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教育中目的语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同步融合
2014-04-29胡苑
胡苑
【摘 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英语教育中本土文化缺失的现状,阐述了英语教学中讲授本土文化知识的必要性,对如何实现高职英语教育中目的语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同步融合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目的语文化;本土文化;高职英语
一、高职英语教育中的本土文化缺失的现状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在外语教学中导入文化教学已得到全世界外语界的普遍认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由此可见,高等教育中的英语教育,不论是本科院校英语教育,还是高职高专英语教育,其最终目的都是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进入了语言与文化教学并重的新阶段。然而,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存在着误区和不足。一直以来,目的语文化教育几乎被看作是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中文化教育的全部内容。目的语文化(英美文化)的输入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但母语文化的输入却普遍没有受到重视。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几乎全部选自英美原版出版物,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大量介绍英美国家的文化与习俗, 这种单一的、片面的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导致了部分高职学生的汉语语言文化和道德修养的下降,在学生中造成一种西方语言优越感,从而贬低了中华民族文化,产生崇洋媚外的思想。许多学生缺乏对中国本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即使是最简单的、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也无法用英语进行基本的描述,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时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症”(张友平,2003)。笔者在近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高职学生在表达英美文化时比较顺畅,而当用英语表达中国历史文化时往往辞不达意。例如:学生能准确表达出汉堡包、白宫、圣诞节等英美名词,但却不知道中药、饺子、端午节、下岗工人的英语表达。学生在与外国人接触时,无法用恰当的英语表达出使外宾所感兴趣的、负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导致交际低效或失败, 从而造成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解,这与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习者成为具有跨文化能力的人”相悖。
跨文化交际应该理解为一种双向活动,需要两种文化的相互交流,因此不能简单理解为目的语文化的单向导入。这一“双向性”也决定了文化教学应该是本土文化知识和目的语文化知识的同时传授。如果本民族文化在这种交际中缺失,只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不平衡和不平等,对于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也极为不利。本土文化的缺失已经成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实际上,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理应同时兼顾目的语文化和本土文化。高职高专学生的普遍特点之一是中学时成绩不太理想,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甚少。进入高职高专后,由于专业课的限制,他们依然没有多少机会专门接触中国文化。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社会形势下,如果不改变现状来加强本土文化的输入,高职外语教育将是一种不完善的教育。针对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文化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和不足,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治愈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中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症”。
二、高职英语教育中目的语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同步融合策略
1.提高教师的本土文化素养。作为学生文化知识获得的直接引导者,英语教师的文化素养及其对本土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习得。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师自身文化内涵水平有限,普遍缺乏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素质和技能。首先,教师应该摆脱传统、过时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师需要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在教授目的语文化的同时,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本土文化知识,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学习渠道积累一些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此外,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一些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的讲座或培训。教师在备课中,利用一切可能的途径和手段,尽量找出与授课内容相当的本土文化背景与文化信息,在实际教学中根据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原则,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以及进行恰当的教学评价,使学生在理解、体验、和感悟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熟悉不同语言结构下的文化意蕴和文化表达。
2.改进英语教材,增加本土文化内容。目前所使用的高职英语教材中,关于中国文化的内容所占比例太少。学生从教材中几乎学不到如何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的具体例证,所以也就没有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的意识。因此,笔者认为,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应结合中国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适当开发本土文化英语教材或在教学中通过对话、故事等形式适当融入与中国文化知识相关的表达方式,让学生了解本土文化的英语表达,让教材内容由目的语文化的“单车道”转变为中西方文化的“双车道”,实现本土文化的有效输出和传播。
3.建构课堂教学模式。要在高职英语教育中实现目的语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同步融合,必须要把握以下三个教学原则。一是相关性原则。由于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将本土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差异性全部阐释。所以,教师向学生进行文化教学时,要基于教材内容或涉及到两种文化中某一方面文化差异之上,再向学生讲解具体内容。要注意运用好教材、教学主题与文化教学的相关性,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和培养语言技能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本国语与目的语所属的社会文化知识。二是主流性原则。文化具有多样性,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英语教学中必须选择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主流文化,并做到详细解释、反复操练、举一反三。教师还应重点输入当代文化,适当介绍历史内容,利于学生了解文化传统和文化习俗。三是平等性原则。教师在传授目的语文化的同时应该兼顾本土文化以及其他国家文化的传播。汲取本土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摈除其糟粕。
外语教学不仅仅是培养与引进国外的文化,同时还担当着本土文化的输出。事实上,只有懂得了本土文化,才能更好地掌握目的语文化。因此,英语教师要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将本土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的每个环节,实现目的语文化与本土文化教学的同步融合,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陈申.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2]刘长江.谈外语教育中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兼容并举[J].外语界,2003(4).
[3]從丛.“中国文化失语”:中国英语教学的缺失[N].光明日报,200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