请通过ISO14000的认证有利于跨越绿色贸易壁垒。因此,凡符合该标准规定的,企业要积极及时地申请认证,尚未达到该标准的,要找明原因并积极改进,直到符合该标准为止。
2.5 应对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措施
2.5.1出口企业应以更高的起点建立企业的治理体系
企业作为法人的同时也是公民,一个完整的企业治理结构的概念是,包括控股者、员工、消费者、中间原料供应商,乃至企业所在地区居民在内的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共同体。关注和承担社会责任可以给企业和周边公民营造一种和睦的氛围,进而实现互惠互利的双赢格局。
2.5.2生产企业应采取质量优先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考虑社会因素是企业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必要条件,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更新生产设备,优化生产条件,改变我国出口企业劳工标准低,劳工权益保护不充分的不良国际形象。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5.3出口企业应借鉴国外成功企业对待社会责任的经验
就西方人的观点来看,一个优秀的企业不仅指自身的技术、产品质量和管理做到最好,还涵盖企业对社会的高贡献率。企业应当明白,以克扣劳动工资,增加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最终削减劳动成本以降低出口成本并不是长久之计,相反会引起职工不满。国外一些成功而出色的跨国公司之所以不惜高成本保证最低劳动工资,保证产品质量以树立良好形象,获得社会认可,是因为一旦企业形象被破坏,将要花费更多成本弥补甚至难以挽回。因此,我们认为,从长远利益看来,企业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口碑和荣誉,可能会减少企业推广产品的成本。
【参考文献】
[1]张锡暇.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及应对[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2]张相文、曹亮.国际贸易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3]高文书.贸易技术壁垒经济分析[J].财贸经济,2003(9).
[4]朱少杰、蔡茂森.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抑制效应与我国出口行业的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3(05).
[5]夏友富.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我国出口贸易发展[J].国际贸易,1999(6).
【作者简介】
朱小明(1990—),男,江西省萍乡市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