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贵善诱,学贵善思

2014-04-29王炜

语数外学习·上旬 2014年12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三角形诱导

王炜

“诱思探究教学”,即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诱导学生思维,促使学生自主探索与研究,突显学生主动地位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模式由滞后的“灌输式”转变成“启发式”,打破了“教师滔滔说、学生默默听”的被动局面。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实施诱思探究教学,以诱促思。对此,笔者浅谈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一、选好“诱思点”,灵活诱导

在诱思探究教学中,“诱”就是老师发挥主导作用,以牵人情思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正如叶圣陶所说的:“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施教之功,贵在诱导,能合理选取“诱思点”,巧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主动思索。

首先,选取“诱思点”,精心设问。苏格拉底曾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让学生面临问题,因为问题能唤起强烈的求知欲。”同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诱导同学们深入知识,独立思考,体会学习的趣味,教师得合理选取“诱思点”,如知识重难点、拓展点、“关节点”等,生成各式各样的问题,以“惑”诱“思”,让学生思维“动”起来。如学习“分式基本性质”时,提问引思: 分式■和■,■和■是否相等呢?这样类比就可得出,可诱导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进行回顾,并进入新的思维境界:分数基本性质与分式基本性质究竟有哪些不同之处?这样就点燃了学生求知热情。

其次,选好“诱思点”后,还可以优化情境设置,增强吸引力,特别是对于学生整体能力较高的班级,所设情境力求新颖,富有诱惑力,唤起学生求知与思索欲望,让课堂泛起朵朵智慧浪花。如对于易出错的内容,巧设“陷阱”,增强思考力;对基础但重要的内容,设置生动新颖的引入口,调动学生深入探究的热情,发现其中蕴含的奥秘,就好比蚂蚁吃苹果,只有钻进去后,才能尝出苹果的滋味。

二、突显主体性,自学探究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通常处于被动地位,进行接受式学习,间接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虽有一定教学成效,但学生缺乏思维主动性,不利于个体体验。另外,数学课程具有实践与探究性,当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亲身参与知识发现过程,体验知识建构过程,如此才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反之,被动地接受现有结论,未经过思维过滤,对所学知识看似明了,实则一知半解或模糊不清。而在诱思探究教学法中,思为内因与目的,即学生独立思考,突显了学生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由学变思,由学变悟。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预留自学、合作空间,让同学们以研究者、探究者的身份参与课堂活动,思考探索,实践体验,自学感知,交流合作,唤醒被压抑的潜能,有所创造,强化感悟。

如教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遵循“变教为诱、变学为思”的理念,立足学生认知规律,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给他们充足的自学探究、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其自寻解决策略,自觅数学规律,自悟数学原理,意义建构知识。比如活动1:尝试发现,探索新知。教师提出问题:得知道几个条件,才可画出全等的三角形?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合作交流,得出新想法:已知三角形中的任意3个条件能否作全等三角形?教师在此基础上,深化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已知3个条件作三角形分类情况。再组织验证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动手实践活动:组员试着各自分析,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交流发现与结论,試着归纳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师适时点评与补充。这样,将学生的“思”、“探”与教师的“引”有机融合,使同学们亲历学习过程。

三、发挥启发性,思维点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认知结构还并不完善,当他们进行独立思考与自主活动时,会遭遇一些困难,出现一些疑惑,陷入思维困境,这时如果教师适机点拨与启发,学生就能在老师的提示或暗示下变换思考角度,茅塞顿开,从“山穷水尽疑无路”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反之,倘若学生无法解决障碍,一直处于胶着状态,则会影响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所以,在初中数学诱思探究教学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学习状态,一旦发现学生思维受阻,能够随机应变,结合不同问题,采取适宜的“点拨”方法,如迁移点拨、揭谬点拨等,帮助学生疏通思路,排除思维障碍,使其豁然开朗。

如在独立解题时,有些题目直接运用已给条件,无法进行求解,致使学生思维中断,或者解析过程繁琐、易出错。此时,教师可点拨学生适当变形,或发掘隐形条件,再迁移所学知识,快速解决问题。如:试分析257-512能否被120整除。面对该题,学生会发现如下难点:257-51212没公因式,也无法用平方差公式展开分解因式,遭遇思维障碍,不知如何下手。此时,教师可提示学生25与5的关系,引导学生将257变形,则有257=(52)7=514.于是原式=514-512=512(52-1),可得到第二个式子512×24。这时,有的同学可能还有点疑惑,不知该怎样判断它是否能被120整除。倘若能把512×24再分解成含有因数120,即511×5×120,就可快速判断了。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作用在于导,要采取多样方法与手段对学生进行诱导,将学生引入知识探索意境,使其动脑动手,亲身经历与体验知识形成、发展过程,实现意义建构,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探究与创造,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三角形诱导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齐次核诱导的p进制积分算子及其应用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诱导公式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角形,不扭腰
续断水提液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
谈独立思考
三角形表演秀
大型诱导标在隧道夜间照明中的应用
如果没有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