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界的数据观
2014-04-29
主持人:我们对大数据的误解在哪里?
张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院长):我觉得,第一,从现在来看,大数据的处理技术并没有革命性的突破,还是很多传统技术。第二,我们不可能包罗万象,比如做零售,就把几个变量收集好,分析起来用就行了。当然大数据的未来是非常远大的方向,但是我们企业千万不要迷失了自己,还是要把自己的业务做好。第三,以后我们对自己业务的界定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比如血糖仪不再是做血糖仪,一定是要做血糖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因为这里面有价值。一切的竞争会被数据挖掘的革命所取代。这三点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主持人:请企业界人士谈谈对大数据的看法。
车品觉:现在见到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刚用大数据的企业,把大数据认为很重要的武器,这是基本功的问题。你看的东西会影响到身体的结构,身体的结构会影响眼睛。到底是问题找数据,还是数据找问题,这是互为补充的。想从数据中提炼问题出来,但有很多数据是隔离在那个地方,打通数据和产品之间的鸿沟,这可能也是一个关键。
郑宇:数据壁垒比技术壁垒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挑战。谈到大数据的时候,第一,大数据不等于全数据。第二,大数据和数据的稀疏性不矛盾。因为大数据是很多种数据,当数据增加维度的时候,矩阵会越来越大,可能越来越稀疏。以前我们只用微博数据,现在我们有淘宝数据,我们还有物理数据,所以大数据和数据的稀疏性是不矛盾的。大不等于全,这是我的观点。
主持人:阿里有很多的数据是开放的,政府的数据也在加快开放的步伐,未来在大量开放数据的同时,我们可能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张黎:为什么阿里有大数据?因为它是电商,是企业。有大数据以后如何让它发挥更大的价值,这里面要知道一个,怎么样能够用看不见的现象来判断,你要利用大数据,挖掘价值,破解商业的根本。
薛兆丰:我自己给阿里做顾问,阿里内部的人要调动不同的数据也很难。消除对数据的恐惧,这还是很漫长的。
林毅(天脉聚源传媒首席运营官):我们每个人都是数据的创造者,只要好好收集的话,就会有很多数据。你回你妈妈的电话回得快,还是回你太太的电话回得快?其实稍微对电话呼叫记录进行一下一年期的采集,立刻就明白了。这就是大数据的关键问题。
主持人:可能我们未来的数据观要发生很大的变化,你们心中的数据观是什么?
郑宇:大数据可以消除不同行业间的壁垒。
张黎:大数据是彻底改变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薛兆丰:谁能够用好数据,数据最终就是你的。
林毅:大数据在不断前进。
车品觉:大数据刚开始,还在跑马圈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