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业余文化生活
2014-04-29何家银
何家银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作为本省年度十大实事之一。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是浙江省加快建设文化强省,进一步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打造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園,推进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口号。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农村农民也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十八提出要坚持而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针对当前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如何按照十八大精神,因地制宜切实有效地开展,提出如下探讨:
一、努力抓好农村文化公共设施
按照建设文化大省的要求,从2005年开始,松阳县在农村文化建设上下功夫,全面加强村级文化阵地建设。在专职管理员队伍的引领下,农村文化阵地蓬勃发展,文艺队伍不断壮大,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日益丰富,“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培育成效显著。但要保持农村群众文化的蓬勃发展,必须有一个新的力量进行推动,必须要构筑一个新的载体。
首先各别政村必须有文体活动室,针对各村情况不同,松阳县村情要求分批建设村文化礼堂,有条件的配备乒乓球室、羽毛球馆、乐器演奏室、棋牌室、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等等。
另外各村还按照人口分布情况建设室外活动场所,因为松阳县90%行政村都或多或少配套室外活动场所,内容有篮球场、广场舞场地、双杠、吊环等等。
二、因地制宜,挖掘“一村一品”特色
2013年以来在松阳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文化松阳,构建幸福松阳”目标,实施“生态立乡、产业富民”战略,明确了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经济的工作思路,按照县“一村一品”发展规划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因地制宜推进“一村一品”,加快本地文化建设,加速本地文化进程。
原生态的文化是最纯、最美的。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并进行开发培育。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要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的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传统民俗活动(松阳县水南街道小竹溪村拜祭活动)、民间艺术活动、支持民间剧团发展等等。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
在抓好“特色”的基础上,我们还须考虑开展丰富的、形式多样的农村文艺、体育活动。加强工作指导,制定农村文化礼堂设施建设、展陈设置、礼仪活动等方面的具体标准和要求的同时,还要请专家团来我地指导,并选派文化礼堂建设人员赴外地考察学习,做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加强组织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如:合唱、排舞、器乐,丰富农民文化活动的同时,满足乡村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因各地兴建的文化礼堂大同小异,不能照搬照抄,要创新思维,挖掘田园松阳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现代主流文化、现代文明,推出旅游风情、特色老区、廉洁勤政等不同的文化礼堂,还可以依托“茶文化”“旅游文化”“摄影文化”,把文化礼堂建设成一张“金名片”,既有当地特色,又能吸引外地的游客,成为一大“亮点”。
如首届农民文化节(茶叶文化节);送戏下村、送电影到村、鼓励自编自演文艺文艺晚会,如叶村乡塔寺下。
农村健身操、节日或空闲时进行文体比赛:乒乓球、羽毛球、象棋、拔河、立定跳远、跳绳、打牌等等。
《松阳高腔》是我县最具特色的文化,2006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她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而且在我们山区还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她不仅对研究她的专家、学者有莫大的吸引力,而且自己本身还具备演出的能力,为此,把松阳高腔作为产业来发展,也具备一定的基础,用松阳高腔作平台,开展我们的特色文化,把松阳高腔做大、做强。
农村文化业余生活不仅提升了村庄的文化内涵和品质,更发挥了教育人、感化人的高层次作用,引导大家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风貌。在建设工作要紧紧围绕打造“精神家园、文化公园、生活乐园”的目标,并以“文化家园”建设为核心,将“文化业余生活”打造成为让人民群众有归属感的心灵殿堂;在建设“文化业余生活”的过程中,要注重典型的树立与培养,并以点带面,逐步由农村向城市延伸。逐渐使文化礼堂成为农村各种文化活动的场所,成为农村老百姓的精神家园。
我们不仅要把农村文化业余生活建起来,还要“用起来”。建好、管好全为了用好。只有充分发挥文化礼堂活跃群众文娱生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陶冶群众道德情操的作用,才能让其用当其时、用得其所,真正成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让实践证明,农村文化业余生活是“实现精神富有、打造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可以有效地面向农民群众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主流价值、宣讲理论政策、展示乡土文化,传授文化知识、开展文体活动,打造新时期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作者单位:浙江松阳县新兴镇文化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