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专业研究生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研究
2014-04-29高露
高露
【摘要】以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为研究对象,调查这三所高校生物专业研究生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将我校的调查结果与南京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拟对我校生物专业研究生就业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生物专业;研究生毕业生;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1.前言
生物专业研究生的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生物知识教育的成败、生物科学研究的进退,是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我国生物专业研究生招生规模较大,生物专业主要包括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三个专业方向,每年毕业生达到几万人[1]。
本研究旨在将南京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生物专业研究生毕业生与我校生物专业研究生毕业生进行对比,拟对我校生物专业研究生就业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入剖析,提出解决对策,提高我校生物专业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以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2011--2013三届毕业的生物专业研究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06份,其中来自南师大的问卷有64份,来自南大的问卷有21份,来自南农的问卷有21份。
2.2.2 采访法。调查对象中有毕业生有着特殊的经历、工作内容或对本次研究课题有不一样的看法、建议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对此,我们进行了深入地采访,得到更为详尽、确切的信息。
2.2.3 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生物专业研究生就业、择业等方面的期刊书籍,查看本专业市场信息反馈的相关报道及专家看法,查看就业指导、教育政策变化等方面的报道及学术论文,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2.2.4 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中的所有数据均经过Excel进行数据整理、处理和统计分析。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毕业生职业选择。南京师范大学属于师范类,南京大学属于综合类,南京农业大学属于农林类,大学性质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专业类别,其培养目标也有差异。从图3-1可知,南师大生物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主要的职业选择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继续深造、从事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所占比例分别为53.1%、17.2%、15.6%,调查对象中无人选择自主创业。南农生物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的主要职业选择是继续深造、从事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进入生物制药食品等相关企业,所占比例分别为52.4%、23.8%、19%,调查对象中无人选择自主创业或从事其他职业。南大生物专业研究生毕业后选择的职业涵盖面广,调查对象中从事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进入生物相关企业及选择其他职业的比例均为23.8%,选择继续深造、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及自主创业的比例分别为14.3%、9.5%、4.8%。
3.2 毕业生就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影响毕业生职业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地域、薪酬、单位性质等。由调查数据可知,南大和南农生物专业研究生将个人发展空间、地域、薪酬与福利作为他们职业选择时前三个考虑因素,而南师大生物专业研究生将地域、薪酬与福利、单位性质作为他们职业选择时前三个考虑因素,“个人发展空间”这一因素位于第四。作者认为,毕业生所预期的工作类型是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
3.3 毕业生求职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数据显示,南大、南师大生物专业研究生认为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对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充分认识、在校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相关性不高等。南农生物专业研究生认为获取就业信息渠道少、在校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相关性不高以及对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充分认识是求职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3.4 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建议。据所得数据,南大研究生认为学校要想提高毕业生竞争力主要从两方面着力,一是控制人才培养的数量,使其符合生物行业的发展趋势,二是注重生物专业的质量和特殊,二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0.7%、21.4%。南师大和南农生物专业研究生也认同。此外,这两所大学研究生也都重点提到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7.8%、19.5%。南师大生物专业研究生毕业生最大的区别在于择业观较为较为固化,导致就业面狭窄。在其他方面,三所高校生物專业研究生就业时面临的问题还是比较相近的。
4.建议与对策
4.1 根据社会需求调控招生规模、优化教育结构。根据我国各个领域快速发展的特点,今后在读硕士研究生除一部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外,其他大量的硕士研究生应当面向实际应用部门,成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级应用型、职业型人才[2]。因此,学校要合理分配每个研究生导师的招生名额,确保导师能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
4.2 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在生物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学校不可以随意降低培养标准和毕业考核要求;在毕业考核时不能放松对发表高水平论文的要求。此外,学校要进一步规范导师指导模式,杜绝“放羊式”教学。导师是研究生教育第一责任人,对学生择业期望值的准确树立和发展方向的客观定位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3]。
4.3 加强就业指导。重视就业指导工作的全过程性,从入学伊始灌输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可邀请相关负责人介绍学院情况、专业特点,分析近几年研究生就业形势;开设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帮助新生了解自我,制定相应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邀请知名成功校友进行座谈交流,分享成功的经验。
4.4 加大实践力度。生物类研究生将大部分精力和实践用于科研试验,忽视了综合素质的提高,该问题在生命科学学院尤为突出。应采取一定的制度作为保障,鼓励提倡研究生积极参与研究生会、社团活动,参加学术交流、社会实践、挂职锻炼等活动,在学有所成的基础上,努力成为才学兼备的专业人才。
4.5合理定位就业意向。一方面,把个人的专业兴趣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研究生要注重选修感兴趣的课程,为将来就业做好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把个人的就业意向与国家的需要和发展相结合,学生应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到西部、到基层就业,享受个人成长和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双丰收。
4.6加强高校与企业的横向联系。高校要加强与企业的横向联系,既要向企业展示我们研究生的优势,也要使研究生感受到企业的魅力,把企业中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请进高校来,与研究生多进行交流互动,使研究生能以成功者为榜样,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看到光明的前途。
参考文献:
[1]符晓棠,张海泉,尚文学.提高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就业率分析与思考.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9,8(3):516-518.
[2]袁本涛,赵伟,王孙禺.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4):105-110,118.
[3]张忠生.浅谈导师在研究生就业中的作用.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23):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