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阶段怎样有效开展课外阅读

2014-04-29魏淑云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读书活动

魏淑云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从小在他们心灵上播下善良、正直的种子;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也有利于学生巩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学得活泼;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有利于不愿意学习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产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从而改变他们课内学习的不良状况。大量的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背景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助写。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但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重要的一条就是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的消化、理解,轻阅读的感染、熏陶。只有走出唯教材、唯教师的死胡同,才能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局面,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加强课外阅读就是开拓语文教学新天地的一把快犁.其实,博览一直是我国语文教学传统的宝贵经验,它的重要作用也是被无数实践所证明的。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总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小学阶段在145万字以上)。那么,小学阶段应该怎样有效开展课外阅读呢?

一、以课内为依托,扎实掌握阅读的基本功

阅读理解教学是对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没有课内语文阅读的基础,就根本说不上在课外阅读方面求发展。

1.抓好课内个性化阅读。学生是一个独立、自主、主动的阅读者,而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穷于应付的接受者。学生是阅读行为的主体,应该让学生直接与作品进行对话,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阅读,教师将指导的形式由直接明示转为间接暗示,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尊重学生新鲜的阅读感受,尊重学生对作品的初始反应,珍爱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有对各种学说进行批判、质疑的精神。对作品的解读,不要去追求唯一答案。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学生对鲤鱼妈妈这一个角色有不同的评议。有的认为它是真的不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认为它知识狭隘;有的持不同的意见,他们从图中看出,从文中读出,认为鲤鱼妈妈是因为给自己的孩子喂食而无暇顾及小蝌蚪,它是很自私的。这两中迥然不同的感受,教师都应予以理解。

2.选择正确的阅讀策略。第一要重视积累,培养语感。阅读离不开对文学语言的品味,它不是对词语、句子等作纯语法意义上的分析,而是看遣词造句在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感情方面起了什么作用,既重在词句的艺术审美功能,而非语法功能。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积累习惯的养成,通过课内阅读来培养学生语感。第二要重视诵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品位语言、重视积累、培养语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之一。诵读,就是熟读成诵,通过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的程度,最终烂熟于心,不期然地背诵出来。俗语有“熟读唐诗八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些诗歌、儿歌、佳句很需要这种学习方式。在多读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3.指导学生首先要求读懂,然后学会运用,并且能够创新。所谓读懂,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明白“写了什么”(内容)。这是一般的、基本的、也是起码的要求。二是明白“怎么写的”(形式)。就是侧重于方法和技巧的训练。三是明白“为什么这样写”(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第二、三个层次是阅读理解的深化,不仅可以强化作品思想和语言艺术的熏陶作用,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情起和审美水平,还可以为写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创新通常以运用的方式表现出来,即由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引申激发,亦即创造出新认识,新信息,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是阅读活动的延伸和发展,是最活跃、最有光彩、最能显示阅读效果的境界。在课堂里,我们教师要切切实实地进行阅读教学,提供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二、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措施

1.端正阅读态度

教育事业是百年大计,教师的短视行为往往会成为阻碍学生发展的最大的绊脚石,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伤害。其实,我们可以感知到语文的学习往往是一种厚积而薄发的行为,课外阅读则是“厚积”中的一个必要的手段,没有这个过程,就谈不上薄发。但是课外阅读这个厚积的行为,它的效果则是后显的。没有一两年认真的实在的实践,显不出效果不说,甚至于刚开始时还会表现为学生诸多的成绩下滑的现象,语文文化考试成绩不升反降。这主要是因为时间的分配上,课外阅读的时间多了后,书本知识在一定量上招到削弱,这种情况要等到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一定的积累之后才会得到改变,并逐渐加大优势,并且这种优势渐渐涉及到学生的其他方面。所以,我们要端正阅读态度,尤其是要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

2.保证阅读质量

激发学习者的阅读兴趣,促使其热爱读书、善于读书。教师指导学习者正确阅读读物重要,但是帮助学习者建立良好的阅读兴趣尤为重要。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我们可推荐书目由他们自由阅读,有的则要放低要求,让他们读能看得懂,看得有趣的书,找到读书时书中本身的乐趣,甚至启用一些带画带拼音的画报等等。阅读确实有困难的特别是还未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我们可以请家长监督其走近阅读进而走进阅读,品尝阅读带来的乐趣。

3.宏观设计、系列化设计,精心组织

利用一些与读收相关的活动,可大大推动了读书活动的有效开展。比如开学初举办“读书月”活动,让学生把假期中自己读过的书拿到班级里分享,比一比一个月中自己读了哪些有意义的书。再比如说读课外书,用日记写读后感,教师将好的日记录入到电脑中打印出来,张贴到班级里或学校的橱窗中,供其他同学学习的同时也鼓励了一部分同学。当然,读书活动的建设过程如果能做成一个持久的、长期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次比赛,一次活动,那么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并通过这种机制很好的引领学生多渠道、多时空地持久阅读是一件好事。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读书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