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投资动因的中小企业对外投资模式与策略选择
2014-04-29李华
李华
【文章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进行分析,从而结合其特征,提出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模式以及实施的对外投资策略,从而为我国中小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提供参考。
【关键词】
动因;对外投资;模式;策略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大国,随着中国国内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和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分工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全球发展战略十分关注,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但总体来说,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资源开发和制造业上,以及在一些资本含量、技术含量都比较低的服务业上,中国的企业其对外投资的规模通常较小,同时期规模大致都在一百万美元左右,但是其投资的数量很多。因此可以说明中国中小企业是对外投资的主要军团。对此,本文对中小企业其对外投资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做深入的阐述。
1 当前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内在动力
1.1 国际贸易壁垒带来的市场拓展
由于近年来我国制造业能力的增强和产品出口数量的增加,给进口国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所以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壁垒也不断增多,除了关税壁垒外,近年来反倾销、反补贴和临时性保障措施以及SA8000标准等非关税的贸易保护措施使用数量和频率不断增加,增大了中国企业产品出口的难度和成本。刺激了部分企业通过境外设厂方式进入东道国或周边国家,以保护和寻求扩大产品的国际市场。
1.2 需求更低劳动力成本
我国是劳动力要素十分丰裕的国家,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从而也形成了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优势。但中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上还是具有寻求更低生产成本的空间(因为对于许多工业制成品来说,除了需要劳动力要素外,还需要其它生产要素,而这些要素在中国国内并一定是丰裕的)。为摆脱自然资源供应短缺的局面,降低成本,一些企业已经开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方式来建立能源和原材料的供应基地。
1.3 获取高新技术的需要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的优势在于产品的制造加工等劳动力密集性环节,在产品的研发技术、生产管理和营销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劣势。对此,怎对这种情况,我国企业则进军国际的主要目的定义为引进技术和人才作为主要的目的。
2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的问题
2.1 缺乏对投资地的深层次的了解
我国中小企业在面对国外的投资的时候,其通常会面临包括文化、经济、政治、风俗等方面的差异。如美国法律与中国的法律就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果在处理法律问题的过程当中,稍微疏忽,则可能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麻烦。同时,因为语言等问题,导致我国很多的中小企业在对外投资中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从而严重的影响到了企业对我国投资。甚至使我国一些境外投资企业受到很大的损失,不得不半途退出。
2.2 投资资金比较缺乏
受投资资金的限制,我国中小企业在对外投资的资金方面还比较匮乏。而因为资金的限制,导致中小企业的发展首要严重的限制,并影响自身在国外的竞争力。
2.3 专业人才的缺乏
俗话说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我国中小企业要投资成功,其关键在于是否有专业的技术人才,从而为其从事财务、营销、市场分析、法律等工作而当前我国的国际人才非常紧缺,不得不过多地依靠境外的人才包括留学人员及港台人力资源。
2.4 投资环境需要优化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在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也增多,从而给中小企业对国际市场的开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国际贸易发展较晚,导致在很多的地方还存在问题,如审批程序复杂、管理不明确,办理审批程序所需时间较长等问题。对此,对我国的政策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提高。
3 中小企业加强对外投资的模式与路径选择
3.1 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模式
第一,通过收购或者是国外建厂的方式。该模式其主要的侧重点是扩大自身产品在国外的市场份额。在发到国家,针对自身产品,通常是包括从设计都最后环节的营销,从而更好的避免国际市场的变化给企业带来影响。因此,将工厂设置东道国,其主要的目的是减少关税,并提高当地就业的途径和却倒,从而更好的避免国际社会的贸易壁垒。
第二,国内进行生产,而国外进行销售。对企业利润的获得其主要是靠通过降低成本和提高单位的劳动生产率的方式来实现。而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可以提高生产的效率,并追求商业价值的最大化。对此,跨国的公司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对自身成本的控制。而中国的优势在于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中国企业逐步出现一些来料加工或招商引资的合作形式。原材料来自国外,产品市场也在国外,它的制造、研发等基地均在国内,海外直接投资为贸易型公司。
第三,以资本换资源的模式。该模式其主要的目的则是通过对某资源的控制,从而满足自己的需求。
3.2 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策略支撑
3.2.1 实行本地化的管理
所谓的本地化,则主要包括经营管理、人员和工资等方面。
第一,经营管理方面要实行本地化。在对外投资当中,借助东道国家当中的法人的身份,并按照该国的法律、文化等规定,同时结合国际上的企业管理的经验对公司进行经营和管理。换句话来讲,则是按照当地通用的做法对公司实行经营。具体讲,则是在财务制度、企业制度、审计制度等方面都采用通用的或当地的做法。
第二,企业人员的当地化。该方式其不是指对人员要全部采用当地的人员,而是公司企业高层通过母公司派遣的方式,而员工则可通过在当地招聘。企业应大胆聘用当地人员,同时如果条件合适,中高层也可雇佣当地人。具体的方式则结合企业目标,利用当地人力资源对企业实行管理。
第三,公司员工的工资与当地水平挂钩。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当地消费水平的把握,使得自身企業的工资和同行业、同企业的员工有着非常相同的工资待遇,以此更好的实现将个人收入和实际挂钩。
3.2.2 健全投资决策机制
第一,选择良好的投资环境的国家。其主要采用的方式则为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对此,在对投资地点进行选择的时候,则必须要对所投资的地区做分析,并通过政局、投资环境好的国家作为投资目标市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采取由近及远的策略,优先考虑周边国家。
第二,针对比较陌生的环境,其首先要熟悉当地的政策和环境。要结合具体的投资项目对投资对象国进行投资环境评估,同时合理预测投资的政治、汇率、经营等方面的风险,并谨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如果企业需要和当地企业共同合作投资,这时还需对合作伙伴的诚意、实力、资信等情况加以充分的了解。
第三,选择优势产品。到国外去投资,其必须要选择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品进入该国市场。换句话说,就是要选择自己在国内的具有优势的产品。同时充分考虑自身的竞争优势要素,并坚持多元化的发展。实践也反复证明了核心能力对企业“走出去”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凡对外投资的中小企业,其不仅都有着其核心的行业优势。
第四,寻找合适代理人。代理人作为对企业战略的执行,其首先必须熟悉相关的国际法律等专业知识。我国的中小企业通常缺乏国际性的人才,因此,借助外力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发展是当前采用的通常的做法。而国内外都有很多的这种代理人的机构可以让企业选择。但是,在选择之前企业必须对代理人的资质、信誉等进行严格的调查,以此防止出现受骗的情况。
第五,要具备防范风险的相关议事。我国的企业到国外去投资,其无论是经营还是其他的,都受到很多的因素的限制。因此,除开展调查研究之外,还要尽可能的对各种出现的风险构建员,从而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的方法。而在国际上通用的风险的转移则是通过保险或者是担保的方式,实现对风险的规避。
3.3 充分借助国家现有政策
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应充分利用国家的各项促进政策。不完全统计,目前共有国家商务部、财政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国资委、中国人民银行等按部门权属和利益零散制定了大约20余个涉及对外直接投资的规范性文件。同时利用好现有的咨询服务体系,如利用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培养熟悉国际市场、精通外语的国际化经营人才。
3.4 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形象,处理好与当地的利益关系
在对外交往中,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形象,遵守东道国的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处理好与当地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4 结语
总之,我国的企业要走出去,就必须寻找其发展的动因,通过对动因的寻找,从而选择符合企业发展的投资模式和策略,以此更好实现国际化。
【参考文献】
[1]姚永华,苏佳丽,陈飞翔:《我国对外投资发展阶段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6,(10).
[2]左健伟:《争夺国内市场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江苏社会科学》,2006,(4).
[3]侯茂章.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动因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0(5):45-47.
[4]孙志毅.我国制造业企业对外投资模式选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0):21-23.
[5]Huei-Ting Tsai Andreas B.,Eisingerich.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ies of Emerging Markets Firms [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2010,1(53): 114-135.
[6]梁建国.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问题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7]阎大颖.国际直接投资模式选择的最新理论及發展方向[J].国际经贸探索,2008(9):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