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幼儿正确的口语能力
2014-04-29田东梅
田东梅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2-110-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幼儿期是学习说话,形成口语能力的关键时期,他们听觉器官和发音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如果训练不当其语音发展会出现很多错误,并能导致口语交流中的误会。另外受地方方言的影响也能引起语音错误,常常会使口语交流中出现一些笑话。所以应该重视对幼儿期的口语训练,使其掌握正确的发音规律,学会说普通话。
一、发挥教师口语示范的主导作用
幼儿的语言能力最早是在家庭语言环境下形成的,所以幼儿的口语一般都带有家庭主要成员的语言特点。如我们的地方口语平翘舌不分,缺少平声,如会把“吃饭”字说成“切换”、 “猪肉”说成“居幼” 、“风”说成“轰” 、“非”说成“辉”等等。可见幼儿最早的语音形成途径基本上是模仿。由于幼儿的发音能力和听觉的可塑性较大,教师的口语示范与矫正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幼儿教师必须要会说普通话,掌握口语的正确发音规律,不仅能在口语训练中教幼儿会正确的发音,而且还能通过专门训练矫正幼儿的错误发音,使其形成正确的口语。如果在幼儿阶段不能纠正错误的发音,到了成年以后就会形成典型的四川方言,方音一旦形成,就难以纠正,年龄越大,越难纠正。而年龄小的儿童经过一段时间正确训练之后,错误方言一般都能得到矫正。由此可见,在幼儿期加强口语的正确训练对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必须重視这个阶段的教育影响,通过教师的正确口语给幼儿提供模仿的榜样,这样幼儿就能够象教师那样正确发音,从而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而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是多方面的,有平时的课堂学习、一日生活中的语言常规训练,专门的矫正训练等等,贵在坚持不懈。
二、给幼儿多提供练习发音的机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给幼儿提供一个正确的、愉悦的口语练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而幼儿口语能力训练更需要经常性的练习。练习包括听音练习和发音练习,听音练习主要向幼儿提供正确的发音样板,让幼儿利用听觉对正确语音产生印象并形成记忆而固化下来。听音练习有音像听音、教师示范听音、幼儿榜样听音等不同的练习形式。发音练习则是让幼儿练习说话,练习正确的发音。练习的方式有课堂教学练习、游戏练习、日常生活练习、专门练习等不同形式。如教师上课和一日活动都要坚持说普通话,教师和幼儿的口语交谈、讲故事、念儿歌、猜谜语、练习绕口令等不同途径都能练习口语的发音能力。用不同形式对幼儿进行发音训练,可以使他们掌握正确发音规律,正确地说普通话,这样既训练了幼儿听觉器官的灵敏性,使之辩别不同语音的变化,区别正确与错误的发音,又训练了幼儿发音器官的协调活动,使之形成正确的发音。 语言教学还可以通过拟声故事,绕口令或观察图片、实物,让幼儿专门练习发音,也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练习,如日常生活中练习“吃饭”、“喝水”等生活词汇,室外活动时有意识地让幼儿练习:“树木”、“教师”等较难的翘舌音等等。但练习时应注意练习内容应该有一定的趣味性,以避免幼儿因练习形式和内容的枯燥而产生的厌烦情绪。
三、经常注意纠正幼儿的错误发音
纠正幼儿的错误发音,又叫作正音训练。纠正幼儿的错误发音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幼儿的错误发音只有再其刚刚出现时才最容易纠正,否则一旦其语言能力基本形成再纠正将十分困难。由于幼儿的发音器官还处于发育状态,受语言环境的影响还存在着发音不清楚的现象,加上幼儿的词汇贫乏,非常容易把一些词音说错,这时是纠正幼儿错误语音的最佳时机。如有的幼儿对“湿”和“斯”、“吃”和“呲”、“热”和“页”等词的发音分不清,当教师听到幼儿的错误发音后,就应该及时地对幼儿进行正音训练。如教师向幼儿提问“毛巾放在水里就怎样了?”、“妈妈做饭给谁吃?”、“夏天天气怎样了?”、“我怎么这么饿呢?”等等。当幼儿在回答中出现了错误时,教师不仅可以形象地讲解,同时还要对发音错误的词进行单个矫正。训练时还要持之以恒,使幼儿在正确的语言环境中得到正确的训练,以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在对幼儿的语言能力训练中要注意耐心、细致,对语音严重错误的幼儿不要讽刺讥笑,也不要让其他幼儿对其模仿,否则就可能对其错误发音起到强化作用。对训练中的反复现象和比较困难的幼儿,不能操之过急或简单训斥,以免使其产生自卑心理而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形成。
总之,教会幼儿正确口语是语言教育的必然要求,正确发音不仅对幼儿语言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影响着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所以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幼儿阶段的语言教育,为其未来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