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DIO的林业高校城市规划人才培养课程总体优化研究
2014-04-29孙明张军董君王玉芬
孙明 张军 董君 王玉芬
摘要 在分析城市规划专业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以培养工程应用型规划设计人才为导向,以CDIO工程教育教学平台为基础,提出城市规划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优化的框架,并以东北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为实证,改变原有的3+2课程体系,探索优化更加合理的课程体系,提高城乡规划人才专业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规划设计能力和专业技能。
关键词 规划人才培养模式;CDIO工程教育;課程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6-05286-03
2013年,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颁布了《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提出新的宽口径的指导性规范。目前我国城乡规划呈现出二元特征,即一方面发展速度快,截至2012年底,190余所本科院校开设此专业,3.7万在校生,数量居世界前列;二是培养水平和教学内容差距巨大,城乡规划在专业教育的目标上需完成从建筑学到城市学,再到城乡规划学的转变[1]。城乡规划人才培养模式逐渐由注重空间形态向注重多元化的城市公共政策转变,这些内在和外在因素都要求地方高校在如何培养规划人才和课程体系设置方面进行调整。笔者正是基于规划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变革的迫切性而展开研究。
1 城市规划专业发展
城市规划专业按照学科背景主要分为依托建筑学和经济地理的城市规划专业方向,这导致了城市规划专业培养方向和教学侧重点的不同。城市规划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由两种组成:一种是注重物质形态的城市规划,即土地利用规划和功能分区规划;另一种是注重非物质形态的规划,注重城市与区域关系,城市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增长阶段,旧城改造,新区建设稳步进行,需要大量建筑学和城市规划方面的人才,特别是从事物质性规划的专门人才,而非物质类规划人才在我国尚处在培养时期,市场需求量不大。2011年城乡规划学从建筑学中脱离出来,独立为一级学科,为城市规划专业提供了一次新的机遇。新的学科必须相应压缩建筑学基础教学平台的基础课程,增加区域规划课程等宏观规划内容,结合注册规划师考试需求,整体优化原有的课程体系,注重专业教育的整体结构和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与职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多学科的渗透以及规划理论的发展;强化以规划师基本能力为核心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教育,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和发展潜力,这样才能有利于城市规划专业的发展,培养出适合于城市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2 林业高校城市规划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由于林业高校在林学、生态、森林、园林等学科占有优势,因此高校的城市规划专业带有生态城市规划的特色。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城市规划专业成立于2002年,当时以土木类为依托,受办学条件,办学基础还不够成熟及地域的经济、环境和学校办学理念的影响,考虑了专业的发展和学生就业的要求,提出了建筑学+城市规划“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模式,即“3+2”教学模式。3年的建筑学大平台辅以两年的城市规划专业知识,形成了相应的资源性、地域性、适用性的,以建筑学基础课程为主线的群化课程体系设置。在硕士层面上,2011年学校获得了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更强化了城市规划本科教育“两条腿走路”的课程体系。但另一方面,随着办学条件的逐渐成熟,师资队伍的逐渐完善,生源的进一步扩大,良好的考研率和就业率保证,原有的课程体系设置与城市规划专业发展越来越不适应,“两条腿走路”的课程体系必须转化为一个独立的城市规划课程体系。
目前,城规专业课程建设也得到了稳固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建立一个在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性教学计划和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质量评估标准指导下,同时具有学校林业特色的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势在必行。强调实行以“物质形态规划和区域总体规划”为主的综合教学,突出规划设计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强运用技能训练,注重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制订有针对性的城市规划专业培养方案改革恰恰符合专业发展的需求。
3 工程教育教学模式
3.1 CDIO模型 CDIO模型即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体现了模型与工程生产的紧密结合。该模型的基本原理简单,适应性强,因此利用该模型的理念开展设计类毕业生学业教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其指导意义明显,应用价值突出,非常适合建筑学专业教学特点[2](图1)[3]。
3.2 CDIO模型理念 模型教育理念就是构想一个强调技术基础的教育,并将工程教育置身于产品系统生命周期的具体环境中,充分体现了工程教育的过程,注重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模型的目标是将企业的需求以工程学基本原理表述,强调了掌握基础技术中深厚的应用知识,培养善于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系统的技能,能适应现代化设计的环境[4]。该课程体系思路清晰、层次清楚,致力于缩小当前工程教育中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之间的差距。
东北林业大学选定了CDIO的教学理念作为教学指导思想,制订新的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具有创造性和系统思维能力、多学科背景、良好的管理和沟通能力的,符合林业城市规划特色的专业人才。教学成果贯穿教学全过程(图2)。
由图2可知,将学生被动设计,教师被动指导的传统毕业设计教学理论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通过实践教学的比较、理论移植,可以转化为以CDIO教学为主线,以学生为本的良性互动的工作室模式的教学模式。
4 课程优化建设方案
4.1 优化人才培养课程构思方案 紧密结合自身优势和未来社会发展需求,明确复合型城市规划优秀人才培养目标。即:在人才培养上推动理论性与实践性、职业性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与操作能力、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自主能力与合作能力的整体协调和统一,突出多元复合化目标。探索和研究城市规划专业复合型和创新型本科生培养的有效模式和途径,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宽阔学术视野和务实工作作风的优秀专业人才。
(1)培养方案在通识教育和强化规划综合素质培养基础上,凝练专业主干,灵活专业方向。结合城市规划专业的特色以及时代对于城市规划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继续强化和完善“规划设计与相关理论双主干”的课程体系框架。
(2)体现理论、实践和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专业特色与复合人才相结合、知识传授向能力学习的转变,强调学生获取、运用知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进一步压缩课内学时,整合课程,加強城市规划主干核心课的地位,调整和增设选修课程,丰富选修课内涵,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多的选择性和自主性。
(3)进一步明确城市规划专业从基础教育到专业技术教育两阶段的“2+3”培养模式。前两年强调通识教育、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基本知识和设计基础、城市规划初步知识的培养;后3年强调从基础教育向专业技术教育、专业知识的构架从微观向宏观的过渡,专业课程循序融入;强调知识运用能力、规划综合能力、创造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5]。
(4)强调课程群的整体建设,在教学时段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方面加强各类课程相互间的整合和互动,特别是理顺规划设计和理论主干核心课与专业选修课的关系,建构城市建筑类型与设计、城市详细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生态和城市环境等核心课程群。
4.2 强化课程设计改革
4.2.1 课程体系建设。完善横向课程群、兼顾基础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2+3专业教育新体系,建设脉络清晰而又重点突出的课程体系,形成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3个阶段。以课程设计与相关理论为主线,技术、人文与认知、实践并行,微观-中观-宏观循序渐进。重点建设方面,突出规划设计和相关理论主干课程的建设,理顺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关系,优化实践教学管理,达到强调主干课程和拓宽学生学术视野的双重目的。
4.2.2 课程群整体建设。结合“理论和设计互动”的整体教学框架,在横向上进一步实现课程群的整合与优化。一方面,课程群的建设本身就为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情境,通过课程群赋予学生必要的理论素养,为设计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撑;另一方面,复合型能力培养目标对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高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各阶段课程群的建设,明确各教学阶段在教学组织和能力培养方面的职能分工,通过若干课程的联动推进,最终实现复合型能力培养的目标。
理论课程方面,进一步加大对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和工程技术问题的思考深度。设计课程方面,要强化设计与理论的综合,物质空间形态规划与理性分析、科学策划的综合,强调研究型教学,培养学生具备适应当代城市规划需要的综合思辨能力;适当增加前期研究教学时间,注重培养学生的调研、分析、策划以及从国内外案例中汲取先进理念的能力;注重科学理性的设计方法的训练,为此设置设计专题课,提供专门的方法支撑(图3)。
4.3 探索联合教学的课程设计模式 ①教学过程向社会敞开。邀请相关单位或机构资深专家参与教学,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拓展学生的接触面,对城市规划的复杂性予以初步认识。②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际。利用国家重点学科的基础优势,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总体规划教学和详细规划教学的部分教学任务就来源于真实的实践项目,为学生了解国内建设形势、追踪国际发展前沿提供了极佳的实践机会。鼓励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和科研思路融入教学。③强化实践教学活动。完善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的组织和考核程序,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让学生在实践项目参与中逐步建立集理论性与实践性、综合性和系统性于一身的研究策略和技术路线,拓宽学术视野及对其他相关学科的敏感度。
4.4 实现课程设置评价单元 ①综合机制日趋完善。在总体指导思想下,建立了开放式、倡导式的综合教育机制,完善了教学、科研与实践一体化机制,加强了国际交流联合教学机制,完善了教学管理、教学条件等支撑机制。②专业特色鲜明突出。经过多年长期不懈的努力,逐渐形成基础扎实、要求严格、注重实践、综合发展的鲜明课程设置评价机制(图4)。
综上,课程设置较好地融入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走规划师职业化教育和工程教育结合的创新之路。通过5届教学实践和反馈,学生快速融入社会并迅速成长起来,一次就业率达到100%,考研率达50%,进入设计院的毕业生适应能力强。建立健全专业教学监控体系与评估机制,建立教师教学档案,并将学生网上评教、毕业设计质量、教学论文发表、授课竞赛评估等作为考核依据。培养双师型教师梯队,19名教师中拥有注册建筑师5人,注册规划师8人,占到总数的70%以上。城乡规划学科最新排名晋升到全国第26名。
5 结语
在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及专业课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中,“3+2模式”已经逐渐阻碍了学科的发展。目前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推出新的指导性的规划专业规范,强调弱化建筑学基础课程,加强城市规划学科建设的系统性和兼容性。因此,应明确各教学环节的综合教学效果,优化课程体系,以“CDIO的2+3模式”为试点,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教学体系[6]。
参考文献
[1] 段德罡,白宁,吴锋,等.城市规划低年级教学改革及专业课课程体系建构[J].教学改革研究,2009(1):50-53.
[2] CRAWLEY E F.The CDIO Syllabus—A Statement of Goals for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Education[R].The MIT CDIO Syllabus Report,2001.
[3] 孙明,刘维彬,王玉芬.融入CDIO理念高校城市规划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研究[J].森林工程, 2012,28(5):113-117.
[4] 肖大威,黄翼,许吉航.建筑学毕业设计教学的思考[J].华中建筑,2006(5):135-137.
[5] 吕静,赵苇.五年制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13):9-11.
[6] 岳邦瑞,段德罡.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6(9):71-73.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2014,42(16):5289-5291,5294
责任编辑 徐丽华 责任校对 况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