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把美育与通识教育变成应试

2014-04-29

教育·综合视线 2014年13期
关键词:罗湖区书本通识

耀琪在2014年4月17日《羊城晚報》撰文指出:有报载,深圳罗湖区的小学生,三年级以下的将取消考试。同时,罗湖将出台配套措施,跟踪测评三年级以下学生的学习绩效。

按照该区的做法,将结合思品课开展通识教育,将天文地理、科学常识、安全常识等内容,开发成可供课堂教育的课程。每个中小学生琴棋书画至少掌握一门。罗湖区的做法算不上新鲜。因为类似的低年级不考试、重视艺术和体育的做法人们早有耳闻。家长怪考试压制孩子思维,那就取消考试;怪作业太多影响睡眠,那就取消作业;社会质疑课堂尽讲书本的“死”知识,那么就扩大社会实践和体验教育,通过社会活动来给孩子增值……然而,类似这种直截了当的革新却给人一种疑问:改革何以如此顺理成章,只有好处没有陷阱?

学校取消作业、取消考试,学生的负担就真能减轻吗?会不会把教育的皮球踢回给家长?家长得动用更多的时间、资源和人脉关系,参加更多的活动比赛,购买更多的装备,才能配合好学校的美育目标?如果家长是工薪阶层,没有资源,孩子是否就变成一个整天只会玩、却连书也没读好的人呢?若是这样,很多家长肯定宁愿走回头路:让孩子读书苦一些,拿出成绩证明家长没有白交学费。实际上,无论读书写作业,还是弹琴踢足球,对孩子来说并非一种对立,或许很多孩子还真的很喜欢当小书虫,不喜欢去学武术。当下教育的深层问题,不在于音乐课、天文课的缺失,或者舞蹈老师人数不够,而在于最终的“考试门槛”。我们的考试常常囿于主考官的水平、能力和思维模式,几乎就是一种必须具备的绩效考核。这个考核又会倒推到孩子教育身上。让他们学钢琴是为了考级,学航模是为了拿第一,学奥数是为了去比赛,什么能拿高分就去学什么,越偏门就越能加分。如此“素质教育”只会比书本教育更险恶,因为它把人类最不适合考核的领域也拿去“科学”评分,甚至直接毁掉孩子刚刚萌芽的美学心性。

猜你喜欢

罗湖区书本通识
玩转书本
打开书本
一线城市老城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路径研究
回归书本:慢读的乐趣
“新素质教育”的创新行动— —深圳市罗湖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践探索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cervical chiropractic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