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保健饮料生产技术方案
2014-04-29韩宏伟
摘 要:由于芦荟这种植物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辐射、增强免疫力,已经从原来单一的化妆品开发应用,走向了多领域、多样化的发展道路,特别是介入食品行业后,更是显示出了其旺盛的活力。芦荟饮料、芦荟酒类、芦荟奶系列产品、芦荟糖果类、芦荟调味品、芦荟糕点、芦荟功能食品等数十种产品使芦荟一举成为当前新兴食品的佼佼者,也让众多企业看到了芦荟的发展前景。本方案是以国内成熟技术为基础,采用我国东北地区优质大棚芦荟为原料,加以柠檬酸、蔗糖等辅料,经科学加工制成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轻凉型安全天然饮料。产品外形独特,口味丰富,市场前景非常可观。
关键词:芦荟;成熟技术;科学;天然
1 生产规模与产品方案
1.1 生产规模
年产1万吨芦荟保健饮料。
1.2 产品方案
本方案产品采用玻璃瓶装,包装规格为350ml/瓶。
2 工艺生产过程简述
2.1 酶处理
以鲜芦荟汁为原料,在芦荟浆液中添加0.013%的精制果胶酶,在45~50℃水浴中处理1h,可得到组织细腻、体态均匀一致的芦荟浆料。
2.2 醇提
用95%的乙醇对上述浆料进行冷浸,乙醇用量为样品的4倍,保持25℃浸提一个月,其间要间歇搅拌,这样,可提取出芦荟中黄酮和蒽醌类有机物。然后将醇提液过滤,目的是除去粗纤维和悬浮物。再将醇提液减压、浓缩、干燥,其间乙醇得以挥发分离。
2.3 脱苦脱涩
芦荟提取液(半成品料液)中含有芦荟宁、芦荟苦素、芦荟大黄素、芦荟大黄甙等苦味物质,对产品质量影响很大。本方案以0.4%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0.4%的β-环状糊精为吸附剂,这两种物质能吸附和包埋苦味物质(芦荟宁、芦荟苦素等),总黄酮和总蒽醌类有机物损失小,脱苦脱涩效果良好。
2.4 过滤
将脱苦脱涩后的浆液过滤:用板框过滤机或硅藻土过滤浆液,再澄清。
蔗糖过滤:生产中使用的蔗糖必须经过处理,白糖中存在少量淀粉、蛋白质、多糖类物质会导致果蔬饮料产生沉淀,使用硅藻土、活性炭混合提纯糖浆。
2.5 混合调配
用煮开的水分别溶解蔗糖、蜂蜜、海藻酸钠、CMC等稳定剂(磨细);用煮开放冷的水溶解柠檬酸,在按一定顺序均匀加入澄清液,制成半成品料液。
2.6 水处理
为除去水中固体物质,降低硬度和含盐量,杀灭微生物及排除所含空气,原水通过砂滤棒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处理后得到的水可作为饮料生产用水。
2.7 过滤、均质
半成品经硅藻土过滤机和双桶过滤器精滤后,除去了其中各种肉眼看不见的固体杂质。然后入板式换热器加热至60~70℃再进入均质机,均质2次,第一次压力为20MPa,第2次压力为25MPa。两次均质时间各为5min。
2.8 脱气
料液中本身含有氧,同时,加工过程中不断与空气接触,引起空气的二次混入。为除去料液中的氧和空气,防止或减轻天然色素(很不稳定)、VC及香味的氧化降解,料液也需脱气,脱气压力一般为0.05MPa。
2.9 灭菌、灌装、封盖
脱气后立即以30s、135℃瞬时灭菌,当料液的温度降至92~95℃时,可迅速灌装和封盖(此时饮瓶及盖已洗净、灭菌)。
2.10 喷淋、喷码、贴标
封盖的瓶装饮品进入杀菌机,95℃杀菌30min,以充分保证该饮品商业无菌,然后喷码,贴标、装箱至成品。
3 工艺流程简图(见图1)
4 生产主要原辅材料、动力消耗指标(见表1)
5 主要工艺技术指标
原料浸泡时间:10~20min NaOH处理:15min
酶解时间:1h 压榨出汁率:≥90%
原汁中可溶性固形物:≥10°Bx 果汁饮料中可溶性固形物≥8°Bx
果汁飲料中原汁含量:≥50%均质温度:60~70℃
均质压力:20~25Mpa 脱气真空度:0.05Mpa
超高温瞬时灭菌温度:135℃ 超高温瞬时灭菌时间:30S
杀菌机杀菌温度:95℃ 年生产天数/日生产时间:240d/h
6 主要生产设备
瀑气式清洗机、喷淋式清洗机、清洗水箱、清洗水泵、捡选输送带、提升输送带、缓冲箱、芦荟剥皮机、打浆机、辊式破碎机、管式换热器、酶解罐、螺旋榨汁机、三足离心机、螺旋输送机、果汁暂存罐、螺杆泵、高压均质机、中间贮罐、真空脱气机、水环式真空泵、果汁储罐、化糖罐、双联过滤器、糖浆储罐、配料罐、真空脱气机、水环式真空泵、超高温瞬时杀菌机、脱苦脱涩装置、板框过滤机、双联过滤机、三合一灌装机、喷码机、贴标机、输送带、中间星轮输送装置、灯检装置、纸箱开箱机、纸箱输送带、饮料泵、CIP原地清洗装置、胶体磨、糖浆计量泵、凝结水回收装置。
7 结束语
本方案采用的芦荟保健饮料生产技术与国内同行业相比具有生产工艺先进、成熟稳定可靠,同时生产的产品具有口感独特、营养丰富的特点,满足市场上的多元化需求。在生产设备的选择上采用国内先进的果汁饮料生产设备,这些设备最主要的优点是耗能低,设备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所需操作人员少,可以节约长期运行成本。同时,本方案对各工序的加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抽检、巡检、全检等必要的检验,切实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作者简介:韩宏伟(1982,7-),男,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05年在黑龙江省轻工设计院参加工作至今,现有职称为中级工程师,身份证号:2301031982070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