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2014-04-29王丽娣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数学探究指导方法能力培养

王丽娣

【摘 要】倡导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学会自主探究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数学探究;能力培养 ;兴趣;指导方法;引导创新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呢?下面结合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调动一切可调动的,使学生想探究

1、优化师生关系,营造探究氛围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实践、自主探究,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教学《周长》时,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周长后,再让学生在自带的树叶、书本、小旗、圆钟上用手去摸一摸这些物体的周长,接着提问:“你们有办法量出这些物体的周长吗?”在这里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良好的探究气氛,提供了一个有利于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机会,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探究,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寻找问题的策略,这样学生的探究才有价值,有意义。因此学生就开始动脑筋想办法了,能用尺子直接量的用尺子直接量,不能用尺子直接量的就得另想办法了。在教师这样不断创设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中,鼓励每一个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新教材重视情景的创设,好的教学情境能把学生引入探究的问题中,是学生很快就进入学习状态。情境的创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问题情境,可以是一段录像,可以是一个有趣的实驗,也可以是一段小故事。

例如,在教学《毫米的认识》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猜猜新华字典的厚度。学生学过长度单位“厘米”,所以能很快地说出新华字典的厚度是4厘米多一点;再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元硬币,让学生说说它的厚度是多少;然后用直尺量量它的厚度是多少。这一下学生们都呆住了——它不满1厘米,怎么量呀!究竟是多少呢?学生马上就会产生一种想探个究竟的强烈欲望,这就使单调、枯燥的概念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欲望被有效地激发出来。

二、精心策划组织探究活动,使学生会探究

学生的探究活动中,首先要明确探究的目标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探究的方案,由于学生无法预知探究的结果,因此需要大胆质疑,并通过实验来证实。设计探究方案是逐步深入,需要探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因此教师的引导、点拨也是很重要的。

1、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根据各自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引导他们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主动地从事观察、操作、实验等“做数学”的活动,“再创造”新的数学知识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要把自己置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空,引导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去。

2、合作探究

肖伯纳有段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换仍然各是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他启发我们应给学生提供发言讨论、交流思想的机会。因此,教师要提供探索材料,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合作探究,以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中群体智慧,提高学习效率。

三、组织交流,体验探究成果

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广泛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当中应组织学生进行多向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这有助于学生在集体中互相交流情感和获取知识,他们通过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见解,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发展能力,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同时在解决数学问题和数学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探究的喜悦。

例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几分之一》时,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学生们兴趣十足,立刻拿出事先已准备的正方形纸,互相说出各自的想法;然后根据自己的想法折出自己手中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最后学生们在各自的小组中展示自己的折法,汇报出不同的探究成功,说出各自的探究过程。这样在教学中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营造了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在讨论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及时激励评价,使学生爱探究

有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我们在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和引导探究过程中都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激励评价,让孩子体验探究乐趣。在我们关注孩子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挑战与激励同在,合作和引导同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探究,适时给与评价,引导学生在问题探究中不断质疑和释疑,帮助学生达成探究目标,学生的探究能力才能在探究学习中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6月8日 教育部印发)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3]邓乃兵,《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切入点》,2004年

[4]郭婉新,《自主探究中存在的问题浅谈》,2006年3月

猜你喜欢

数学探究指导方法能力培养
几何画板平台上的问题探究设计与适时介入策略研究
几何画板平台上的问题探究设计与适时介入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浅析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
细说小学课外阅读的类型及阅读指导方法
教具、学具在数学探究中的有效应用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积极开展探究活动,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