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意规律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14-04-29肖剑

江苏教育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师

随着课程改革实施的深化和创新,数学课堂更加注重教学效率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以此达到给学生“减负增效”的效果。在教学中要求作为教育者的教师能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地位,对教学工作全面负责,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代表社会并依据教育规律与人的发展规律来具体设计教学的目标、形式和方法,组织实施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探究发现新知识。因此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提高课堂中的学习效率,其中如何运用注意规律来提高数学课堂中的效率就成了我们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保证了人们对事物更清晰的认识和作出更准确的反应,是人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的重要心理条件。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生理和心理变化较为剧烈的时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也可能因为认识的不够或者难度的加大出现轻视、厌倦,上课不愿意听讲,或内心有听讲的欲望但注意力无法集中,从而导致数学课上教师声嘶力竭,学生无精打采,课堂效率低下。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充分利用注意的规律来实现课堂的高效。

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无意注意是一种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作任何意志上的努力的注意。例如大家正在上课,忽然一个人推门进来,大家都不由自主地转过头去看他,这就是无意注意。无意注意可以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也可以由人本身的状态引起。针对无意注意的特点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影响学生的注意。

1.消除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

分散学生课堂无意注意的因素很多,数学课堂上要注意使用的媒体信息应避免画面过度装饰。如笔者在准备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展开与折叠》这节课时,为了体现展开这样一个动作我想到了用不停绽放的花朵,于是我在课件中复制了许多千姿百态盛开的花朵,很得意于画面的美丽,觉得学生肯定会被吸引。课堂中学生们果然都注意到了这个细节,课堂一下就热闹起来,热闹地讨论着这些花是什么品种,有多少花,颜色怎么样等等,与我的设想相去甚远。于是下课后我赶紧重新修改课件,减少了无关花朵的比重,并进一步明确教学的注意重点。再在另一个班级上课时情况就好了很多,虽也有学生欣赏起了花朵的美丽,但还是明白展示花朵的目的是为了托出“展现”这个知识点,教学的重点和主线得到了明确。

现代数学课堂早已摆脱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年代,教师也会根据上课需要制作一些教具来更好的让学生接受和理解所讲的课堂内容。在生活中也许不起眼的东西到了课堂上就成了引起学生注意分散的罪魁祸首。在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从三个方向看》这课上我为了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能通过实际操作发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某个物体会有不同的图形,要求学生从生活中找一些具有书中特殊形状的物体带到班级来,同时课前我也找了一些教具。课堂上教师的教具在讲台上,学生的教具在课桌上,上课时总感觉有种躁动充斥在课堂上,可以看到不断有学生摸摸这个、玩玩那个,为了吸引学生关注我所讲的知识只有不停地停下教学步骤,要求学生注意集中,课堂效率极低,不得不又花了一节课来巩固。因为新奇而引起学生无意注意,教具的放置、出现的不当影响了课堂的效率。数学课上应避免这些导致学生注意分散的因素。

2.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

挖掘教材资源,寻找可以激发学生无意注意的新异性。在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有一个读一读是通过故事的形式结合图片讲解了有关小孔成像的内容,引出了本课对顶角的概念,很好地创设了问题情境,引起了学生的无意注意。除课本自身所给资源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材料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合并同类项这节课中,课本所给的是一个学校校园的总体规划图,然后请学生根据不同的求图形面积的方法来得到代数式,然后推导出同类项的概念。而笔者则创新了新的呈现形式,先录制了一段早晨同学们收作业的情景,利用课代表收取同科目的作业来达到引入同类项概念的目的,即引起了学生的无意注意,也拓展了同类项的外延,还对学生进行了早上应及时、分清类别上交作业的思想教育,教学的过程就包含了教育的过程。

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有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这是一种主动的、服从于一定目的要求的注意,是在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很多困难和干扰,如果单凭无意注意是很难完成学习任务的,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1.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为培养有意注意打好基础

学生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受教育对象,让学生充分了解数学学科的重要地位以及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能动性。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材编辑的完善,数学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章头图飞驰的动车和天平都来源于生活,揭示了方程是表达数量之间相等关系,分析、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不仅如此,教材中还设置了如阅读、数学活动、数学实验室等内容,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可以利用这些数学材料向学生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强调数学学习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分层提出各个阶段学习目的和任务。在教学中不能随意将后面的内容提到前面来讲,尤其不能随意提高授课难度,目的越明确,注意就越容易集中。

2.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问题情境

一个好的课堂的引入无疑是成功的基础,数学课堂中问题情境的引入也是整个课堂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水平,设计易于接受的活动。如在一元一次方程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课本呈现的问题情境是关于篮球比赛的得分,考虑到喜欢篮球的大部分是男生,又只能单纯地从书中所给的数据入手,可能很多学生都会觉得比较无聊,于是结合当时正值奥运会期间,我提出了让学生们进行石头剪刀布的游戏,然后记录游戏分数,并根据得分写出输、赢次数与最后得分的关系。同样是比赛,一个只停留在书本,一个能亲身参与,效果的差别显而易见。

3.通过多种形式培养间接兴趣,强化学生的有意注意

间接兴趣是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没有兴趣,但对事物或活动的未来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数学学习特别是代数计算部分的学习相对初中的学生思维能力水平而言还是有些枯燥的,新授时学生还能注意听,一旦掌握之后开始课堂巩固练习,很多学生就不耐烦了,觉得老师给的题目多了,不愿意做了,注意力集中水平明显下降。笔者在发现这种情况时,立刻随机出了五道计算题进行了随堂的调查,结果部分注意力集中的同学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对计算的信心增强,学得更加起劲,而原本注意力有所下降的同学发现自己原来掌握的不是很好,有了压力和进取的动力,这时再做计算练习,态度明显认真了很多,对教师布置的任务也积极了很多。

三、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虽然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注意,但都是数学课堂所需要的。两种注意模式的灵活运用,有利于学生课堂上积极状态的保持,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气氛的掌控。如在苏科版九年级上册《2.1极差》的教学过程中,当笔者走进教室时发现学生们依然在讨论上节课老师给留下的题目,没有人意识到数学课已经开始了。看到这个情况,我决定改变预先设计的讨论运动员成绩的情境,改成请学生们测量自己的脚长,从而得到一组数据供后面计算。学生立刻就对这节课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注意很快就转移到课上,形成新的有意注意。根据测量数据,我发动学生将测量数据绘制成图表,并互相比较所绘图形的美观和正确性,这时大部分学生都处在无意注意状态,情绪较之前测量时稍微平静一些。等学生做完这些操作要求后,我用大屏幕展示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极差”,在此过程中通过教师教学音调的变化,加强手势辅助,力争学生在这段时间保持有意注意,充分理解和掌握此概念。在教学中穿插让学生完成有关本课知识的应用练习,这样学生在一节课中既不会因为长时间有意注意而疲劳,也不会单凭无意注意学习而降低学习效率。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教育活动,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数学教学更因其严谨、逻辑性强,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的研究数学教材、了解学生,科学地使用注意规律,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保持学生的有意注意,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而高效。

(肖剑,镇江市第三中学,212000)

责任编辑:赵赟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