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包装设计中的传统“和合”文化研究

2014-04-29董凌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包装设计中国传统文化

摘 要:“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思想精髓和价值观念,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 形成以和为美的艺术观。“和合”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美学思想对当代的包装设计发展方向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当代包装设计师在设计创作中应遵循以人的需求为本,时刻牢记向大自然学习,向传统文化观念学习的设计法则,努力为当代包装工业探寻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和合”之道。

关键词:包装设计 和合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基金项目:2014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A426);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科学基金项目(2013LSSK03)]

“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一以贯之的思想,是民族精神的灵魂所在[1]。和、合二字始见之于甲骨文和金文,“和合”的“和”指:和谐、和善、祥和,即多种不同的事物之间要保持一定的平衡;“合”指:相合、符合、融合,是指对立的双方彼此又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概而言之“和合”连用,指在承认不同事物之间相互矛盾差异的前提下,又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并在不同事物和合的过程中汲取各个事物的优长而克其短使之达到最佳组合,由此促进新事物的产生推动事物的发展[2]。“和合”是一种哲学思想,是一种审美境界,是新时期设计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

在当今高度信息化和商业化的社会中,商品包装的作用和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商品包装在履行好其基本的保护产品、方便储存和运输功能的同时,其自身的审美功能随着商业的竞争和人们审美需求的发展日益凸显[3]。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对当代包装设计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尤其表现在包装材料选用、包装造型设计和包装审美等方面。

一、“和合”思想指导下的包装材料

随着商品市场的不断丰富、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材料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包装材料的概念不断更新、选择范围变得更宽泛多样。现在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包装材料主要有:金属、塑料、玻璃、陶瓷、纸、竹、木、野生蘑类、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复合材料等。

包装材料是商品包装设计的物质载体,包装材料决定和制约着商品包装的造型、结构和视觉传达效果。如何使包装材料与商品、与自然达到“和合”?是设计师和商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包装材料选用中的“和合”主要表现在包装材料选用是否能与商品属性相一致,是否符合绿色包装的理念。

(一)与商品属性之“和合”

包装材料的不断更新和丰富为包装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在具体的设计中怎么根据商品的属性来选择包装材料?不同的材质具有不同的材质特性、肌理质感、色彩属性,这些属性与特定的商品结合能表达不同的风格寓意,带给人们独具特色的视觉感受和设计意蕴。

商品包装设计与纯艺术有所不同, 它除了带给人们美感之外, 其最基本的功能是为商品在运销过程中提供保护功能。在进行设计构思时,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包装所盛装物品的属性,如何对其起到良好的保护和保存作用。物品的属性决定包装的选材和设计范围,材料的选用又会制约包装的造型和结构形式。包装材料必须与商品的自身属性达到完美的“和合”,才能令你的包装在发挥自身价值的同时透出和谐美。

就拿近年来市场竞争激烈的饮品包装工业来说,包装设备和技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打破了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玻璃容器垄断市场的格局,金属、塑料、纸等材质相继应用在饮品包装上。既然有多种包装材料可供选择,酒品包装为何还选用自身重量大、容易破碎、运输成本高、二次加工性能差等颇多缺点的玻璃材质,而不采用轻便、易于加工的塑料材质呢?因为酒类饮品里含有酒精等有机成份,酒长时间存放在塑料瓶中,塑料瓶中的有机物会溶于酒中,当人饮用时就会将这些有毒的有机物质摄入体内,从而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因而,包装选材必须考虑其所容纳商品的物理、化学特性,只有包装材料与商品属性相“和合”,才能履行好其最基本的保存和保护商品的职责。

(二)与绿色包装理念之“和合”

绿色包装(Green Package)又可以称为无公害包装和环境之友包装,指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能重复使用和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包装理念。绿色包装应遵循“4R+1D”原则:即包装设计减量化(Reduce),包装利用重复化(Reuse),资源利用再生化(Reclaim),资源利用循环化(Recycle),包装废弃物降解化(Degradable)。这些原则成为绿色包装的基本原则,影响包装制造业的发展方向[4]。包装材料选用与绿色包装理念相“和合”,就是与自然生态发展相“和合”。

近年来随着商品市场的发展,包装废弃物数量变得异常庞大。2010年4月27日《中国包装报》报道:“目前我国50%以上的商品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过度包装问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占到全部固体废弃物的一半,而城市生活垃圾里有1/3属于包装垃圾,年废弃价值高达4000亿元。”大量包装废弃物不断地产生,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加重消费者负担,又污染了环境[5]。致使全世界的呼吸道疾病患病率明显增高,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绿色包装理念在减量化包装的同时,必须从包装材料选用上考虑绿色环保,可降解塑料、可食用材料、纸质材料、可以重复使用的玻璃材料、传统的竹木等包装材料都符合绿色环保的现代设计理念,颇受商家的欢迎[6]。

2010pentawards获奖作品,Backyard Farms番茄的包装(见图1),其包装材料为绿色环保的纸板,整个造型运用纸板折叠成型,并巧妙地运用纸板便于切轧的特点,在包装主展面上做出农场栅栏的造型,和镂空部分露出的番茄果实形成一幅和谐的田园画面。给人淳朴、自然的视觉感受,同时充分展示出了商品的自然新鲜、原生态的品牌属性。

二、“和合”思想指导下的包装造型

包装造型设计又称包装形体设计,是根据被包装产品的特征、环境因素和用户的要求等选择一定的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科学地设计出内外结构合理的容器或制品。是包装设计师运用形式美法则,运用各种包装材料进行设计、制作具有包装功能及具备形式美的容器造型。包装造型是结构的外在呈现、是材料的承载形式、是客观存在的三维形态美。

(一)与自然形态之“和合”

包装造型设计与自然生态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物质我们都可以理解为“包”或“被包”的主题,地球被空气包裹;果肉被果皮包裹;身体被皮毛包裹。从包装设计的起源来看,最早的包装容器就来源于自然,在原始包装阶段人们利用贝壳、果壳等自然形态的容器来盛装和保存物品,形成最初的包装形态。设计师以自然界中复杂多样的原始形态为基本元素,依据功能美学和造型美学设计原理进行提炼、挖掘、开发,这是人类尊重自然,师法自然的一种表现,是人类科技发展与自然生态在包装设计领域的“和合”,是商品的属性与大自然的意蕴在包装设计上的完美艺术展现。

设计师运用自然形态来塑造产品包装造型,可以更好的表现产品的个性,展现商品独特的风格特征,赋予商品灵动的生命力,吸引消费者的注目。如:仿人体的包装造型,仿花卉或动物的包装造型,仿自然器物的包装造型等都是常见的包装造型形式。

(二)系列形态之“和合”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品牌形象的重要性日趋凸显。可以提升品牌形象的系列化包装设计已成为必然。系列化包装符合美学的“多样统一”原则,在同一系列中各个包装造型单体有各自的特色和变化;同时各个单体包装造型通过切割形成线条、块面、体量的呼应和有机的联系,组合在一起产生“和合”之美。使得种类繁多的商品既有多样的变化美,又有和谐统一的整体美。

“水空间”包装系列[7](见图1)是由一个上窄下宽和一个上宽下窄瓶型组成,形成和谐统一的阴、阳 “和合”。代表阴的左瓶形态挺拔隽秀,代表阳的右瓶形态强壮健硕,两个造型下端三分之一处各以流畅的曲线装饰,分开来独自成完整的造型,组合在一起外型轮廓和装饰线型可以连接贯通、彼此呼应。这一组合挺拔、视觉优雅、美观,把商品独特的个性和品牌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和合”思想指导下的包装审美

包装设计是高度商业化的实用艺术,它是集实用技术学、营销学、社会学、美学为一体的一种艺术形态。它以极富思辨性的艺术哲学反映当代大众对实用艺术的审美文化意识。

包装设计的发展与社会广大民众审美意识的发展是一致的,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技术、新材料为包装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但其发展也同时受到大众审美文化的影响。在商品匮乏的年代,消费者时常为能购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费尽周折,自然无暇挑剔包装的好坏。20世纪末期,随着商品种类丰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对包装的个性化审美需求逐渐被商家和消费者重视起来,然而这一做法却导致过度包装、过度设计现象抬头,对人民文化生活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在21世纪快节奏、高频率、变化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人们渴望得到一种简洁质朴、纯净自然的环境来调节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作为消费者与产品之间媒介的商品包装,怎样当好商家召唤消费者的使者,使消费者与消费物达到物我和谐、物我认同的消费感受,充分体验到“物为我用”的人本主义观念是包装设计需要考虑的新命题[8]。在日常消费中能体现自然、简约的环保包装设计逐渐被大众关注和喜爱。

2012pentawards获奖包装台湾洛神葵醋包装(见图3),内包装采用透明玻璃瓶,外包装盒采用灰色纸板材料,彩色纸藤扎口。扎口的彩色纸藤在功能上起到固定纸盒结构、标识商品不同品种的作用,在视觉上与灰色纸盒形成生动对比,配以简洁的品牌标签,整组包装简约而不简单,给人清新、自然的视觉感受。

?????????四、结 语

“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精髓和价值观念, 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 形成以和为美的艺术观。“和合”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美学思想对当代的包装设计发展方向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当代包装设计师在设计创作中应遵循以人的需求为本,时刻牢记向大自然学习,向传统文化观念学习的设计法则,努力为当代包装工业探寻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和合”之道。

参考文献:

[1] 魏爽,穆春勇.中华和合文化与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略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7):48-50.

[2] 薛再年,郑清璇,梁惠娥.解读唐朝服饰宝花纹中的和合文化[J].丝绸,2013,50(9):61-64.

[3] 沈松德.论民族化与包装设计[J].包装工程,2013,34(24):82-85.

[4] ZHANG Guirong, ZHAO Zongjian. Green Packaging Management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J]. physics Procedia,2012,( 24) :900-905

[5] 周宏,卢兆进.商品包装减量化下“毛净指数”的推广和应用[J].商业研究, 2013,(06):43-47.

[6] 王佳琦.浅析绿色包装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08):45-47.

[7] 王安霞.产品包装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01:42

[8] 单晓彤.现代包装设计必须注重亲和性[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5(03):108

作者简介:

董凌,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猜你喜欢

包装设计中国传统文化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意义初探
建筑设计内在的文化反思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九嶷山瑶族文化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创意研究
可持续发展视阈下包装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插画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基于绿色设计理念下的包装设计研究
基于现代消费心理下的趣味性包装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