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兴农,临洮农校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2014-04-29王萍
王萍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离不开农业科技。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问题,科技兴农尤为重要。只有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才能实现农业技术改造的深刻变革,我国农业现代化才有希望。要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就离不开科学教育。科教兴农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农村的科技实力及向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上来,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改变我国农业增长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根本战略。三者互动发展有利于优化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条件,同时,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也有利于提高三者互动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农业职业技术学校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农业学校历史悠久,为当地的农业生产作出了创建于1937年,1991年8月国家农业部首次办学水平评估为“A等三级学校”,1993年12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部级重点普通中专”,2000年5月首批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普通中专”,2004年又通过国家复评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曾先后被国家农业部、甘肃省政府、定西市授予“加强实践教学,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先进单位”、“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科技推广和良种繁育先进单位”、“地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1999年5月学校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218站,2005年被批准为定西市第十五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2006年被农业部评為“全国优秀鉴定站”,同年12月被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批准为(电联基012)实训基地。近年来,为适应农业教育的发展,我校认真贯彻“科教兴农”战略,以服务当地经济建设为办学宗旨,大力加强校内外基地建设,形成了集教学、开发、服务为一体的校内外教学基地。以典型性和带动性,较好地实现了培养人才、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目的。学校领导经常研究、认真规划,鼓动教师积极参加科技服务。
派骨干教师搞技术培训,下乡服务,把实用技术传递到千家万户。食用菌是现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它在农产品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我校把握机遇,多次举办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班,并在定西地区扶贫办、临洮县农业局、县农广校等单位举办的科技培训班中担任食用菌制种、栽培技术讲座,现我校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的人员已达数千人。这些人已经成为食用菌生产的主力军,有力的推动了临洮县食用菌生产的发展。同时,经培训的农校毕业生已在陇西、甘南、渭源、临夏等地开花结果,已成为本地食用菌栽培的带头人,不但自己收入可观,而且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周边地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学校还组织专家对果树的修剪栽培及田间管理等知识进行了详细地讲解,并且在农户果园内对果树修剪、嫁接等技术进行现场操作,对果农面对面进行培训,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校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优势,通过举办多层次、多行业、多学科的培训项目,为繁荣地方经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近年来,先后承担“阳光工程项目培训”、“扶贫项目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等三个领域的短期和长线培训,累计培训4407人。每期培训班都安排在三益花卉、澳牛公司、天润薯业等企业进行针对性很强的考察活动,
临洮农校组织专家深入到太石镇上咀村,为该村群众举办了一次科技培训会。培训会上,农校专家对果树的修剪栽培及田间管理等知识进行了详细地讲解,并且在农户果园内对果树修剪、嫁接等技术进行现场操作,对果农面对面进行培训,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校还派出专人到户给他们提供技术信息服务,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经营水平,实现其经济效益的稳步发展,形成了学校——基地——农户——学校多向互动交流体系。
教学结合,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由单纯的人才、技术服务,转化为全方位、立体化的多层次合作。为了有力的推动当地企业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提高经济效益,我校领导组织有关教师,由领导牵头,进行市场调查,注重市场需求,把市场的经济发展与教学结合起来,派出有关教师与企业联手,如我校专业教师对临洮县酱菜园的酱油、豆腐乳、豆瓣酱、面酱的生产提出了合理建议,并带领学生亲自进行技术指导,使酱菜园的酿造产品在短期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理论与教学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名为学校赢得了声誉。
临洮农校充分发挥了科技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有效促进了地方支柱产业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