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2014-04-29袁畅
袁畅
【文章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酒店行业规模日益扩大,该行业人力资源不足现象日益凸显出来,当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与其市场需求脱节严重。因此,如何培养高质量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成为当前的一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与缺陷,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新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
酒店管理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1 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采用何种人才培养模式是由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教学内容和体系的设置安排有直接影响。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包括层次目标、素质培养目标以及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特色和规格等内容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在规划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时应该从多角度、多维度,使其具备较高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在遵循酒店行业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酒店管理理论基础,同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管理能力等必备的酒店经营管理技能。高校不仅要注重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理论教学,还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可以灵活运用于实践当中,并使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分析、解決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强化。
2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 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学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本应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高低是检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是否合格重要标志之一。多数高职院校因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思维惯性的影响,在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重视不够,这种将理论传授放于首位的落后教学模式,阻碍了酒店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到位
当前形势下,酒店管理人才应该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扎实的理论知识。而大部分高职院校所制定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准确的定位,有些院校甚至将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将学生培养成酒店的高层管理人员,酒店管理人员主要包括基层的服务人员、初级管理人员、中级管理者、中高级管理者以及最高层管理者五个层次等级,要求高层管理者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从业经验,高校将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该层次与目前的教学水平脱节严重,以现有的教学水平很难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下放于基层,从基层做起,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优异表现的的基层服务人员或初级管理人员,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3 酒店管理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不合理,所授知识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所规划的教学计划和课堂体系都是按照国家专业目录进行的,酒店岗位所必需的能力、知识、技能等结构未必能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获得,高职院校所授知识与市场实际需求存在的差距较大。很多酒店企业反映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普遍偏差,实习生也会抱怨在学校所学知识用处不大,与酒店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
2.4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出现偏差
很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于理论的学历教育,对实践环节的教学不甚重视,缺乏科学系统的岗位技能培养体系,理论学习与“工学交替”完全分离开来,学生无法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当中。此外,高职院校还缺乏有效的评估体系,无法对实践课程进行科学的检验、评价。还有一些院校则过于强调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得到了强化,却淡化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积累及逻辑思维的训练,学生无法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2.5 高职院校与酒店企业之间未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丰富广阔的教学资源和教育环境,很多高职院校都与酒店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所采用的实习模式为将学生安排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顶岗实习。酒店企业之所以为实习生保留一定比例的岗位,是为了节省人力成本,学生在酒店企业任职期间的工资待遇较低,与酒店企业正式员工的工资待遇差距较大。旺季期间,酒店企业对员工的需求量大增,急需人员可以即刻上岗就业时,他们会通过雇佣大批酒店专业的实习生来充当廉价的劳动力,以此来满足酒店的人员需求,使其负责酒店基层的服务工作。高职院校与酒店企业之间缺乏深度内容的合作,学生在酒店企业顶岗实习期间,自始至终只能从事一项工作,每天所负责的工作内容单调重复,周而复始,很难在工作中得到科学有效的指导,酒店企业对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不甚重视,顶岗实习意义不大。
3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各大高校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正在不断的创新完善,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
3.1 对课程体系进行全新改革,将酒店管理专业的特色体现出来
当前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仍有很多不足之处,高校课程体系所安排的课程与市场需求有较大的差异,改革传统课程体系已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在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规划教学计划和课堂体系时,首先要符合国家专业目录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学校所设置课程体系的学习具备酒店岗位所必需的能力、知识等技能。高校应该将酒店管理专业所授知识与当前酒店行业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及课程内容,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高校还应该在专业课程教育中时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通过实践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社会实践当中。
3.2 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
高校是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应该将学生培养成能够挖掘自身潜在素质并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工作实践、市场开拓当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领域的分工越来越细化,为满足这一市场需求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设置也应该越来越细化,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人才,为酒店服务行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进一步明确专业的归属。
3.3 完善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
酒店属于服务性质较强的行业,该服务行业对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问题非常重视。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反映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因此,我们在课程设置安排上要考虑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明确酒店服务理念,在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置了服务管理、酒店管理概论、餐饮管理、前台与客房管理、酒店经营战略、酒店英语等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社交礼仪、酒店物业管理、酒店规划与设计、康乐管理、食品营养与卫生控制、中外饮食文化、危机管理等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从而增强学生服务意识,分层次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为进一步深造和适应社會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
学校应该拓宽与酒店企业的合作渠道,尽量与更多的酒店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签订实习基地相关协议,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顶岗实习平台,以此来确保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应该多与酒店规模较大、管理较为完善、管理理念较为先进、档次较高、硬件设施较好的高星级酒店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这种高星级酒店企业的服务操作流程、经营等方面都有合理科学的规章制度,管理体系较为成熟,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可以学生很多书本以外的酒店管理知识,使实习生充分感受酒店的企业文化,借鉴该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模式以及相关管理经验,使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对自身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3.5 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
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中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人才培养可以采用“3+1”的模式方法来按需培养,即三年国内(校内)学习,一年国外学习或酒店业实习,从而使人才培养教育模式达到宽泛性与针对性的有机统一,不断完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计划,满足酒店行业的人才需求。另外,还可以借鉴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等学校在课程设置:教材:实践操作等方面的教学经验,加快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4 结语
在我国酒店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为了培养适合现代酒店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各个高校要不断探索既能满足高校学位教育培养目标,又能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并且能够满足酒店业的市场需求,最终形成学校:酒店和学生三位一体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改革和创新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我们应该不断创新与开拓,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既注重酒店管理理论的学习,又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等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方面形成一定的特色与规模,以满足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范智军,杜安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实施路径探讨[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01:91-94.
[2]胡晓玲,黄颖,肖志雄.中外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A].中国旅游研究院.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中国旅游研究院:,2013:6.
[3]何秀芬.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汉堡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2.
[4]王丹鹤.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01: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