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建筑照明设计的风格

2014-04-29邹勇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设计风格

摘 要:通过对照明设计与其他设计门类相比的特性进行分析,总结照明设计风格的特点,并从三个角度归纳出照明设计的设计作品风格。

关键词:设计风格 照明设计特性 设计作品风格

中国照明设计在2000年以后得到飞速发展,但目前在国内照明设计领域,设计师的讨论基本上都集中方法层面上,而鲜有对风格的讨论。设计风格的研究与讨论对任何一个设计门类都至关重要,它是学科的重要理论根基之一。本文讨论的照明设计指建筑空间照明设计,包括建筑、室内、景观照明,不讨论舞台灯光设计。

一、什么是设计风格

“风格”即风度品格,它体现着文艺创作中的艺术特色与个性,而设计风格指设计师或设计师团体在设计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设计风貌、特色、作风、格调和气派。设计风格可分为设计师风格和设计作品风格两种。设计师风格是指设计师在长期的设计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作品面貌,它体现了设计师对设计语言独特的理解与运用,也是设计师走向成熟的表现;而设计作品风格是指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中所展现出的总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

二、照明设计有风格吗

笔者曾经采访过多位资深照明设计师,他们普遍表示,即使是目前世界最知名照明设计师的作品,想要通过照片或者亲自去现场来辨认出他们的作品是比较困难的事情。甚至有照明设计师提出疑问,照明设计真的有风格吗?照明设计的艺术价值已无需多叙述,而艺术设计的创作方法并不等同于工程设计,例如建筑结构设计、给排水设计等是一个寻找最优解的过程,其成果审美价值的稀缺,使得工程设计谈不上艺术性,自然也无所谓风格。在照明设计某些特定领域,例如隧道照明、体育场照明,这些照明设计更接近于工程设计。而在酒店照明设计、博物馆照明、家居照明等领域,设计师必须在设计之中进行艺术价值的追寻,针对同一设计任务,不同设计师有不同的创作思维模式。不同的创作思维模式产生不无数种设计可能性,设计风格也会由就此诞生。

三、照明设计的特性

有强烈风格的成熟设计师在面对同一个设计项目,不同设计师会给出截然不同但又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与扎哈.哈迪德,他们的作品因其强烈的风格,即使在非专业人士眼中也是可以一眼识别出来的。但风格的可识别程度并非是是设计师优秀程度的标准,也有许多设计师的风格低调,并不追求标新立异的视觉冲击力。为什么建筑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等设计领域可以创造出强烈可识别的设计师个人风格,而照明设计领域里,却连世界顶级的设计师的个人风格也不好辨认呢?

原因在于与其他艺术设计门类相比,照明设计具有以下特性:

(一)照明设计具有非实体化的特性。照明艺术设计是在空间中运用光的艺术设计,而光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具有非实体化的特点,人们虽然可以看到但无法将光塑造成可触摸的、固定不变的三维形体。而且人工照明设计依赖于电力,一旦停止供电,灯具则停止工作,照明设计的成果立即消失于无形。

(二)照明设计的成果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具有非稳定性。首先,自然光线在处于周期性的不断变化之中,当照明设计中的人工照明受此影响时,需要有对应的策略,因此其设计成果是伴随自然光变化而处于变化之中。其次,照明设计的作品可能只在一天之中的特定时段才能得到展现,很多照明都是晚上才启用。再次,任何灯具产品的寿命终有尽头,灯具产品在使用过程也必然发生产品的逐步损耗,其发光特性不断发生变化,即照明设计成果处于一定变化之中。照明设计专业中的灯具“维护系数”这一概念,就是对此问题的一种关注。

(三)照明设计无法独立存在,对其载体—建筑空间具有依附性。表演性质的灯光秀有时会以光线自身为设计的主要元素,但一般不被归为照明设计。而传统设计门类,例如建筑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其设计成果就是展现其自身,是可以看到、触摸到、使用到的稳定三维实体,而照明设计确需要以建筑空间为载体,没有建筑空间则照明设计将不复存在,照明设计在大部分时候也并非是表现光,而是通过光来表现空间的构成元素。照明设计的美感,主要来自于对空间序列、造型、材质、色彩等的美感表现,展现光线自身的机会较少。例如博物馆照明设计,我们的评价标准主要为是否较好的表现了展品,是否有利于人们方便的在空间中活动,是否表现了博物馆建筑空间设计的美感等等。

非实体化,非稳定性,对载体的依附性,这些特性决定了照明设计与其他设计领域相比,难以形成可明确识别的特征;而且直到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才最早把照明设计师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至今发展历史还太短,理论沉淀还不够;因此,对照明设计风格的研究应该着重于设计作品风格,因为目前的还比较少形成像建筑、产品、服装等设计领域那样出现能被非设计专业领域的普通民众所识别出来的、强烈的设计师个人化风格。

四、具有代表性的一些照明设计作品风格

(一)从照明设计对待建筑空间的态度上来区分,可以分为以下三种风格:

1.弱照明风格(或称建筑至上风格)

在这种照明风格中,照明设计师认为照明设计应该服从于建筑与空间的设计,照明应该尽量消隐自身的存在感,照明设计不应该表现照明本身而应该凸显建筑空间的特征,照明的艺术价值在于实现建筑空间的艺术价值。一句话总结,好的照明设计就是让观者只感受到了建筑空间而感觉不到照明的设计。

2.强照明风格(或称光影表现风格)

在这种照明风格中,照明设计师认为光作为视觉的最基础元素,应当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光影如同其他的设计元素一样可以创造空间、改变空间、和诠释空间,而照明设计需要得到发展必须追求自身的独立性,并非一定要被作为载体的建筑空间限制自己的发挥。照明对建筑空间的功能实现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照明设计师有足够的理由把照明设计视为与建筑空间设计平等存在的独立学科。在这种风格的项目中,照明有时会使用大胆的

3.折衷风格(或称光与建筑平衡表达风格)

在同一项目中,有时设计师会根据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设计风格,根据分析决定在某些空间采用张扬、彰显的照明设计手法,在其他空间则采用低调、消隐、以功能性为导向的设计手法,形成更加灵活的折衷式风格。以博物馆为例,可以在入口处、露天阳台、卫生间等非展示空间,将照明设计当成独立的艺术作品,采用色彩变幻、形式夸张的大胆设计,给人带来艺术性的启迪 ;而在展厅、走廊、员工办公空间,则以功能为导向,将照明的存在感消隐在空间设计之中。

(二)从地域与文化特征上来区分,目前照明设计界已经形成了较为明确的日本风格。

空间与时间并列为艺术风格划分的最常见、最重要的两条线索。在地球上,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地理与气候条件,世界各地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与艺术审美偏好与此有重大关系。以太阳光为例,不同纬度有不同的日照时间、日照强度、日照角度,这些不同导致各地人民对光的理解有所差异,就会形成对照明设计不同的审美偏好。

日本传统文化中重视对四季变化与阴翳之美的欣赏。传统日本建筑之中的采光强调间接光的运用,例如用长的屋檐将直射的太阳光阻断后辐射到花园的白纱上,再经由白沙的反射作为间接光引入到室内;用半透明的纸糊在木质格栅上做成的障子,使室内的自然采光实现均匀漫射的效果。日本现代照明设计专业在21世纪初进入成熟期,和很多其他设计领域一样,日本照明设计不但进入到世界最先进国家的行列,而且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出现了世界知名的照明设计师,例如石井干子、面出熏、内原智史等等。由于地缘与文化相近,日本照明设计的发展对中国照明设计界而言有极大学习价值。

照明设计的日本风格有以下特点:第一,喜爱使用间接照明的手法来营造整个空间均匀通透的无阴影式照明,这种照明方式能达到空灵、引人沉思的效果,暗示出日本传统文化中的“宅寂”美学,但容易使空间失去方向感,类似阴天的朦胧感容易使人产生抑郁的情绪,西方民众比较难以接受,可能是日本独有的偏好。第二,喜爱使用暖色照明光,可能是源自于传统日本灯笼中烛光的温暖感觉。第三,对光源的亮度进行限制,重视防眩光,偏爱间接照明。第四,强调影的美学价值,例如日本著名照明设计师面出熏在其著作《城市照明设计》中强调他多年来一直在追求将阴影运用到设计之中。第五,偏爱将光源布置在较低的位置,高的光源位置产生活力与紧张的空间感受,例如高挑空的筒灯与吊顶,而低的光源位置产生平静、放松的空间感受,例如落地灯、地灯。

其他地区例如欧洲各国和美国也有先进的照明设计,但欧美总体呈现出国际化的风格,目前笔者还难以以国家为单位进行风格分类。中国目前也有不少优秀照明设计师表现出一定的中国韵味,但中国风格的形成尚需照明界的继续探索。

(三)从对功能性与艺术性的不同追求来区分,可以分为以下两种风格:

1.功能主义风格。此种风格的理论与建筑领域中信奉“功能决定形式”的功能主义风格有一定的相通之处,注重设计的科学性与理性分析,而对人的感性需求,对照明的艺术创意不做要求;人们在建筑之中的活动需求是照明设计中诸如照度、色温、显色性等定量参数的全部决定因素。设计方法上注重人机工程学的数据分析与运用。

2.艺术探索风格。随着照明设计的发展与沉淀,部分设计师开始试图扩展照明艺术设计的边界,他们努力找到机会进行一些超越功能性的项目,这些项目的设计手法更多的追求开创性与艺术探索性,这些先锋设计师认为创新性是设计的使命所在,照明设计可以对人的视觉、心理、甚至生理都带来改变。艺术探索风格能够带动照明学科向前发展。

五、结 语

照明设计学科的发展历史较短,理论积累还不够深厚,风格的分类不如其他设计门类清晰明确,关于风格的讨论也尚未引起大家的关注,加上本人学识有限,本文对照明风格的分析尚不全面,希望本文能在照明设计风格的研究中起到抛砖引玉的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瑞士]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面出熏.都市与建筑的照明[M].韩然松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3] 张昕.植物主题景观照明的风格[J].照明工程学报,2004(09)

作者简介:

邹勇,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设计风格
传统水墨绘画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谈现代建筑工程的设计风格和创意
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研究
论藏族传统建筑的汉式设计风格
论简约主义设计和绿色设计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扁平化风格的界面设计研究
承德避暑山庄园林建筑设计风格的研究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浅析设计风格的生产与消费
浅谈可持续发展的别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