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反思和策略
2014-04-29姜静
姜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为学生终生的发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阅读教学教学反思策略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1.教学中的拓展阅读进行得不够深入和广泛。拓展阅读是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的关键。可是在很多常态课堂上,同主题的或关联主题的拓展阅读往往进行得不够深入或不够广泛。教师的阅读积累不够广泛和丰富,学校提供给教师和学生的阅读条件不够理想等原因是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因素。
2.学生阅读兴趣不高,学校或班级中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由于家庭因素,学生很少买书;再加上学校图书室设备的不齐全,仅有班级图书角,没有开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所以达不到预期效果。
3.由于部分教师对“主题单元”的编写意图不理解,对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缺乏研究。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只教主体课文,没有处理好“主体课文”与“语文天地”中“阅读材料”的教学关系,往往是把二者割裂开来,没有引领学生进行迁移性、拓展性阅读,养成学生阅读的习惯,增强学生阅读的能力。
4.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阅读教学时间分配随意性很大,教学空间封闭。由于教育评价制度的“考试化”导致了部分教师把阅读教学课变成分析课。课上教师滔滔不绝、繁琐的讲解、分析、提问、解答,不见学生的读书和思考,没给学生留下必要的读、思的时间和机会,不可忽略的读书活动则被排挤到课外,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
二、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1.培养阅读能力,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
2.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其次,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再次,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4.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學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有位教师教了《蜘蛛的网》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教师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由于学生经常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中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
让作文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张波(西南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兴趣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那么,怎样才能让我的学生成为习作的“乐知者”呢?首先,激发诱导学生的作文兴趣;其次,从周记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再次,通过趣味点评,让后进生也敢写;最后,形成一本班级作文集。
激趣诱导特色点评作文集好奇心在语文教学中,让很多老师头疼的问题就是:学生不爱写作文,一遇到写作文就犯难,甚至逃避不写。有时候,虽然写了,却很生硬,毫无语趣,读之乏味。在多年的语文教学摸索中,我总结出了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经验。
一、激发诱导学生的作文兴趣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乐写、爱写。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直观的心理特点,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方面,教师首先要方法新,把学生兴趣集中在欢乐情景中、玩耍中、游戏活动中、直观中,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诱导学生的作文兴趣,最常用的方法有:
1.根据学生喜欢表扬的特点,充分肯定学生优点,多给学生鼓励、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写作文前,有意带学生多参观、游玩,精心安排一些活动,在活动中让他们真正地感到快乐,同时诱导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3.让学生们听故事,讲故事,以诱导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从周记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
2010年,我接管一个六年级的班级。第一周周末,我布置一篇周记,第二周交上来,情况很糟糕。六年级的学生竟然只能写200来个字的文章,并且大部分都是勉强完成任务,文章没有一点内涵。我用上午的时间改出来,选了几本稍微好一点的。下午作文课上,我点名表扬了这几个同学的周记,并读给了大家听,同时还把我留的批语也一并念了出来。我边读边发现,很多学生的眼睛有了光彩,注意力也特别集中,周记被读的几个同学表情也很激动。第二周,周记交上来,就有同学跑来问我:“张老师,什么时候念周记啊?”于是,后面几周我都固定在周一下午的作文课上抽时间选读周记,读的同时,我会加入我的评价或者看法,同学们对此表现得很有兴趣,每次看着我抱着周记本进教室,都会露出灿烂的笑脸。后来,有时因为事情耽误了,周记没有及时改出来,好几拨学生来催我赶快改,想听周记讲评。
接下来,由周记过渡到作文,同学们再没有表现得那么痛苦,反而好像挺期待的。每当我抱着作文本走进教室,就听到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我觉得很欣慰也很好笑,便忍不住问他们:“为什么你们这么喜欢听老师念周记和作文呢?”学生的回答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因为,我们想知道别人的内心!”还有的说:“我们想知道谁比我写得好!”
看来,是孩子们内心的“好奇心理”让他们逐步对写作文产生的兴趣。再者,六年级的孩子自尊心特强,虽然想听别人写的,可是老是别人的被老师念,自己总不被选上又觉得没有面子。于是,每次写文章的时候就更加认真,由于听得多了,想得多了,灵感和想法也就多了,写起来也就不那么痛苦了。这就是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
三、让后进生也敢写
方法跟前面讲得差不多,不过,每次改作文的时候多关注后进生。我每次会选一两本平时语文成绩比较落后的同学的作文,把他写得好的语句念给大家听,同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周又多了几个好句子!相信下周的会更精彩!”这时,你会发现,那位同学的脸上散发出骄傲的光彩。慢慢的,他们也就愿意写,甚至敢自己创作诗歌!算是不小的进步吧!
四、一本班级作文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必须还给学生写作自主权。为了让学生用心观察生活,敢于写,乐于写,我们班的“班级作文”应运而生了。
2014年3月,第一轮招聘小作家,采用了自愿参与的方式。每天一个人写,写什么呢?就记录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每天利用课前预备的几分钟,自己在全班朗读,由同学点评后再打分。第一本班级作文写完之后,更多的同学加入进来。于是,有了第二本、第三本、第四本!到6月底,孩子们一共写了4本班级作文!而且每一篇都是他们的用心之作!
“同学们,我们将大家优秀的习作编辑成作文集,好不好?”当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欢呼起来了。班级作文集是学生练胆和展示优秀习作的阵地:一本完整的作文集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封面设计;(2)序;(3)目录;(4)学生习作。除了“序”由老师完成,其中的“封面设计”“目录”,都可以由班级中学生们推选出来的有相关方面特长的学生担任专项编辑,并且要在每一册的作文封面中注明各项小编辑的名字,这样这些小编辑个个干劲十足,而且颇有成就感。“学生习作”这一块则必须由老师把关,凡是评价在两颗星的习作都可以吸纳出版(最高等级三颗星)。另外,学生自己写的一些见闻感受或其它形式的文章,老师應该从鼓励学生的角度出发,积极地为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尽量让出版覆盖面更广一些。这样,学生对出版文章会充满了期待。甚至,连班上平时语文成绩最令人担忧的学生都会经常的拿着自己的文章让我帮忙修改,希望修改过后能出版。班级作文集让每位学生都真切地感受到“我能行!”“我是优秀的!”孩子们乐此不疲。
综上所述,要让孩子们对写作文不再胆怯,不再反感,除了前期的引导、激趣、老师有特色的点评以外,让孩子感受到收获学习成果的喜悦更为重要!我会告诉我的学生:“不要管什么写作方法,就用你的笔,写你愿意写的!”学生愿意写就会愿意看更多好的文章,看得多了写得多了,自己就会有自己的风格和方法了!这时,“负担”也就变成“乐趣”了!
参考文献:
\[1\]李怀源.驾驭语文课堂的艺术.漓江出版社,2007,1.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