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地总有孩子跑过

2014-04-29

教育·综合视线 2014年13期
关键词:乡愁经验生命

作者:林茶居

出版:教育科学出版社

一个人的教育乡愁

周国平

喜欢这个书名,尤其是书中第五辑的名称:我的教育乡愁,意味浓郁。读完书稿,还觉得它贴切。我体会,教育之成为作者的乡愁,有两层含义。其一,他的早年记忆中铭刻着多位教师的形象,他自己也从16岁起当上了一名教师,教育是他钟爱的事业。其二,在今天的时代,他心目中那种真正的教育失落已久,教育是他渴望寻回的理想故土。

正是怀着这两种乡愁,在离开教师岗位多年之后,林茶居参与创办并主编了《教师月刊》。他为这份杂志向我约稿,是我们结识的机缘。

作者又是一位纯正的诗人。这使我对他的这本谈教育的书满怀期待。书中引谢林之言:“诗是人的女教师。”诺瓦利斯之言:“诗是保证直觉健康的艺术。”我相信,一个受了诗这位“女教师”的熏陶、保持了健康直觉的人,对于教育一定会有独特的、直入本质的理解。事实的确如此。

在本书中,作者谈教育,也谈诗歌、艺术、生活,随处有令人眼睛一亮的闪光的文字,我在这里仅对其中若干诗性的教育感悟表达我的赞赏和呼应。

诗与教育原本是相通的。人是一个有灵性的生命,诗是这样一个生命的歌唱,而教育则是这样一个生命的健康生长。生命是教育、尤其早期教育的第一关键词。孩子首先是一个生命。诗歌创作过程有两个特点,它既是对个人经验的唤醒,又是对灵感突现的敞开。教育过程与此十分相似。一方面,教育也是“对个人经验的发现、呼唤、亲近、激发、彰显”。所谓个人经验,不只是指外部经历,更是指内在体验。其中,“能不能保持精神的青春期是精神成长的关键性问题。那些天真,那些萌动,那些多情,那些梦想,那些对美好事物的无限迷恋……精神成长不仅指向未来,还意味着对过去的保持,对过去的不断唤醒、激荡、敞开、照亮”。另一方面,教育又是对未来种种未知的可能性的敞开。“孩子的成长不是反应性的,而是创造性的,是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奇迹的创造”,“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充满奇迹和意外。你现在根本就无法知晓他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今日的教育恰恰在这两个方面都背道而驰,功利性的目标统率一切,把个人的内在经验和创造潜能都扼杀了。

教育要能够唤醒个人经验,开放创造机遇,就必须慢。在古希腊文中,“学校”和“闲暇”是同一个词。世上一切好东西,包括好的器物,好的诗,好的教育,都是在从容的心境下产生的。作者引叶圣陶的名言“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评论道:这“才是体贴人性、让教育之善充分敞开的美好叙事——它准确地握住了教育‘慢的、‘个性的、‘顺应自然的本质”。今日教育的快,实质是急功近利,让学生做的大量事情与教育无关,甚至是教育的反面。

可是,孩子和家长却因此沒有了喘息的时间。“孩子们的成长被加诸了太多的人生难题。教育在这个问题上正做着雪上加霜的事情,还美其名曰:为每一个孩子的一生负责”。做减法,减去非教育性质的负担,不但给真正的教育腾出了空间,而且孩子和家长都会轻松得多,这是多么中肯的提醒。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教育遭到沦陷的今天,作者的教育乡愁在不同程度上也是每个常识尚存的人的乡愁。因此,让教育回归常识,是我们的共同心愿和责任。

猜你喜欢

乡愁经验生命
永远的乡愁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乡愁
九月的乡愁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回头一望是乡愁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