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2014-04-29张明珠

青年文学家 2014年15期

摘 要:关于《邶风·柏舟》的争议很多,尤以作者之争最盛。阅读《柏舟》,潜行腔内,涉身其中,就抒情的幽怨哀伤,凄婉柔媚之调,笔者认为抒情主人公乃是位性格刚烈的女性,因被群妾中伤而被冷落,表现出女子家庭生活的苦闷。

关键词:柏舟;被弃;隐忧;怨而不怒

作者简介:张明珠,女(1992.11-),籍贯:山东枣庄,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1级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在读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5-0-01

这是《邶风》的第一首诗。俞平伯称之为“情文悱恻,风度缠绵,怨而不怒”,《柏舟》的“怨而不怒”也恰恰体现了《诗经》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 。

《柏舟》全诗共五章,章六句,主要写一位性格刚烈的女子不能忍受和他人共侍一夫,被丈夫冷落的悲凉处境,抒发了胸中愁思,并表明坚贞不屈,心志不改的决心。

首章以柏舟起兴,“泛彼柏舟,亦泛其流”[1],以柏舟在水中漂浮不定,将女子无所寄托的失落,身世的飘零在委婉中倾诉出来。朱熹言,“以柏木为舟,坚致牢实,而不以承载,无所依薄,但泛然水中而已。”而《小雅·小拚》中“譬彼舟流,不知所届”也正是此意。古代女子靠丈夫养活,身份属于附属地位,夫尊妻卑,一旦被丈夫抛弃,回到娘家,生活凄苦,畏人多言,长门宫里的皇后陈阿娇被弃后尚且是“修薄具而自设兮,君曾不肯乎幸临”,何况诗中的女主人公呢?因为知道失宠的后果,她才“耿耿不寐,如有隐忧”,整宿睡不着觉,仿佛心中有深切的忧愁。这里“隐”并非是不能言说之意,而是与隐古同声通用,隐忧并义,都表忧伤。“微我无酒,以敖以游”,对于饮酒和遨游,姚际恒认为皆男子语,但笔者认为是假设之辞,言忧愁之深,且古代女子未尝不能饮酒出游,许穆夫人曾言“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泄我忧”;朱熹《诗经集传》注中也提到:江汉之俗,其女好游,汉魏之后犹然。总结此章,“隐忧”一词可以概括。

第二章则主要写心中的委屈无人倾诉,无人为自己做主的心酸悲苦。“我心匪鉴,不可以茹”,鉴,即镜子,关于镜子,钱钟书先生《管锥编》中《毛诗正义六十则之柏舟》解释的很精妙,“一者洞察:物无遁形,善辨美恶”[2]。主人公在这里以镜子作喻,表明自己的心不像镜子,不分美丑都能装下,无法包容男子“二三其德”。但在古人看来,女子嫉妒会引起家庭生活的不和谐,有害于家族的延续,所以失宠是必然的。于是她向兄弟哭诉,兄弟是天伦,夫妇是人伦,《三国演义》中刘备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不想,“薄言往诉,逢彼之怒”。她也遭到了和《氓》中主人公,和刘兰芝同样的遭遇,前者“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后者“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至亲尚且如此冷漠,内心的委屈无处诉说。但就算处于这种孤立无援的境地,自己仍然不屈,不愿就此顺服。

所以第三章,反省自己,实无过失,而心志弥坚。“我心匪石”,“我心匪席”表明心志坚贞,不能任人摆布,一个高傲不屈的贵妇形象跃然纸上。这不免让人想起了有唐一代名相房玄龄的妻子卢夫人“至妒”,但《太平广记》中记载卢夫人在玄龄病且死时,为“明无他”,剔一目示玄龄。可惜《柏舟》里的女主人公没有一位能包容她的丈夫,不能明白“妒之深乃爱之深”的道理。

第四章,主人公讲述了自身痛苦经历:“群小”中伤、挑拨使我失宠,我受到的侮辱太深重了,只得以拊心捶胸来解除痛苦。“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关于“群小”一词,有学者认为以群小谓众妾,毫无说法。孰不知,宋代苏舜钦《猎狐篇》:“羣小助呼嗥,奔驰数颠沛。”《聊斋志异·辛十四娘》“购良家女……抚爱异於羣小”,皆是群小喻婢妾之意。众妾搬弄是非,巧舌如簧,所以女主人深受陷害和侮辱,“构闵既多,受侮不少”。这样一个性情刚烈的女子,她受到屈辱,是与众妾辩驳争理呢,还是不屑一顾,特立独行呢?不管怎樣做,她都无法再取得丈夫的信任和欢心了。

最后一章,身处困境,不能奋飞。“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对日月说法不一,一说日月谓之社会黑暗,君上昏昧,显然这是“仁人不遇”之说的阐释,笔者认为喻丈夫一说更贴切,古代女子以夫为天,那这两句诗是埋怨丈夫只听信的众妾诋毁就疏远冷落了她,“夫君你象日月照在我的生命里,为什么被谗蔽了,黑白不分,抛弃了我?我今后的日子就见不到日月的光辉了,永远生活在黑暗里了。”“心之忧矣,如匪浣衣”,浣衣之比巧妙,古代女子从事女工之事,每日洗衣服却无法洗去心中痛苦,悲凉之情可见。“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言自己想挣脱桎梏,摆脱这种痛苦处境而不能的怨忿。

对比《氓》、《谷风》、《小拚》中的被弃女子,本篇的女主人公和她们一样,都有“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美好心愿,但最终都面临婚姻破裂的结局。可她是独特的,她更刚强却因此更痛苦,因为处境、地位决定她无法做得决绝,不能“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心志愈坚,她的痛苦却更隐忍,哭诉更委婉。至于《邶风柏舟》和《离骚》的关系,也许用清人牛运震“孤臣弃妇同一哀怨”最为贴切,同是天涯沦落人,被弃之情也有共同之处吧!

参考文献:

[1]兰东辉.诗经楚辞鉴赏辞典[M].北京市: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41-42.

[2]罗贯中.三国演义[M].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