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2014-04-29魏全民
【摘要】高校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和创新先进性文化的重要场所。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崭新课题。必须要把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解决好,用主流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让青年一代从理想信念上、思想道德上、行为方式上辨得清是非、经得起检验,成长为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益的人。
【关键词】高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058-01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观念。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青年大学生中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其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高校学生价值观教育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转型时期,改革开放引入了国外的先进文化和优秀成果,但国外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生活方式等也渗透进来,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随之产生了巨大变化。一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淡薄,政治立场不够坚定。二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的缺失。三是价值观念错位,是非观念模糊。有的对个人的利益想得多,而对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的利益却想得少;有的好逸恶劳、贪图享受,对金钱、物质过分崇拜,对精神追求不屑一顾;有的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没有是非观念;有的崇拜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富二代”的奢侈挥霍还很羡慕,害怕吃苦,不爱学习,不愿艰苦奋斗,不想勤俭节约等等。
虽然出现上述问题的不是大学生的主流,但是其消极影响和辐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此,高校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加以教育和引导。
二、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需要
大学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必将落在当代大学生的肩上。高校应引导大学生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广大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
高校肩负着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进一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增强凝聚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和社会风尚,对全社会都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利于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担负起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责任。高校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创新者,理所当然地要发挥其自身的教育及辐射功能,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崭新课题
我国高等教育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事业,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高校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三、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要想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必须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学习环节,然后开展多方面、全方位的教学和教育活动。以大学生能够接受的理论深度和语言,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给大学生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感受、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乐于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高校应该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深刻领会和外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如果不回到实践,不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就必然失去生命力。大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但由于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多,知识结构和能力还是有所不足的。因此,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把握还须在实践中得到深化,在实践中深刻领会。
(三)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发挥好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高校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培育工程,有两个必须认识到的主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培育的关键,首先在于学校,只有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培育工作搞好了,才可能改善和抓好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同时,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和自我意识培育的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进入大学生的头脑,内化为大学生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才能成为大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四)高校应当把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学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结合起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理论,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培育工程中,应该反对教条地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词句,而是要把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生活的普遍性与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活动,当代大学生的年龄、时代和社会生活特性等方面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推进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可以积极引导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开展有益的、符合大学生生理和社会特质的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
高校并不是远离社会的象牙塔,而是各种思想文化激烈碰撞的场所,是意识形态导向鲜明的阵地堡垒,社会发展的各种阶段性特征都会在高校校园有所体现,都会在高校师生的思想领域有所反映。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师生员工,把“三个倡导”体现到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各环节,才能让高校师生坚定理想信念、保持良好情操,让高校思想文化阵地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创造者引领者,进而在全社会发挥影响、示范和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杜俊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对策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2(23).
[2]吴倬.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理论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8(6).
[3]孙其昂,侯勇.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现代性境遇与超越[J].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研究,2011(2).
[4]张飞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思考与对策[J].学术论坛,2009(4).
作者简介:
魏全民(1981年4月-),男,甘肃武威人,现为武威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