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
2014-04-29柯中仁
柯中仁
课堂教学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它必须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这决定了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设性。否则,当课堂教学的某个环节出现意外时,教师往往束手无策,难以得心应手。同时,新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学不再是照本宣科,死搬硬套教案,而是开放的、动态的对话与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意味着课堂教学有着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和生成因素。因此,预设与生成是高效课堂中要科学而艺术地把握和处理的辩证而统一的关系。如何准确理解和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教师迫切需要关注和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课堂教学是缺乏弹性和活力的,会严重扼杀师生的创新能力和生命活力。而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则形散且神也散,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正确认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1、转变备课观念
诸多成功的教学案例表明,备好课是预设的保障,课前准备的越充分越能够预设好,也就能够有精彩的课堂生成。常言道: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新课改中,我们必须重建備课观念。
上好一节课绝非偶然,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对教师而言,备课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常说常新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清楚,备课不再是简单的备教材、备知识、备环节、备模式,而更多的是备学生。课前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现状出发,预设学生和教师的距离,设想课堂氛围和课堂教学中可能会生成哪些新的问题等。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分析、制定多维目标、内容、设程及方式方法等,并预设出多种有益学生学习的新思路,并尽可能多的预设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为课堂生成奠定基础。
2、巧妙处理预设与生成
只有从多种角度去预设可能会生成的问题并巧妙处理,才能在课上有限的时间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真正发挥师生的双主体地位,有效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二、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构建高效课堂
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让课堂鲜活而生动,这是新课改所迫切需要的。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文本资源、人文资源和环境资源等,这些课程资源就决定了课堂是动态的、生成的、充满变化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必须敏锐的去捕捉和发现这些信息资源,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
1、相信学生的独立个性,促进教学的生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兴趣是教学收效的最好手段。教师在课堂上,无论是和谐幽默、精练的语言,还是引人入胜的课堂环节的预设,我们都必须将学生的思维激活。教师要坚信,学生是独立的、能动的个体。教师要把学习的时空交给学生。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不教,能少讲的绝不多解,教师不要抢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的个性品质丰富多样,思维活跃,只有相信学生,调动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2、引领学生“悟其渔识”,促进生成的发展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其道理很简单: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获得知识的方法。旨在开发学生思维,有效解决问题,注重在解决问题中还原知识的形成过程。新课改理念下,预设与生成的课堂不仅要求教师要“授人以渔”,更要有“悟其渔识”的更高境界。渔识是运用知识解决一定问题的创新性学习的意识,相当于一种见识,这种见识可以衍生出新的方法。学生自发的“悟”,可能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走很多弯路。所以,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去“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想说、敢说、能说,引领学生学会学习,不仅要学会自己去获知,更重要的是创新学习,达到“悟其渔识”的境界,促进生成的发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