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省内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的对策
2014-04-29王粟高桥金等
王粟 高桥金等
(本文为2013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特点研究》的研究成果。)
【文章摘要】
民族地区高职教育高职学生中少数民族比例50%以上。基于民族地区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研究和构建民族地区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方案,剖析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方案的实施要点,旨在为贵州省内高职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民族学生的学习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学习能力;高职学生;培养方案
1 学习能力
1.1 学习能力的定义
学习能指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它决定着学习的效率。学习能力一般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提高学习能力,应在掌握知识过程中激发认识的兴趣,形成学习的内在诱因,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总结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学会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所谓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可理解为获取知识、提升职业技术的能力;高职教育要强化学生学习意识,让学生做到想学、真学、能学;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切实做到会学、学好;重视知识的更新和强化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走专业技术知识应用创新的成才之路;注重强化继续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自觉地增长知识与技能,创新地开展个人的学习活动。
1.2 提高学习能力的意义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学习的目的在于技术的运用。提高专业技术能力,重要的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和用中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同时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个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能力可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解决问题的效率高,工作效率高;提高学习能力可提高工作质量,可将工作成本降到到最低。
1.3 如何提高学习能力
高职学生要具备读有字之书的能力,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本上记载着人类丰富的历史经验,认真学习书本知识,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要在阅读有字之书的过程中,了解其内涵,把握其真谛、精髓、实质,这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前提;要具备读无字之书的能力,要自觉地向实践学习,自觉了解实践,尊重实践,总结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真知,要自觉地学习他人的经验;要善于理论创新,运用所学知识不是照抄照搬,须灵活运用,并从中不断总结新鲜经验,形成新的理论,从而不断使工作能力得以提高和升华。
2 贵州省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2.1 思想政治特点
长期以来,通过贵州省思政教育教学长期不懈的改革和努力,高职毕业生总体素质较好,普遍具有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可塑性強的优点,但也存在很多问题。部分高职学生中还存在一些消极思想。具体表现在:对爱国主义的内涵和表现方式还缺乏正确的理解,只局限在相对肤浅的水平;由于受到现实社会中各种不良现象的影响和侵蚀,部分学生信奉合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实用主义、利己主义,还没能真正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没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理想信仰。
2.2 学习特点
2.2.1 绝大部分高职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近些年大学的扩招,高职生源素质明显下降,大多数高职学生自小学、初中、或高中时起就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如高职院校学生课堂学习和实操练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懒性很强,当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认真时,学生的学习和练习表现认真,当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松懈时,学生的学习表现松散。许多高职学生的学习目标不能定位在个人能力的培养上,受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这些高职学生采取的是以考试及格为简单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少数高职学生存有放弃学习的消极表现。如上课时玩手机、打瞌睡、听音乐、不认真听课和做笔记,这部分学生在放弃个人学习的同时极坏影响学习风气。
2.2.2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方法简单的特点,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学习自律性差,自学能力不强,缺乏刻苦钻研、深入学习的精神。如大部分高职学生想学习但不知道该怎样学,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们学习表现很认真,但学习的效果总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一些高职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已产生较大的兴趣,但由于受基础影响,在高职的学习环节中表现吃力;还有一些高职学生由于在过去的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表现不好,不具备学习毅力,在遇到较难的学习问题时表现放弃。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高职学生旷课率不高但听课率很低,高职学生流失率不高,但专业技能学习合格率不高,说明高职学生存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学习自律性差、自学能力不强、缺乏刻苦钻研和深入学习的精神等特点。同时说明高职学生是一群想学习的学生;高职学生需要认真负责、专业技术强悍的教学团队;高职学生的教育教学需要采取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
2.2.3 高职学生课堂学习持久力不强,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较弱,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在学习上难于找到学习成就动机,以致课堂纪律较差,对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要求高,对知识性要求相对较低。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较弱的表现,这些表现一方面由学生的智力决定,而更多的是由于长期接受松散的学习安排,在思维和记忆方面的训练不足造成的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达不到专业学习的要求;高职学生出现学习倦怠的主要因素是在课堂上听不懂课、而听不懂课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差,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较弱,跟不上课堂的节奏。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部分高职学生在课堂学习上表现较差,但在实操训练时表现较积极,这类学生适合在实践操作中学习和成长。
2.3 心理特点
2.3.1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强。很多高职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甚至不了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很多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就未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成绩较差,动力不足,失败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在高职阶段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不强会使他们的学习低于心理预期,使这些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2.3.2存有自卑心理。高職学生与普通本科学生相比,他们认为低人一等,在父母和他人面前抬不起头,他们经常对自已的能力产生怀疑,缺乏自信,觉得自己的前途无望,从而产生较强的自卑心理。
2.3.3较大的心理压力。高职学生的心理压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压力。高职学生的普遍存在学习动机不强,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和学习自主性较差的问题,他们在学习和考试方面有较大的压力。在学习压力面前,有些学生自暴自弃;有些学生为了通过考试,不惜用抄袭的手段。二是就业压力。就业压力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压力,高职学生尤其如此。
3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的对策
3.1 加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人在思维中通过对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加工消化,提出新概念、新知识、新见解的技能和本领,这种报能和本领就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具有决策性、综合性、独创性、探究性等特点,创新能力对各类不同的决策都有现实的意义。结合省内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现状,加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如下:
3.1.1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脑力思维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生才会产生好奇心、萌生求知欲,进而继续探索、不断学习,创造出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思想教育,通过有效的课堂奖励、适当的课外沟通,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受挫能力。引导学生假设想象,鼓励学生发问质疑,肯定学生创造,从思想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1.2 设置合理教学计划,加强项目实操训练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高职院校应对原有教学计划进行合理调整,精简课程门类,突出职业和岗位的特点,加强基础和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训。通过构建合理的教学计划,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学习基础,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计划应设置创新课程的教学环节,有的放矢地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高职院校应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内容项目化,着重学生整体实操训练。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实行探究式、讨论式、互动式,运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车间现场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切实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1.3制定多元化考评机制
高职院校应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制定新的考评机制,将原有传统单一的考核方式多元化。在命题方式上,结合高职院校教学特点,改变传统的学校教师命题的考核办法,由学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的技术骨干共同商讨命题,结合教学内容和企业需求创新试卷。在考试方式上,可针对某些课程进行开卷考试,不制定标准的答案,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在评价方式上,取消百分之百按卷面给成绩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增加平时表现情况考评。在考试时间上,可适当放宽时间限制,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对有关问题做较深入的思考。在考试地点上,以往都是局限在教室,我们可以安排在实训车间、实训室、实训机房等多地,也可与企业共同协商安排考试地点。
3.1.4 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高职院校应培养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的基本职业情感和职业情操,通过活动激励、政策引导和制度约束,将教师的兴奋点集中到对学生创新能力启发和培养上来。贵州省内高职院校的教师有着年龄结构年轻化、知识层次两级化的特点。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实操技能欠缺,中老年教师学历水平较低、思想思维传统,造成总体教师队伍创新能力不足,制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安排教师进修、支持教师提升学历的方式提高知识结构水平,指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企业顶岗的方式增强实际操作能力,选送教师到高校、科研单位培养科研创新能力。
3.2 加强高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人们运用知识、运用思维类型、形式和方法进行思维活动,获取某种思维成果的本领。思维能力包括形式化能力、抽象能力、直观能力、归纳能力、演绎能力、分析、综合、想象能力、辩证能力等等。其中辩证能力是最高层次的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具有整体化、开放性、主体能动性等特点。人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通过训练和培养,形成了相应的思维能力。结合省内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现状,加强高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措施如下:
3.2.1 高职院校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应让学生带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去思考,通过对问题分类、发散、联想和收敛性思维活动,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着重因才施教的教学理论,在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环节中应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和特点。如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为学生提供独立活动、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充分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授课过程中,不要照本宣科,而是有意创造一些动人的情境和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3.2.2高职院校应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自信心。教师要积极和学生沟通,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身不足和存在的困难。生活上,引导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接受新事物,拓展他们的视野,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学习上,教师要积极鼓励、启发、引导、点拨、解疑,使学生变学为思,善于在学生的学习困难中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职学生不仅仅为了就业而读书,除了就业更多的是如何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高职学生应对自己的学业有信心,完成这样的学业同样是为社会发展服务准备职业素养。首先,纠正高职学生心理自卑的不足应实施以关爱式教育引导为主,课堂说教为辅的育人策略。其次,应从新生入学开始关注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地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和心理梳通。
3.2.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构建合理的知识框架。高职学生应通过反复的思维训练,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在信仰优势下推动思维能力的发展。当今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让高职学生变得思维迷茫,对社会没有信心,以至缺失积极进取的精神,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积极引导他们对当今社会存在的现象进行正确的判断,引导学生自强自立,着重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引导高职学生不能只了解本专业的知识。知识渊博有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可提高思维的宽广性和灵活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好的思维需要渊博的知识。及时掌握本专业的发展前沿,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动态,不仅能加深高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将来的工作大有帮助。
3.3 加强高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动手能力是一种重要的综合能力,是动手操作、运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或制作的能力。它包括若干基本要素:动手操作的愿望和态度;动手操作的知识与技能;发现、规划、解决问题的智力;动手习惯。社会和学习都要求人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社会的物质财富主要是用劳动人民的双手创造的,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动手操作,社会生活也要求人有动手能力;学习是一个手脑并用的活动,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需要有观察、实验、操作的过程,脑的发展和动手关系密切,而且,有些学习任务只能通过动手来完成,比如实验、制作、劳动等。结合省内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现状,加强高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措施如下:
3.3.1引导高职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练习。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确引导高职学生健康地学习和生活是贵州省高职教育的当务之急。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动手能力的训练是重要的教学环节,高职学生只有充分认识到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才能主动地参加各种实际操作训练。
3.3.2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应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因才施教,把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例:项目式教学、多元化教学等。这些新兴的教学方法更容易让现代的高职学生接受,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表达知识能力、表现能力等等
3.3.3改革考核方式促进高职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把一些实验、实践课程环节的成绩进行独立考核与计算,把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作为一门课程进行考核。在过程考核中实验实训教师应严格把关,公平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例:金工实习、数控操作、CAD软件的应用实训等,把每次的实习实训划分为若干个环节,对每个学生在每个环节的表现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最后拆算学习的实践课程总成绩。高职院校应采用这样的学习考核制度引导学生对动手能力的重视。
3.3.4 实行“多证制”毕业制。高职院校大多实行“双证制”毕业制度,即:除完成相关的学业外,还必须持有所学专业的相关的技能证才能顺利毕业。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把动手能力真正的作为职业院校的一大特点,可以在现有基础上,要求学生持有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技能证;持有两个以上的多证考核毕业制度。高职院校应严格按考证制度开展技能鉴定活动,严格考试纪律,提高技能考证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4 加强高职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记忆能力是指人们对过去的经验和信息的识记、保持能力和再现能力。识记、保持能力是记忆的前提和关键;再现能力是记忆要达到的目的,也是检验记忆能力的指标。将收到的信息和材料,一层不变地保留和贮存下来,称为记忆。衡量人的记忆能力好坏主要有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正确性、记忆的备用性等四个指标。记忆力强大的人其创造性活动也越多,记忆力在各种人才的成长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加记性能力培养有利于提高省内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加强高职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措施如下:
3.4.1 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完整的课堂教学应包括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与批改作业等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只顾新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其他环节,特别是忽视巩固新知识这一环节。从记忆的心理特征来看,巩固知识的过程,是从识记逐步向牢固地保持直至能及时重现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基本知识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理解、消化并记忆,忌急于求成,使学生疲惫不堪。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记忆,并采取不同的记忆方法让学生在记住知识中形成成就动机。
3.4.2 着重培养学生掌握记忆的有效方法。每个人对理解的知识,反映到大脑是富有条理的,易和大脑中已有的经验结成信息链,有助于记忆巩固。而且,经过理解记忆的事物,即或一时忘了,也还可以经过分析回忆出来。在高职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增强记忆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为了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记忆,教师在讲课时,应把烦琐的内容条理化,把深奥的内容浅显化。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逻辑记忆法、选择记忆法、比较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改错记忆法、比喻记忆法、口诀记忆方法、谐音记忆法等是提高学生记忆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3.4.3 防止和克服遗忘。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提醒是防止和克服遗忘的最有效方法。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使大脑皮层留下的痕迹不断强化。事实也如此,当大脑识记痕迹尚未消失的时候,趁热打铁,进行复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记忆效果。在复习中,这种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矛盾,能够引导学习者去探索,去发现,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大脑的活动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练习、讲有趣的故事、作生动形象的比喻、猜谜语、做学习游戏等等,让学生留下深刻的课堂印象,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新观 主编.远距离开放教育词典.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學出版社.1999.第240页.
[2]萧浩辉 主编.决策科学辞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41-42页.
[3]孙钱章 主编.实用领导科学大词典.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10月
[4]裴娣娜 主编.中国女性百科全书(文化教育卷).东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6月
[5]袁世全 主编.公共关系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年9月
[6]向洪 编著.人才学辞典.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7.第448-449页.
【作者简介】
王粟,(1970-),男,汉族,贵州电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机械工程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
高桥金,(1962-),男,侗族,贵州电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 。
裘敏浩,(1981-),男,汉族,贵州电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数控加工技术教学方法。
曾德芝,(1986-),女,侗族,贵州电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CAD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