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党的方向
2014-04-29高峰
高峰
“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方向性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能不能牢牢把握改革方向,是涉及改革性质的原则问题,是关系改革目标实现的首要问题。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涉及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领导制度,涉及政治制度等上层建筑的许多方面,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政治性、敏感性很强,方向正确更是推进改革第一位的要求。《实施方案》总体要求中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根本方向,就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无论是落实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四个“不断完善”的改革基本目标,还是推进改革各项主要任务,无论是开展谋划设计,还是创新具体措施,都要始终把握这一根本方向,任何时候不能偏离。只有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才能确保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沿着正确轨道有序扎实推行,才能充分发挥好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保证作用。
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就是要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在改革的大潮中趟深水、涉险滩,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结底要靠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决不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喝彩”、“掌声”。要把坚持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体现到改革的各个方面,深化党的组织制度改革要着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生机活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深化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要着眼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巩固党执政的优势;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要努力形成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的体制机制。衡量改革举措的成效,要看是否有利于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落实,有利于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贯彻。
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就是要致力于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没有改善,加强也难以落到实处。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的建设制度体系的科学完备程度。应对“四大考验”,化解“四种风险”,迫切需要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在深化改革中,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围绕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针对党的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增强制度的刚性和约束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要把握好加强和改善的辩证关系,在加强中改善,在改善中加强,使党的领导更加有力有效。
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就是要为党的事业提供坚强保证。党的建设服务于党的伟大事业。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根本目的是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特别是当前,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形势纷繁复杂、任务艰巨繁重,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现实任务,就是为党更好承担起领导改革、推动改革的责任和使命提供制度保障。改革越向纵深推进,越需要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与之相配套、相适应。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不断提高领导改革和干部隊伍推动改革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改革事业,为全面深化改革“护航助力”,使改革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下按照正确的方向扎实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