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还有谁在意我们的经典

2014-04-29郁杰

音乐周刊 2014年18期
关键词:精品中华民族传统

郁杰

刚刚过去的这个中秋,皓月当空,多少人触景生情,吟诵着这样的良辰美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电视台虽说秉承着节俭办晚会的宗旨,但还是下了一番心思,效果也还差强人意。只是能让人们咏唱传颂的经典,仍然鲜见,着实遗憾。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如何在当代得以繁衍,有谁还在为此冥思苦想,甚至因此肝肠寸断?怎样把一台既古典韵味十足又时代气息浓烈的演出呈献给世人面前,浮躁的我们何时不再心虚汗颜?

又到中秋,月明心绪宁。云淡星疏笼梦萦。花事晚,叶飘落,草木渐凋零。风乍起,雁南行,晴空万里如镜。将进酒,霜花凝,长堤见三影。浅唱低吟,夜雨总关情。再下层楼,陌上孤身随形。步履依旧,仍轻盈。信手胡诌的几句闲词,放到微信圈后,竟然有人点赞:好诗,心存感念的同时,其实更想回复,这厢正在为套不进任何一枚词牌名而痛心疾首。月光如水,辗转反侧,如此这般,咱这一代,羞见先人于地下啊!

前几日斜刺着穿越了整个京城,从地处朝阳西北的望京抵达位于广安门外的国家话剧院,专程观赏了话剧《枣树》,本以为剧场内会稀稀落落,不成想上座率接近九成。两个小时的演出未见人影晃动,倒是台上台下互为呼应,让人看到了还有这么多年老的年轻的文艺工作者,投身到不为名利打造精品的行列中,令人欣喜。散场时,身后竟站起八十有七的蓝天野先生,不禁肃然起敬。

周杰伦的“饶舌”说唱的确有不少先生太太整不明白,“听妈妈的话”之后,《青花瓷》《菊花台》《千里之外》让我们捕捉到了一些传统的影踪,方文山的名字也一反常态地被听歌的人真切地记住了。就像真理和谬误往往只有一步之遥一样,弘扬民族文化万万不能步入歧途。如果只是为了古典而造作,那么就算在没有多少专业修养和文学底蕴的普通听者那儿,也会稍作咂摸后吐出两个字:矫情,譬如类似那个什么“卷珠帘”之类。

习大大在新中国第三十个教师节前,赴北师大看望师生,在翻看全国课程教材时明确表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此言一经报道,立即引起神州上下共鸣,怎样解读,如何体现,进而贯彻,似不是我等力所能及之事。但身體力行,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我们每个人的血脉中沉淀升华发芽开花,应该是迫不及待的功课了。

晚风习习,秋意渐浓,期待着明年中秋时节,我们不再仅仅翻唱苏老夫子作词、邓丽君原唱的“明月几时有”。就算是有了“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演绎,也还是梦想着千百年后我们的后人能自豪地吟诵我们今天留给他们的长调短歌。当然,我们也清醒地知道,尊重传统,崇尚经典,面向未来,创造精品,与你与我,的确是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精品中华民族传统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