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实践研究

2014-04-29韦荣能

东方教育 2014年13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韦荣能

【摘要】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基础,在创新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分析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内涵,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性及应掌握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素质人才。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实践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知识既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数学的学习需要自主、合作、探究的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不能单纯依賴记忆和模仿。小学阶段是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启蒙时期,这时期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必将对未来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挖掘学生内在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取向、注视、接近、探索心理和行为动机。好奇心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探索数学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内心好奇心的产生和培养需要外界环境的刺激,由此可知,学生对数学世界的好奇心,除个别天生之外,更多的是需要教师的引导与激发。好奇是孩子的天性,遗憾的是,数学学习中枯燥无味的机械重复计算、练习,正一步一步的变成折磨孩子的简单的重复劳动。因此,教师在构建新型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时,要遵循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规律,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将数学问题、数学知识融于适宜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情绪氛围、问题情境)中,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数学世界的奥秘。

例如,笔者讲授“24时计时法”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24时计时法,光靠教师的口头表述是远远不够的,也无法让学生体会这一内容的生活意义。为此,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大家喜欢的《喜洋洋与灰太狼》几点放映?”问题贴近学生生活,而且是小学生耳熟能详的电视节目,因此,很快就有学生回答是下午6∶00,笔者继续追问,“用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呢?”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氛围浓烈,学生兴趣盎然。

二、教师要创新和改进教学方式

1、情境教学法

传统教学注重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出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学习数学时更多的感受到数学的枯燥性、抽象性和单调性,严重依赖记忆能力,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不高,兴趣低下,教学效果不理想。情境教学法可以化解小学数学中的这一难题。教师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设计,将数学知识寓于形象生动的情境之中,辅助教学,这不仅符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还能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生活经验参与课堂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明白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例如,教学“认识分数”时,笔者为了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分数的大小。课前先让学生准备大小一致的纸张和剪刀,课中先平分一张纸,取其中一份;将纸平分成四份,取其中一份,将纸平分成六份,取其中一份。然后让学生比较他们的大小,这样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很快就可以掌握知识要点,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有效发展,这样得到的知识记忆也更深刻,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分组讨论法

新课改倡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不再是被动地学,把知识不加辨析地全部吸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热烈的课堂氛围中将数学知识内化为自己个人的才干和能力。基于这个出发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地运用分组讨论这一形式,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效果显著。比如在教“测量物体的体积”时,先出示一块不规则的橡皮泥,然后提问:“橡皮泥是什么形体?怎样求它的体积?”然后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讨论研究,并要求讨论后每组推举一位同学总结本组的讨论结果。任务分配后,学生迅速进入角色,课堂氛围活跃,最后各组总结出:将橡皮泥捏成正方体、长方体或圆柱体等。这是转化思想的应用,学生既沟通了知识经验,还有效复习了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知识。

三、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流畅性和独特性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消除学生心理定势。例如,教师在平时的例题讲解或者布置作业时,尽量多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目,避免机械化、死套公式、思维狭窄,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发展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正逆向思维的对比训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感

创新思维的灵感是指在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突然产生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创新与突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和呵护学生学习过程迸发出的灵感,对于学生突破常规的想法,别出心裁的解答,与众不同的构思,哪怕是仅有一点点的新意,都要及时的给予积极的肯定与赞赏。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营造宽松的环境和愉悦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运用变换角度、类比形式、数形结合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灵感,不要向学生灌输所谓的“解题套路和万能公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总之,创新意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又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其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适应时代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因材施教,同时认真研究和深入探索,就能不断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郭红梅,《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数学学习与研究,2009

[2]陈涛,《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3(06)

[3]邱德林,《论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4]杨跃鸣,《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育价值及若干策略》[J],数学教育通报,2002(4)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