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实施中小幼共建共强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新城教育高品质均衡发展

2014-04-29王纲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中学机制幼儿园

王纲

西安市新城区教育局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向中央基准看齐,向省委市委区委看齐,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创新基础教育模式,建立和完善中学、小学、幼儿园共建共强工作机制。该机制契合国家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大方向,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教育、优质教育的强烈期盼,得到了区域内学校、师生和社会的欢迎和认可,取得了明显成效。

共建共强工作机制的产生背景

新城区是西安市中心城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区域教育资源丰富,汇集了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中学、小学、幼儿园。新城区是教育大区,也是教育强区。近年来,在新城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下,经过新城教育人的不懈努力,教育强区的竞争优势和综合实力得到不断提升和凸显,有力地服务和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为了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教育、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我们组成专项调研组,深入学校、社区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了解到社会各层面对教育发展有三个方面的希望:一是新城辖区内各中小学、幼儿园迫切希望能够通过某种方式,共享优质资源,形成推动教育发展的整体力量;二是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让子女有学上、上好学,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三是社会希望区域教育能够协调发展,使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多,发挥优质均衡教育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的重要作用。据此,2012年,区教育局党委创新建立中学、小学、幼儿园共建共强工作机制。

共建共强工作机制的创建目标

实施中小幼共建共强工作机制,旨在把新城辖区内各级各类学校组织起来、团结起来、凝聚起来、优化起来,打破区域内中学、小学、幼儿园“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建立校际之间纵向、横向联系沟通的渠道,进一步提升教育强区的竞争优势和综合实力,全面推进新城教育高品质均衡发展,实现优质教育与均衡教育的有机统一,着力打造品牌学校群、品牌校长群、品牌教师群,有效缓解“择校热”,努力实现不同学段学生素质教育连续性,保障每位学生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都尽可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共建共强工作机制的理论支撑

在实施共建共强工作机制的过程中,强化“三个支撑”,即:组建区域教育共同体、实施集团化办学、建立学校联盟。

组建后宰门、康乐路、大明宫、朝阳门4个区域教育共同体。实现“八个一体化”,即:目标考核一体化、干部选用一体化、素质教育一体化、资源共享一体化、教育科研一体化、教师交流一体化、教师培训一体化、党风廉政一体化。在目标考评、干部选用、评先创优、教师交流、经费投入、重大项目立项等工作中,充分听取区域召集人的意见和建议。在干部选拔任用交流时,注重从品牌学校选拔干部到发展中学校任职,加强区域间、校际间的交流,提高发展中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为共建共强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以四个区域教育共同体为单位,组织新任干部深入区域品牌学校进行“跟岗培训”,学习借鉴品牌学校的先进管理经验。同时,局纪委实施关口前移,延伸工作手臂,向四个区域教育共同体各派驻一个纪检组,负责共同体内的党风廉政工作。

施集团化办学。打破机制束缚,发掘品牌学校潜力,试点紧凑型办学模式,扩大优质学校品牌规模数量。部分优质学校借助品牌优势,采取“公办+公办、公办+民办”办学模式,成功打造教育集团品牌。实施集团化办学以后,教育资源不仅没有“削峰填谷”,反而“水涨船高”,这是从打造“教育高峰”向“教育高原”转变,最终受益的是学生。

建立学校联盟。创新合作交流机制,探索跨机制、跨体制办学,推进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实现学校联盟的整体发展与同步提升。黄河中学与汇文中学跨区域组建學校联盟,使汇文中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省级示范高中89中学和40中学建立区域内学校联盟,创新办学模式,激发了薄弱学校的发展活力, 40中学36名教师参加89中学教研教改活动,推行初一新生由89中学和40中学教师共同授课模式,为89中学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缩小了校际间的差距,实现了家门口的学校各有特色、优质均衡。

共建共强工作机制的运行平台

局党委创设了“六联”平台,即:党政班子联建、校际情感联谊、教育资源联享、学校特色联创、活动载体联动、品牌学校联强。注重把中小幼共建共强工作机制融入到教育系统重点工作中,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与深化教育改革相结合,与实施素质教育相结合,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常态化工作,逐步实现共建共强工作由机制向体制转变。康乐路区域组织召开校(园)长联席会议、举办开放型党组织生活、开展“教师跨校结对”、“学生大手拉小手”、“中小幼学生联谊”等活动,加深了校际间、师生间的多向交流和情感认同。后宰门区域89中学主动将体育场、多媒体教室、大礼堂、备课室、心理活动室等硬件设施免费提供给区域成员校使用,实现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大明宫区域开展校长论坛、名师巡讲、教师培训、校本研修、学生活动等,做到了教学设施共享、优秀教师共用、教育教学共研、质量统一监测。朝阳门区域39中学以校刊《教研探索》和教育沙龙“杏坛对话”为平台,联动成员校开展教科研活动。长缨路小学联手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对区域骨干教师进行“教师专业素养”等专题培训。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成长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共建共强工作机制的鲜明特色

特色是生命力,更是竞争优势。局党委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走特色发展之路的理念,2014年重点抓好“一校一策、一校一品、一校一景”。各区域教育共同体和成员学校充分挖掘优势资源,积淀形成了自身亮点。后宰门区域89中学的德语教学和对外交流、爱知中学的科技教育、西一路小学的浸入式英语教学、后宰门小学的中华经典诵读、实验小学的艺术特色教育、育英小学的周恩来班、省政府机关幼儿园的五爱教育。康乐路区域西光中学的4-S课改模式、黄河中学的信息化管理和名师团队、昆仑中学的小课题研究、西光小学的校本研修、东方小学的经典阅读、秦川幼儿园的园本课程研发。大明宫区域38中学的青少年足球教育、大明宫中学的体育传统项目、大华中学的艺体教育、自弘中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太华路小学的综合实践课程、八府庄小学的少先队文化、二马路小学的书法教育。朝阳门区域39中学的京剧传统文化、长缨路小学的美术特色教育、第四军医大学幼儿园的美术手工等,都形成了各自的办学特色和品牌,扩大了学校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局党委注重学生艺术教育,成立了教育系统艺术教育“三团一室”,即: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艺术团、以职业中专师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艺术团、以青少年学生为主体的“金孔雀”艺术团、以专业舞蹈教师为主体的舞蹈工作室,进一步提升了各区域和成员校的艺术品位,彰显了办学文化特色。

共建共强工作机制的品牌优势

城区教育发展要注重内涵式发展。在实施共建共强工作中,重质量、重品牌,做到内涵提升、质量提升和品牌提升。着力打造品牌学校群、品牌校长群、品牌教师群,扩大优质教育品牌的规模和数量,提升含金量和知名度。全区共有省级示范、标准化高中11所,省级示范小学12所,省级示范幼儿园12所,国家级重点、省级示范职校1所。目前,89中学晋升为“省级示范高中”,西安职业中专晋升为“省级示范职业学校”。西光中学、黄河中学加快创建省级示范高中步伐。涌现出“全国教育科研杰出校长”吕高愿、“国防科工委优秀校长”王瑞、“全国百名优秀小学校长”白彩玲、“全国巾帼标兵”靳瑞敏等一批知名校(园)长。41名教师被命名为陕西省教学能手,355名教師被授予西安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称号,5名教师被评为西安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黄河中学正高级教师马骏的“名师工作室”、筑梦幼儿园的“苗苗名师工作室”,都成为引领区域教师专业成长的名师品牌。2014年,筑梦幼儿园园长靳瑞敏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黄河中学教师宋文祥、后宰门小学教师朱莉荣获“陕西省优秀教师”称号,实验小学荣获“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共建共强工作机制解决老百姓孩子上学难问题

老百姓对公平教育、优质教育的期盼就是局党委工作的着力点。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是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方向。积极推行区域教育共同体内中小幼升学直通,联通区域中小幼,全面实行9年义务教育免试对口入学和12年基础教育贯通培养。将中学、小学、幼儿园结合成片进行统筹管理,多校协同,使更多学区内学生留在区域内就近升学。如,受益于校际交流,西安新知小学毕业生卫宣均到附近的汇知中学参观,当时生物标本室内的各类标本和德语特长班深深地吸引他,后来又在汇知中学老师的帮助下,开办了个人钢琴演奏会。2013年夏天,学习成绩优异的卫宣均虽然被西安其他名校录取,他仍然选择了更近、更适合的汇知中学。从实践来看,越来越多孩子放弃所谓名校,选择就近入学,实际上是价值引导、环境熏陶和内心追求三者共同作用,学校教学内容吸引了学生,这是改变一味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体现,是以学生个体发展为根本的体现。近两年,各区域内选择就近入学、入园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加,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区域内对口入学人数逐年增加,减少了交通压力和家庭成本,有效缓解了“择校热”。同时,区教育局党委创新实施“入学委托式管理”,社区居委会与局相关职能科室对接,妥善解决社区入学困难的孩子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上学问题。

共建共强工作机制实现素质教育的连续性

中小幼共建共强工作机制的特色之一是实现素质教育的连续性。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建立和链接了幼儿园成长记录卡、小学素质教育报告单、中学素质评价手册,健全教育评价体系,完善人才培养链,消除了三个学段“各自为战”的弊病,实现中小幼不同学段学生素质教育的连续性,回归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本质。这既是情感的衔接,更是信念的衔接。中小幼共建共强工作机制促进校际间衔接更加紧密,使各学段明确了该教什么,不该教什么,避免了幼儿园小学化、小学初中化倾向,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后宰门区域中学、小学、幼儿园深入班级开展幼小衔接、中小衔接教育,互相听课、参观,体验学校的特色课程,提前了解和适应学校环境,让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实现平稳过渡,使学生发展更全面、更自信、更阳光。康乐路区域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建立中小幼相互衔接的艺术、体育、综合实践课程体系,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让孩子从进入幼儿园开始接受系统的素质教育,一直贯通到高中阶段,实现了素质教育的无缝对接。积极抢占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制高点,坚持立德树人,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国梦”教育为主题,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和以“树文明形象、展你我风采”为主题的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养成教育做起、从凡人善举做起,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中学机制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在多解中学创新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爱“上”幼儿园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