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跟踪你的“电子足迹”
2014-04-29
你是否遇到过这种情况:刚在网上搜索健身馆,随即就收到推销运动鞋的电邮广告?在亚马逊网查看一款商品,其他购物网站也“心有灵犀”地向你推荐同类商品?每个人上网都会留下“电子足迹”,这不奇怪。问题是,谁在窥探和窃取你的电子足迹?用它们做什么?
同步追踪
数据隐私研究专家阿什坎·苏丹尼用试验证实: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任何第三方,包括一些听都没听说过的小公司,都有可能跟踪你在网络上留下的电子足迹,获取隐私乃至真实身份。
苏丹尼用个人电脑登录OKCupid网注册账户,填写个人资料时故意留下虚假信息,如“爱喝酒”、“常吸毒”等。然后,他启动名为“共谋”和“MITM代理”的两款软件。“共谋”显示,苏丹尼访问OKCupid时,约50家公司同步追踪他的电脑,其中有一些广告公司,也有一些收集信息并卖给广告或调查公司的中介。“MITM代理”显示,这些公司通过OKCupid网获取苏丹尼的资料,一些公司知道他的年龄、性别、身材等信息;另一些公司则得到更私密的信息,“他们知道我是中东人,常喝酒。”苏丹尼说。一家名为Lotame的公司甚至获取苏丹尼“吸毒”的信息。“就因为我向OKCupid填报‘吸毒,如今一家从未听过的公司称我在犯罪。”苏丹尼调侃道。
只为广告
“隐私未来论坛”的执行理事朱尔斯·波洛内特斯基认为,多数公司跟踪互联网用户的电子足迹是出于商业目的——投递定向广告。波洛内特斯基曾下载一款阅读宗教书籍的App软件,打开后被要求提供位置信息,让他百思不解。获得定位信息后,这款应用给他发送了距离最近的教堂位置和举行宗教仪式的日期。
波洛内特斯基说,多数广告公司无意投入额外精力“查清”用户的真实身份,但它们往往也不会承认自己“窃密”,因为大多数网络用户对自己电子足迹被跟踪的反应是:“这令人不安,我不喜欢。”
纽约广告商奥美的调查显示,75%受访者表示不希望企业存储个人数据,90%受访者反对企业追踪自己的上网记录。
难保匿名
许多公司强调他们收集、储存、分析数据都是“匿名”,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关于网络隐私的最大谎言就是:别担心,都是匿名的。”斯坦福大学社会研究中心专家乔纳森·迈耶说。迈耶和同事调查了约200家网络公司,包括“家得宝”、“脸谱”等,结果发现60%的网站向第三方泄露包括姓名、电邮等用户个人信息。
迈耶说,随着网络技术巨头在数据领域日益做大,识别上网者身份变得越來越容易。如只需通过一个人的谷歌账户,就能获知他工作、生活的许多方面:他查谷歌地图去到哪家比萨店用餐,用电子日历记录了哪天和谁见面,上网看了哪些视频,云盘中存了什么信息……
去年6月,斯诺登披露“棱镜”项目,谷歌等9家网络巨头被指允许美国国家安全局接入它们的服务器挖掘情报。只需借助这些企业存储的数据,政府就可轻易接触到大量聊天日志、语音通信、文件传输、个人社交信息。“维基揭秘”创始人阿桑奇3月在访谈中说,全球有约10亿套移动终端安装谷歌旗下的安卓系统,“一个企业能获取民众太多信息,这是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