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语文教学
2014-04-29邹宏
邹宏
教师在课堂上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以电教为主体的“多媒体优化组合”课堂教学模式,常常能使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变得新颖而引人入胜。
由于先天禀赋的差异,以及后天环境的影响,人的天资和个性都存在差异。教育者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全部都教成无差异的优等生。因此,要把教好每一个学生理解为通过教育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有效的开发。教育者既不能忽略差生,也不能压抑尖子生,多媒体组合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大量而又合乎實际的直观材料,通过视、听觉等感官,促进学生从生动的直观开始自己的认识过程。采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所学课文的文化背景、语言情景,通过录像、投影、电脑等都变成了具体的形象,学生在和谐、自然、轻松的环境下充分感知教材。由于这些媒体直观、生动、形象,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有助于学生记忆。同时运用多媒体多渠道的信息传输,多形式多角度反复呈现所学教材刺激并促进大脑皮层各种联系的形成,提高记忆力。
例如,我在上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郦道元的《三峡》这篇课文时,采用多媒体组合视听教法,我应用的媒体有录音、一体机、教学光碟等。用三峡风光图片介绍导入新课,学生顿时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课本的教学情景,对所要学的知识产生了强烈而浓厚的兴趣。我用下面的话进入了课文教学:都说三峡美,那么三峡美在哪里,郦道元的眼中三峡又是个怎样的地方?接着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既注意断句、重音,又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们就讨论他们评读的感悟,接着我用Powerpoint 打出幻灯让学生讨论重点字词释义及相关问题,使这堂课上得生动而有趣。
多媒体组合开发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在应试教育模式里,不利于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因为课堂教学多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立场上拟定的。它的基本过程是教师输出以文字和语言符号为主的大量教学信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台下忙忙碌碌地记,对教学内容来不及想象和思考,只是机械地、被动地学。这样教师只能从形式上完成教学任务,留给学生的仅仅是一些肤浅的印象或干巴巴的知识,不久即会忘记。特别是毕业班的强化阶段,学生深感麻木。多媒体组合教学在开发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利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还加强实践,巩固提高语文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训练课。现代语文教学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教学实践性的大大加强。而多媒体组合则为教学实践、训练语言技能提供了能够视、听、模仿的大量语言材料。多媒体组合教学中的方法,不是简单的图像代替,而是从形象的感知向抽象的思维过渡。它能够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使得教师难以讲清楚,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客观事物的直观形象,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恰当地表现和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许多宏观的和微观的,瞬间的或漫长的、简单的或复杂的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发展的同时,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由于学生的集中注意力是依赖于兴趣的,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下,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认真观察事物,利用丰富的感性材料,不断加深学生的可知表象,“百闻不如一见”,直观可视的形象对于新知识接受快,理解深,记得牢,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但在多媒体的运用上能否达到上述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实施者——教师。为此,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针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对电教媒体选择要恰当,要熟悉所用媒体的性能与操作方法,运用中要适时,适量;正确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维,防止注重娱乐性的一面;观察后,根据预设的疑问提出问题,最终找到正确答案;建立直观形象与文字抽象描述之间的联系,进而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总之,在教师的主导作用控制下,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要使学生愉学、乐学,积极参与,获得教学活动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