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地理学习困难初探的研究现状
2014-04-29王延华
王延华
【摘要】高中的地理学科一直是文科生学习的难点。学生一直觉得高中地理难学,听不懂,学不会。国内对于中学地理学习困难的研究多少有所涉及,本文以一个学习者的姿态,本着学习的目的出发,积极地阐述了中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研究现状,为中学地理教学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中生 地理 学习困难 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86-01
地理學科是研究地理环境中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学科。地理这门学科具有文理兼备的特点,有着其特有的系统性、规律性,其中,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同时,在我们中学的课程设置中,地理学科也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中学生来说,也是一门较比难学习的学科。通过对河北省近10年高考地理平均分分析发现(图1.1),中学生的地理成绩一直不尽人意。高中生在地理学习中时常感到比较困难,在有关调查中发现,这一问题在高中文科生中似乎更加突出。学生普遍感觉地理难学、听不懂。
1.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还没有学者将课堂观察理论(以下简称LICC)应用在研究学生学习困难的研究中。从某种层面上讲,运用LICC理论研究中学生地理学习困难及应对策略这一方面是个空白领域。有不少学位论文是关于中学生地理学习障碍的研究,尤其是关于高中阶段必修一的学习困难。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高一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研究——以广州市广雅中学为例》;《人教版<地理一>学习障碍研究》;《高一学生地理必修一学业欠佳归因与对策——以广州一中为例》。这些论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质的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并探讨了化解高一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对策。并且指出制约高一学生地理学习的各个因素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些制约因素组成一个联系紧密的系统。但是该论文的局限在于只是对高一的学生学习困难研究,不能推及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甚至不能更深层次的表示高中文科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困难因素。《高中地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调查——以高一学生为例》,该论文侧重于研究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学习障碍,学生群体里的个体是有差异的,其成绩有好有差,对于各个学科的学习兴趣也有浓厚有淡薄,教师的教学方法可能只适合某一部分人,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成绩不理想甚至很差。该论文侧重于分析学习困难学生学习障碍的主观因素。《高中地理空间概含学习困难的成因与对策》;《地理学困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与激发策略研究》;《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策略研究》。这些论文大多是从学生的认知领域和学习动机等心理层次来研究并阐述学生的地理的学习障碍以及应对策略。这些的论文大多不关注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听课、学习状态,对于每一节45分钟的地理课堂来说,教师讲授或开展的都是知识上的重点与难点,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认真学习,直接导致其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上障碍重重。目前在中学地理学科上的学生学习困难的研究不够深入,理论上也不够完善。
我国学者关于LICC理论的研究基本日趋完善。渐渐地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也成为一个比教好的教育研究方法。代表性的有陈瑶编著的《课堂观察指导》一书。《课堂观察20问答》;《论课堂观察LICC范式:一种专业的听评课》;《听评课:一种新的范式》;《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模式》;《论课堂观察LICC模式的专业性》;《课堂观察法》。这些研究成果主要是基于陈瑶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再创新,其中崔允漷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课堂观察,将其定义为一种专业的听评课。这些论文都从理论的方面奠定了基础。《课堂观察框架与工具》;《基于科学方法论指导下的课堂观察》;《基于实证的课堂观察与教学改进研究》。这些论文从新的角度发展了LICC理论,将科学方法论和实证主义的思想和研究系统引入到LICC理论当中来。通过实证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不同维度、不同视角、不同目的的记录、分析和研究,可以有效反思课堂中“教”与“学”行为的意义与效率,并可以据此提出改进“教”与“学”行为的方式与策略,促进课堂教学发生积极变化。
2.国外研究现状
有关学生学习困难的研究,一般以1896年美国医学教育家摩根的研究为起始,由此可见,学生学习困难的研究由来已久。20世纪60年代,柯克首先用学习困难学生一词来描述智力正常而在课程学习上有困难学生。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ernard Weiner)的归因理论以成败行为的认知成分为中心,从而建立了一个归因模型。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教育学者巴班斯基的同心圆理论认为,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学习的可能性和教学的、发展的、教育的社会条件。20世纪80年代,日本佐野良五郎的双因素理论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由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外关于学生学习困难的归因大多关注学生本身的因素,像生理因素,心理上的认知偏差,人格角色偏差等方面。他们关注的是心理学的角度,从心理学的研究机制去归因,不考虑学生学习困难的客观因素。
国外学者关于LICC理论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1)探索阶段。这一阶段观察仅仅是被作为一种方法被引入教育教学领域,过程也是纯粹的观察和归纳,缺乏逻辑上的系统性和内容上的全面性。(2)工具发展阶段。这一阶段进入了科学实证主义的研究阶段,出现了很多定量化、系统化的研究方法。单向窗、摄像机等设备也使得课堂观察的手段更加丰富,更加具有可操作性。(3)扩展研究阶段。这一阶段对教育研究方法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发展,课堂观察越来越成熟,逐步走向科学化、系统化,观察的方法丰富,方法和手段上能够做到优势互补。
综上所述,国内外的学者都有关于学习困难的研究,但是国外的学者比较少有关注地理学科的学习困难研究。并且,在学习困难的研究领域,国内学者没有国外学者做的系统全面。但是就目前而言,还没有应用课堂观察理论指导并研究中学生地理学习障碍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