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014-04-29唐丙明
唐丙明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2-097-01
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的关键是培養学生的自学能力(所谓自学能力即培养学生独立的去获取知识和本领的能力)。那么,在历史教学中为什么要培养,怎样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经过多年的教学,我认为:
一 、明确目的,提高学生对自学能力培养的认识
首先,要树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前提。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是现代教学论的一个基本原则。只有让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的意识,让他们亲自去动手、亲自去实践,才能使他们真正的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欢乐和独立学习与工作的艰辛。
其次,要使学生真正的认识到自学能力是现代人所必备的素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也就是说,将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懂得钻研问题,没有预见力的人。在这个意义上讲,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于“授业解惑”的老师们来说,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更是破在眉睫。
再次,要使学生认识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未来的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人才辈出、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因此,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以后,才能不断的去获取新知识、新信息与新技术,才能去适应时代和未来社会的新需要,迎接挑战,战胜自我。
二 、落实具体措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1. 树立信心,走出认识上的误区。长期以来,学生对于历史这门课程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历史是副科,学与不学无所谓,这种错误思想导致了学生不愿意学历史,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严重的懒惰恶习。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向同学们灌输“脑子越用越灵”、“你一定能行”的思想观念,走出了认识上的误区以后,就会大大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能自觉主动的去学习。
2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就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扶是为了不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授之以鱼”,而且还要“授之以渔”。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历史教学中,首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具体的讲:
(1)略读。在每次学习新知识之前,首先让学生通览一遍课文,读通字、词,了解主要的人物、事件以及主要的思想观点。
(2精读。教师首先出示自学提纲或自学思考题(当然,在教学条件较为优越的地区,可以采用幻灯等较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出示提纲,而在条件较差地区则可直接写在黑板上),去引导学生自学,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然后教师进行巡视,检查自学的情况。但是要注意要求学生在读书时手不离笔,做到划线(即划重点)、旁注,质疑、整理、笔记,不要只记知识或观点,注意读中示范并比较难懂的地方,师生再一起分析归纳。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试着让学生们自编自学提纲或概括文章的大意。
3、 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教师予以点拨提高
(1)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精心点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再现历史场面,运用各种艺术教学手段,充分的挖掘历史知识中所蕴藏着的、丰富的情感材料,使学生具有“如临其境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受,以提高学生的自学效果。
(2)在学生自学以后,教师也可以采取多种的小结方式,如讨论式小结、答对式小结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对知识的完整性认识。
4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因此,教师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校的学习中,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应该包括课前预习好、上课理解好、课后复习好等基本环节。
(1)课前预习是首要环节。预习的目的在于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总体了解,以便于上课时有目的地听讲,集中精力解决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学习新课前必须做好预习。预习时首先要认真并且仔细地阅读新课的内容,然后再对照一旁注释或例题,参考练习题。预习时要读懂词句,联系有关知识,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难点,划出生字、新词或概念。预习时要边读边记,把疑难问题注在书上或笔记本里,为上课作好准备。预习中如果发现有与新知识相关而又未能牢固掌握的旧知识时,应先回过头来重温旧课,并弄懂旧知识。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行的,需要坚持每天预习。在预习的时候,应做到看、做、思结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预习仅当作任务完成,而要将它作为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来看待。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边看书,边用笔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其中圈点的过程,就是提炼重点的过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在课堂上带着预习时的问题去学习,明确目标去学习。课上学习时要认真专注的听教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积极思考,踊跃的讨论问题和回答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与教师合作,尤其是在教师以平等民主态度与学生合作完成教学目标以后,还应该激发学生多疑多问,学会质疑解难,另外学生更需要在自学中求得合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利于扬长避短,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
(3)在课外学生还应在自我组织、自我安排、自我控制的前提下进行自觉、及时的复习。复习分为三种:即平时复习、阶段复习、和总复习。
平时复习,其目的主要是巩固课堂所学的新知识,因此必须做到及时,整理、修改、补充课堂笔记,深化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且主动地去发现学习中问题,完成巩固学习的训练。
阶段复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前面所学知识条理化、结构化。对于单元、章节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复习时要注意对知识进行归类,把握重点,新旧联系,融会贯通,在阶段复习时养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复习要求根据复习时间定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查漏补缺,解决疑难,达到全面掌握。此外还应该提醒大家注意,复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复习,还应该包括对学习方法的回顾与总结。通过对学习方法的不断总结和完善,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学习习惯就会逐步养成,就可以不断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