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促使学生提问
2014-04-29陈水保
陈水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2-166-01
常听老师是们议论:学生怎么不爱提问呢?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发现思维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当个体感到需要问个“为什么”,“怎么办”时,思维才算真正发动,否则,思维就难以展开和深入。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个方促进学生提问,效果较好。
一、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
学生发现了问题,但不愿提出来的现象很普遍。究其原因除缺乏提出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品质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的害羞心理。总之,就是缺少提问的信心。
学生提问的信心,来自于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的反应是决定学生能否继续提问的关键。因此,要让学生多问,首先就要增强学生学生提问的信心。要做到:1、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太偏或与本课所要解决的内容无关时,教师也同样要给予鼓励。2、当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由于紧张或考虑不充分而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时,教师不能打断学生的发言,要鼓励学生继续说,并认真解答。3、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错或教师在上课时已反复强调时,教师不能嘲笑、指责。4、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幼稚,受到其他同学嘲笑时。教师要给予制止、引导,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二、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
学生的问题能否提出来,还取决于教师是否给学生提问的机会。
一直以来,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专利”,师问生答,似乎天经地义。然而,教师的提问是按照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师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教师关心的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往往并不一致。这样势必造成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状况,不利于教学。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在课堂上只讲要考的重点难点内容,而且教学容量越大越好,很少考虑讲什么、怎样讲对学生才更有意义、效果更好。事实上,教学的成功不是取决于教学教学内容的总量有多少,而是学生有所得、有所获的有多少。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时时刻刻观察学生的反应,当学生感到困惑时,我们就要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
除了课堂上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外,我还督促学生设立“问题卡”,把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写在“问题卡上,要求学生把卡夹在作业本中交来,或者由我在课前收集卡片,这样我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使教学的针对性更强一些。同时让性格内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下提出问题的学生,也有了提问的机会;对于不愿提出问题的同学也起到了督促作用。
三、 创设学生提问的情景
学生能否提出问题?能否提出好问题?关键是创设学生提问的情景。即教师要创设适当的情景,促使学生提出问题。
1、 利用课前预习,促使学生提问,我在讲新课之前,要求学生先预习,将预习中不懂的问题记在卡片上,我在课前收集卡片,然后根据学生的问题修改教案,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如:教学《春蚕》学生就提出课文内容主要讲养蚕,为什么课题是《春蚕》?妈妈为什么要养蚕等问题。这些问题使我的教学有的放矢,更使我惊讶: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不比老师差。
2、 利用课堂讨论,促使学生提问。我在课堂上常常让学生讨论,要求学生互相提问题,并共同解决。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3、 让学生上讲台,使学生提问。讓学生上讲台,扮演老师角色,学生讲,学生答,学生提的问题更多,效果更好。学生要当好“老师“,就必须钻研教材,发现更多问题,思考解决办法,以防被其他学生当问题难住:而其他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也更积极,都愿把这位”老师“难住看”老师反应。这样,学生当顾虑少了,课堂气氛活了,学生的思路开了,提的问题也就多了。
总之,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逐渐认识1,:促使学生提问,不是教师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办到的,教师应该在提供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感性材料上多下功夫:应该在营造学社提问的氛围上多下功夫:应该在如何回答学生提问,才能促使学生思维方面多下功夫,只有学生问得多了,学生提问的能力才有可能提高,学生当思维能力才能得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