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自主招生宣传工作的实践探析
2014-04-29王丹
王丹
摘要:自地方高校实行自主招生以来,吸引了社会和家长的广泛关注,加强地方高校自主招生宣传工作已为许多高校所重视。从地方高校自主招生宣传工作的学生家长心态、社会专业就业率等角度出发,分析地方高校在自主招生宣传方面的具体实施策略、措施。
关键词:地方高校;自主招生;招生宣传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007-02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深入,2013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7%,而江苏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7%,[1]江苏地方高校对生源的竞争日益加剧,对优秀生源的竞争更加激烈,应势而生的地方高校自主招生可以进一步吸收中学的优质生源,而地方高校自主招生宣传的是否直接有效、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宣传深入,直接影响着地方高校的知名度、竞争力,甚至影响着学校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因此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地方高校自主招生宣傳需要深入研究学生与家长的选择心态、社会专业就业率等方面;部署和提出相应措施,这有利于实现学校的全面、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
一、地方高校自主招生宣传的意义和原则
1.地方高校自主招生宣传的意义
地方高校自主招生是近几年才开展起来的,其招生宣传实施措施基本处于邮寄宣传材料到中学或将招生政策放到招生网站上宣传等层面,导致宣传力度不大,很多家长和学生并不是很了解。招生宣传的意义就在于:地方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培养方式等方面,合理制定自主招生政策,在招生简章上公布学校概况、报名条件、招生计划人数、报名程序、初审面试时间、录取优惠政策等考生集中关注的信息;建立专家组研究学生和家长的报考心态,重点研究“偏才”、“怪才”学生对什么比较感兴趣,同时研究专业在社会上的就业率,打造地方高校专业品牌;合理利用时间和宣传方式,让学生和家长能够充分认识学校、了解学校,对所关心的专业等信息能够及时获得。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信任地方高校、报考地方高校,地方高校才能吸收到优质生源,才能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地方高校自主招生宣传的原则
一是要恪守全面详细和实事求是的服务性原则。学生和家长只有对高校的办学师资、专业培养、就业情况、往年报名和录取情况等全面了解,才能报考地方高校,将来才能适应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而现在的招生已经阳光化、公开化、社会化,其招生宣传政策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和服务性的特点,所以招生宣传要根据地方高校的实际办学情况,恪守宣传准确、内容真实、详细全面的原则。[2]
二是要坚持集中和分散宣传相结合的原则。地方高校的宣传由于受经费和时间的限制,不能无限制的铺张,所以要有所集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争取在有限资源的前提下创造出更佳的宣传效果。但也要兼顾长期的分散宣传,高考是每年都有的考试,要坚持不懈的宣传,将宣传贯穿到高校的每个人、每一天、每一个活动中,树立招生宣传的长久性,这样才能打造地方高校的品牌效应,才能带来长效的影响。[3]
二、地方高校自主招生宣传策略及措施的探析
1.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往年数据统计分析,明确宣传目标
自主招生生源具有显著的中学性特点,特别是体育类、艺术类的特长生在这方面尤其明显。地方高校可以利用往年自主招生考生的报名、录取数据,应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出报名录取生源比较多的中学,例如对某地方高校近几年875名考生自主招生报名数据进行SPSS统计处理,结果见表1。
通过分析发现,地方高校自主招生的生源主要集中在县属重点中学或者偏远地区的重点中学,这些地区的学生对地方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最感兴趣,在招生宣传时,将分析统计出的地区和中学作为重点宣传地,地方高校可以专门派教师到这些地区进行校园巡讲,着重介绍学校自主招生的优惠政策、专业介绍、学校的环境等方面,面对面接受考生的各方面提问。通过这些宣传手段,使招生宣传有所侧重,节约资源。
2.建立生源基地,长期储备优秀生源
由于重点高校和地方高校自主招生报名、面试等时间基本重合,学生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高校报名参加面试。地方高校要想与“211工程”高校等重点高校在自主招生中抢夺优秀生源,就需要建立长久的宣传战略。地方高校可以根据办学特色和地理位置等其他因素,分析历年招生数据(见表2),选择自主招生生源数量多、学生潜力好、在全省排名靠前的中学,通过与中学签订协议、基地挂牌等形式,将其建设成为地方高校自主招生的生源基地。同时,也可以通过协议、激励措施等其他形式,深化合作关系,努力发挥中学宣传地方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中学积极地为地方高校自主招生选拔优秀有潜质的学生,成为地方高校长期培养优秀生源的储备地。
3.集中宣传与分散宣传相结合,建立效果反馈机制
自主招生报名时间一般是在寒假期间,地方高校可以利用期末学生到中学拿成绩单,教师安排寒假作业的时间,安排地方高校教师、学生代表等宣传员到中学宣传。在学校的大会上或是深入到班级,介绍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学校的办学师资、高校生活条件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也可以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及时、准确地回答学生的各种疑问。宣传员到中学时要随身携带调查表,宣传之后发给学生和教师考评,汇总之后进行分析,建立长期的宣传效果反馈机制,这样才能每年有所进步,不断改进宣传时间和方式,以得到更好的宣传效果。生源比较分散的中学,地方高校可以在寒假之前,集中邮寄自主招生政策等宣传资料;也可以在寒假期间,利用地方高校教师、学生、校友等人力资源关系的覆盖面来进行招生宣传,他们的现身说法更有说服力,更能吸引优秀生源,极大地提高了招生宣传的可信度。
4.以人为本,构建网络信息宣传体系
自主招生政策公布之后,学生和家长关注度很高,除了到现场了解情况,网络公布、来信、邮件、电话成了另一个重要的了解渠道。地方高校要充分利用寒假时间,建立自主招生宣传专栏,发布自主招生政策、专业介绍、招生计划等相关信息,考生只要登陆网页,就可以查询自主招生基本信息;可以开通多部电话,培训多名宣传人员,进行轮流值班宣传,对邮件、电话、来信等方面给予高度重视,认真回答考生和家长的问题;还可以建立在线咨询或者留言板,考生可以随时登陆网络系统,在上边注册账号并留下需要了解的问题,宣传人员收到信息后认真回复,考生可以随时登陆查看回复的信息。这样可以充分以考生为本进行宣传,让考生根据自己的时间随时随地了解自主招生政策以及相关的问题。
5.拓展地方高校开放日和网络三维立体宣传
校园开放日,即开放校园,高校组织师生在教室、实验室、食堂、宿舍等各个地方对前来参观的家长和学生等人员进行讲解、宣传。为了使地方高校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地方高校可以通过邮件、电话、中学书面问卷调查等形式,对考生和家长进行调研,了解考生和家长最在意学校的哪些方面,这样可以在开放日时,重点对学生和家长介绍、宣传,让考生能够“眼见为实”。这样比招生人员通过宣讲会、咨询会、电话咨询等方式进行的宣传信服度更高。地方高校还可以根据往年报考自主招生考生的中学分布情况,对生源比较集中的中学接受预报名,根据报名的人数和前来参观的时间,适当安排接送人员和接待宣传人员,以免因学生和家长太多造成混乱局面。
校园开放日可以使学校师生与学生和家长面对面交流,家长和学生的疑问都可以通过宣传员得到解答,能更进一步地了解学校和专业,为将来选择专业奠定基础。但由于中学地理位置等因素,还是会有很多学生和家长不能亲临学校开放日现场。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尝试利用网络建设校园虚拟开放日,三维立体的展示学校的办学条件、社团活动等各个方面,让考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地方高校各个方面的情况,从而吸引优秀的生源。[4]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7% 高于全国20%[DB/OL].[2013-08-16].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3/08-16/5171328.shtml.
[2]冀强,荣丽霞,黄喜平,等.新形势下高校招生宣传工作对策探析[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
[3]谷进军,李英.做好高校招生宣传工作的实践与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4]王相忍.浅谈校园开放日[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9).
(责任编辑: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