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2014-04-29蔡晓倩
蔡晓倩
【摘 要】在我国许多偏远农村地区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产生是由于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偏远地区的农民工背井离乡来到城市打工。大多数农民工为了能更加安心地工作将自己的孩子扔给了家里的老人或亲戚寄养,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倍受关注的重要话题。本文对我国留守儿童存在学习,性格,心理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得出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农村;教育
在我国许多偏远农村地区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产生是由于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偏远地区的农民工背井离乡来到城市打工。大多数农民工为了能更加安心地工作将自己的孩子扔给了家里的老人或亲戚寄养,这些“留守儿童”年龄的在一般在16岁以下。
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留守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由于这些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平常主要和家中的爺爷奶奶为伴,一般来说,老人身体状况底下,文化水平较低,表达和观察能力不高,在学习方面无法给留守儿童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并且祖孙之间年龄差距太大,在日常沟通方面存在许多无法逾越的代沟。作为农民,他们每天都要进行繁重的农业活动,没有过多的时间花在孩子的学习上面。从而一定程度上导致“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相对较差。
2.自卑心理。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作为“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相比有父母陪伴的儿童,缺少了阳光和自信,有的甚至表现出胆小怕事,自暴自弃,厌恶学习等行为。
3.没有正确的价值观。由于有些父母长期外出务工而无法陪伴自己的孩子,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的积累,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这种“金钱式”的爱,在儿童的心理渐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他们容易被金钱和利益迷惑住内心,使得他们逐渐变得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理想和生活目标,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乱花钱、“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观念。还有不少孩子则拿着生活费肆意挥霍,成天迷恋网络,荒废学业,义务教育没有完成就流落社会。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从家庭来看,父母由于长期在外,而产生对孩子的负疚感,大多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作为补偿,偶尔打电话联系也不过只是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对子女的思想教育甚少,致使子女产生好逸恶劳、挥霍无度等行为。有的孩子由于爷爷奶奶的宠爱让他们形成了蛮横无力的性格,在学校不遵守纪律、搞帮派、谈恋爱,不懂得礼义廉耻;还有的父母外出,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中,久而久之造成了孤僻、自闭等心理疾病。
2.从社会层面来看,城市化趋势是无法阻挡的大潮,带动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已经成为了必然现状,但是在城里务工的农民工靠着自身较低的收入想把孩子带到身边是十分困难的,农民工不仅工作比较繁忙无法照顾孩子,在城市高傲的生活成本也是阻碍孩子进城的一大因素。
3.从学校来看,农村学校很少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并无法开设心理课程,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安全和法制教育,没有给予这类孩子更多的帮助与照顾。
二、对策建议
当前,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仅是外出务工人员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如果这个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各个家庭、整个社会乃至各级政府都应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
1.政府应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保证民工子女享有城市儿童同等受教育权利,给予他们更多优惠政策,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同时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师资力量,完善心理教育方面课程。
2.家长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正确处理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的关系,不能盲目地以赚钱为目的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要时刻与学校和监护人保持联系,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变化并及时引导教育。
3.学校应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力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组织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开展心理和法制教育,积极地加强学生思想工作,培养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周宗奎,孙晓军,范翠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与对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
[2]何捷.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反思[J].中国教师,2008(07).
[3]张德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J].现代教育论丛,2006(03).
[4]申继亮,武岳.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对环境作用的再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5]田维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贵州教育,007(13).
[6]黄利.“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策略探究[J].江西教育,2010(25).
[7]柳文霞.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成因及教育对策[J].考试周刊,2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