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慧眼看网络信息促成长

2014-04-29袁彩霞袁瑞霞杨敬铂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道德家长孩子

袁彩霞 袁瑞霞 杨敬铂

摘要: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互联网正在逐步接近人们的生活,许许多多的学校都普及了电脑,帮助学生在信息化时代占据一个有利的地位,很多家长给孩子配备了电脑,让孩子们参加各类网络学习班,以便在网络上接受新信息,学习新知识。对于正在成长阶段,喜欢效仿别人的青少年来说,网络中的一些不健康内容,一些垃圾语言就成为了危害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极其不利因素。青少年由于网络违法犯罪的实例越来越多。于是有的教师和家长,视网络为洪水猛兽,禁止孩子上网。有的教师和家长认为,网络既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国际化和个性化的空间,让学生有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大舞台。对孩子上网不闻、不问、不引导,致使有的孩子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

关键词:网络信息网络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2-0133-02

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就上网这一行为而言,当然,是没有错的,关键在于我们应该如何做到正确使用网络,从某些方面来看,上网也类似于鸦片,适量可以治病救人,超量了就会上瘾,影响工作学习,但上网与鸦片又有不同之处,前者产生的是一种生理依赖,后者则是一种精神依赖。

正如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网络的负面影响而不让学生去使用网络。那么我们要尽快尽早地帮助学生群体,培养出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使之适应,尽可能的去减少由网络负面影响所造成的各项社会问题,这是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更是培养信息化社会人才不可或缺的前提,对此我们必须给予重视。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家庭三方都引起高度重视从平时一点一滴中就引导学生,不断地培养学生道德上网、正确索取网络信息的习惯。怎样才能把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正确有用的内容上,避免他们整日沉迷于各项网络娱乐,家长和教师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

1在课堂上,由浅入深,逐步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

1.1重视网络教育课堂,在课堂中为学生讲述不良上网的危害,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

1.2在平时上课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让学生了解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且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1.3制定合理使用网络的规章制度,让学生在明文规范面前遵守网络道德。要想让学生自觉健康使用网络,一定要培养出他们良好的网络道德。通过上面的方法渗透,结合网络安全教育课程。用生活中的实例教育学生,让学生对不正常使用网络,对网络中不良信息、不道德话语产生抵触,并且从内心深处形成正确使用网络的意识。

2对于学生使用网络,学校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从多种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网络道德

2.1学校适当组织网络道德知识竞赛,用比赛的方式使网络道德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2.2学校通过宣传栏、板报、旗下讲话、观看网络教育短片等渠道,都在不同程度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3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安全与道德监管体系

3.1师长们对待互联网交友的问题上,不要持回避否定的态度,而是要通过不断地灌输积极健康向上的内容,让学生的明白习惯了网上交流模式,会大大降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群体,更容易形成一种网络依赖心理,而这种依赖心理很不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性格。除此以外,网络交流往往是就是人与人昵称之间的沟通,旁人都是基于你的昵称才确认你的。如果你将昵称更换了,在网络上你就成为了另外一个人,所有的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正因为这样,网络上认识的人往往只是管中窥豹,很难准确地辨别一个人的真实情况。“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因此在网上交谈的时后要注意保护自己,同时自己也要有意识地去培养网络道德意识。各种新闻报刊媒体上关于互联网诈骗的报道是屡见不鲜,这些例子有助于提高学生们上网时候的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作为家长也应该意识到这点,学生作为主导新世纪的一代是离不开网络的。所以,诸位师长们可以放下对互联网的成见,仅把它作为一种新的生活工具来对待。毕竟成年人对新事物的辨别能力和社会生活经验要比年少的学生丰富,如果老师和家长们在对待学生上网这一现象,持支持加适当引导的态度的话,笔者相信这种态度比盲目抵制更对学生群体有利。与此同时,对于共同生活在信息化时代的家长们而言,知晓一些信息知识也是必不可少。家长在与孩子一起上网时,既可以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给孩子的网络行为正确、适当的引导,又能间接加强家长自身的信息素养,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3.2师长们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能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网络的实质作用就是一个资源宝库。“身教重于言教”,學生最好的榜样莫过于老师。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该在严格自律的同时,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当然作为家长也要学习网络,家长不要做游戏和网络的门外汉,因为家长在对网络和游戏一窃不通的情况下去引导孩子,是不可能的,而且你要是什么东西都不懂,孩子一玩游戏你就会觉得玩游戏不是一件好事,你不许玩游戏认为玩游戏影响学习,时间久了就会弄假成真地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心理。如果家长也懂网络,跟孩子就能有一个沟通的桥梁,家长在教孩子某一个技术的时候,双方是平等关系,这个时候孩子会更加信任、依赖家长,你再引导他,他就会跟着你走。当然家长不一定要和孩子一样,作为家长要想真的理解自己的孩子,就必须要真正走进他所感兴趣的事情里。了解他的兴趣点在哪儿为什么感兴趣,只有这样你才能够事半功倍地引导到孩子。

3.3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花费大量心血去整合研究性学习与现代信息技术,创建出一个适合本学科的课程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多设置一些思考性问题,以便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这个信息工具,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使之今后花费更多的个人精力,来关注网络上真正有价值的信息,通过互联网去接触社会,不断地提高自己辨识能力。

3.4作为师长应该具备更高更强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以便从网络上找到更多的有利因素,因势导利地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比如说网络游戏,这是一件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新事物,可是它对学生所造成的影响,使之为往往会被认为是“精神鸦片”。但一昧地禁止学生去接触网络游戏,从效果上看是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的,反而更容易让学生爆发逆反情绪,为今后的教育工作带来更多的障碍。如果我们从辩证的角度来看的话,就会发现没有什么是真正无用的事物。游戏也是一种社会缩影,它是参照现实社会结构的基础上所构建的虚拟社会,在游戏世界中什么都是虚拟的,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这个道理,还是和现实社会一样的。在战争游戏中,交战双方损失沉重,我们可以借此教育学生热爱和平。只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往往会发现很多以前没想过没见过的新内容,而这些新的思想正是我们引导学生时所必需的。

相信通过师长们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将学生的网络生活态度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事,教师除了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还必须要不断地加强自己的信息能力,以便满足当前社会的教育要求。

当今社会,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我们与世界间的距离不断地缩短,让我们愈发地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网络不断地以最快的速度向我们提供各类信息,在信息化时代不让学生接触网络,很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举措。然而任何事务都有两面性,互联网也一样。在实际生活中,因为中学生上网所引发的各类问题,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因而广泛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当前无序的网吧管理、屡禁不止的地下黑网吧、层出不穷的黄色网站,让众多自制力、辨别力都不是很强的学生,无法自拔地沉迷于其中,使之逐渐走向犯罪的地步。涉世不深的中学生频频被各种心怀不轨的人施之黑手,各种惨剧因此接二连三地发生。由此可见媒体把网络称呼为“电子海洛因”实不为过。互联网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如何使用好这个工具,关键还是在于使用者自己。因此青少年既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免疫力,还要积极学习网络知识自觉抵御不良思想,更要进一步挖掘網络的新用途,以主人翁的态度来迎接网络时代的到来。

总之,身处互联网时代,青少年要做到“出污泥而不染”很不容易,这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行,也需要年轻人不断地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努力提高对陌生事务的鉴别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近朱者赤,近墨者未必黑”。

(1.青州市云门山街道云峡河回民小学,山东青州262500;2.青州市旗城学校,山东青州262500;3.青州市西苑小学,山东青州262500)

猜你喜欢

道德家长孩子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