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党校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思考
2014-04-29史迎霞
摘要:党校是高校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对于自身运行体制、机制有别于公办高校的民办高校而言,加强党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对于确保其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人才培养方向以及自身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党校的意识形态工作重在实效,核心在于“接地气”。要在培训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育、培训内容和方式、培训载体和渠道等方面扎扎实实、狠下功夫,才能切实增强党校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关键词:民办高校党校;意识形态工作;意义;实效性
作者简介:史迎霞(1977-),女,满族,辽宁鞍山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主任,副教授。(辽宁 大连 11605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课题“民办高校党校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GXDJ2013-D00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5-0136-02
高校处于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前沿,意识形态工作须臾不可放松。[1]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新生力量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党校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是培育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办好民办高校的党校,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才能有效地完成对高校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教育与锤炼,才能切实加强民办高校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一、加强民办高校党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意义
1.加强党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是保证民办高校办学方向的需要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教育的公益性是党对民办高校办学的基本要求。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字,截止2012年我国的民办高校已达707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19.7%。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重要的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的基调,未来我国的民办高校将在高等教育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和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民办高校能否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不仅影响高等教育的走向,更影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未来。但与公办高校不同,民办高校实行的是以学养学、自收自支的特殊体制,要确保民办高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社会认可的教育、办好国家放心的教育就必须加强民办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是党的重要原则,加强民办高校党校的意識形态工作,牢牢掌握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才能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充分发挥引领民办高校办学方向的旗帜作用。
2.加强党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是维护民办高校和谐稳定的前提
作为社会思想和知识精英的聚集地、社会意识形态生产和交汇的重要阵地,高校的稳定对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的经验看,高校都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办高校实行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同,民办高校大多采取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的建设特别是党校的建设在民办高校相对薄弱,而党校又承担着对高校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培训的重任。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政治立场、价值观念、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大学生又是思想最活跃的群体,他们充满激情但因社会阅历、经验不足容易受人蛊惑、冲动行事,历次高校维稳事件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高校干部、教师党员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或专业知识传授的重要任务,也是影响高校学生意识形态的最主要群体。一旦他们传播的是错误的观念、学说和言论,不仅将会对学生造成极其有害的影响,也将可能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加强党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高校干部、教工党员的意识形态教育,对于维护高校的和谐稳定至关重要。
3.加强党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是确保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方向的要求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肩负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人才的重任。意识形态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之一,民办高校的党校承担着对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从省内民办高校的调研情况看,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中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数量约占学生总量的50%以上,这也意味着党校至少承担着占民办高校学生总数一半的大学生的教育和培训任务。因此,民办高校的党校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能否有效地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政治信仰、人生态度、道德修养等教育,不仅关系大学生自身的成长进步,更关系到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同时,民办高校教育培训的另一大主要群体是干部和教工党员,他们从事的工作是大学生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他们的意识形态取向也将直接影响大学生人才培养的方向。因此,加强党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对于确保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至关重要。
二、突出实效性,加强民办高校党校的意识形态工作
党校是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2]这一定位决定了民办高校的党校在教育培训中必须及时有效地连通党和政府的文件精神、方针政策这根理论的“天线”。但要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效果,党校还必须在如何“接地气”上下功夫,将二者有机结合。
1.培训主讲教师队伍建设要“接地气”
党校的教师肩负着对参训学员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重任。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身是深深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的,任何脱离实践从理论到理论的宣传教育都是苍白无力的。要提升培训质量,教师首先必须有来自于实践的丰富体验和经历,必须首先“接地气”。党校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带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3]民办高校党校要建立教师教学调研实践基地,搭建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机制和平台;要选派优秀教师到基层挂职锻炼,增加教师对实际工作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要经常性地组织教师到发达地区实地考察学习,切身感受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到境外考察学习,进一步拓宽教师的视野。
2.要突出在实践教育中“接地气”
马克思曾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質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指导党校教育培训工作的强大而有力的思想武器。高校党校培训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让参训人员简单地了解和背诵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政策方针,而是培养他们热爱党的事业、忠诚党的事业。要实现这一目的,仅仅依靠课堂上的理论灌输是不够的,要针对理论教学中的问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又能反映党校教育主旨的社会实践活动,针对不同的参训学员群体选择不同的实践形式和实践内容,让他们带着问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寻找答案,带着理论学习的成果到实践中接受检验,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教学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从而增强党校教育的实效性。
3.要在培训内容方式和培训用语上“接地气”
“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同样适用党校的培训教育,要提升党校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因材施教还要因时施教、因事施教。首先,要做好每期培训班开班前的一线调研,根据干部还是普通党员、教师还是学生等不同的培训对象,围绕培训主题选择适合的培训内容。其次,要根据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的不同层次选择恰当的培训方法,要根据实际采用讲故事、举事例、摆事实的方式与他们同频共振。最后,培训教师的语言风格更要“接地气”,改变以往大话、空话、套话连篇的培训用语方式,要用大白话、大实话等口语化、形象化的语言解惑释疑;要用聊天式、谈心式的语气语言娓娓道来;要敢于从问题开刀,拿现象作靶实现开诚布公的思想碰撞。只有教师的语言真正“接地气”,才能让学员想听、爱听、愿听,才能真正实现入耳、入脑、入心、入行动。
4.要实现培训渠道和载体与时代特点“接地气”
信息化背景下的党校培训和教育除了依托传统渠道与载体之外,还要进一步畅通渠道、丰富培训载体,实现全方位、立体化、交互性培训。在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建好实践教学大平台的同时,更要适应信息时代特点积极建设网络教育培训这个重要阵地。一是建立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党校主题教育网站,搭建培训教师和参训学员的互动平台,鼓励思想的交流和知识的分享;积极整合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的共享,不断拓宽学员的知识和视野。二是顺应3G时代特点开发手机党校平台。以手机彩信、手机微信、手机网站等在线学习平台为载体,将党校教育依托手机功能实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全覆盖。三是建好党校官方博客和党校之家博客联盟。党校的官方博客可以开设党校工作、党建知识、文件必读、活动快报、先锋人物等栏目。参训学员可以在党校之家博客联盟这个平台下建自己的博客,既可以通过撰写日志交流思想、体会,也可以分享经典文章,促进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八·一九重要讲话精神[N].中国教育报,2013-08-26(01).
[2]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的通知[EB/OL].[2008-09-03].http://www.ec.js.edu.cn/art/2008/9/3/art_10054_129056.html.
[3]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EB/OL].[2000-06-05].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71380/71382/71480/4854083.html.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