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014-04-29韩静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2014年2期
关键词:黄继光理解课文詹天佑

韩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2-136-01

素质教育的今天,谈起创新已经不再是新意的名词,那么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将是我国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如何引导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培养他们创造性学习心理品质呢?

一、导“趣”,培养浓厚兴趣

“趣”即学习的兴趣、动机。作为教师应善于寻找空白,从而做到恰当地补充。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如《詹天佑》一课,教学前我先出示图像:“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学生凝视图像摇头。我趁机告诉大家:他就是詹天佑(板书课题:詹天佑),是主持修筑我国自建第一条铁路的爱国工程师。是他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并使铁路提前两年竣工,为国家节约了两万多两白银。寥寥数语,拨动了学生心灵的琴弦,激起感情上的浪花。大家对课文主人公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詹天佑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怎样修建我国第一条铁路的,有哪些杰出人才。从而具备了最佳的阅读心境和阅读方向性。

二、导“读”,注重深刻的理解

教师指导学生对所学课文,进行理解性自读、朗读和默读,不仅是一项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功训练,也是学生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本途径。指导学生朗读或默读,不仅仅是读的基本功训练,也不仅仅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途径,而且是发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因为理解性地阅读或默读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所以,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读的指导和训练。例如:教学《穷人》一课时,我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读,在兴趣盎然中练习朗读,学习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使读书成为一种智力活动,一种艺术享受。我觉得这样指导学生认真地读课文,是理解性的训练,而不是机械性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便可以养成自能读书的习惯。

三、导“思”,训练创造性思维

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独立思维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导思,即凭借课文内容,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实践使我感到:启发学生动脑思考是学生自行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受到思想教育的桥梁。如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书中这样描写内洞景物:“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色,一条青色,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像。”这是我提问:“洞内的双龙叶老看罢说:‘有点像,到底像还是不像呢?”学生各抒己见,争论得十分激烈。我提示说:“像与不像,不是凭你们的主管臆断,而是结合课文内容,具体的语言文字进行分析,来体会叶老的感受。”通过讨论最后意见、认识会趋于一致的,不必老师奉送正确答案。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这样分析、推理、判断,就会逐渐克服解答问题时的盲目从众心理和不合逻辑的猜测,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思维的逻辑性、推理的严密性。

四、导“法”,掌握科学的方法

叶老师说过: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教师的主导作用最重要的是交给学生学习方法。这种作用最好超前发挥,超前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在学习之前先教学法。使学生掌握方法、步骤,更自觉主动地进行。如: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一般都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的描写来表现其思想品质。教学中我就引导学生抓住这些描写来学习。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回忆学习过程,体会、总结学习方法。如教《黄继光》一课时,,我先讓学生找出“前进”、“爬去”、“挪动”、“站起”、“举起”、“张开”、“扑”、“堵”这些写黄继光战斗动作的词,然后让学生画句、读句,从中体会黄继光的顽强战斗精神。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来说说黄继光的崇高品质是用什么方法体会到的。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大部分有总起句和总结句。教学中,我就帮助学生掌握抓总起句、总结句读懂课文的方法。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重视问题,不光要做到问题是教学的开端、问题贯穿整个教学,在我们的教学中也要有问题意识。课堂教学的结果不应该是用知识去消灭问题,而应当是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多、更广泛的问题。不仅要让教育活动无止境的进行下去,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与要把我们的学生引向创新之路,而成为创新者。

猜你喜欢

黄继光理解课文詹天佑
动作中的爱国精神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致敬英雄黄继光
黄继光连:英雄精神将永远传承
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简介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切入点
战友给黄继光起绰号“八大员”
衔接追问,趁热打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提有效问题,助学生理解课文
32项工程喜获第十一届詹天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