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
2014-04-29姚凤华
姚凤华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搭建平台,创设机遇,使学生各尽所能,取长补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要科学合理分组,要准确掌握合作原则,精心选择合作内容,教师也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 分工合作 教师主导作用
一 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被广泛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一种重要 的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向导,以设疑、引导、交流、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是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策略。它有三层含义:第一,小组分工合作学习,即将某一个大问题或大任务分割成一定数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定量的小任务,在各自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总结。第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即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达成共识,解决问题。第三,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即针对某一问题,小组成员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教学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小组合作学习讲究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对学生人格成长提供帮助。
二 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1、搭建平台,创设机遇,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性,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主体性人格的人。小组学习就为他们搭建了平台,创设了机遇,如果一个班级48人,6人一组,共分成8个小组,这样就把一个学习平台转变成8个学习平台,学生在单位时间内交流展示的机会就同时翻成8倍,效果可想而知。分成小组,要面对的同学少了,自然会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平等的参与学习,并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小组学习能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動探究,使他们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得到较好的强化。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落实,主体人格受到极大的尊重。
2、各近所能,取长补短,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
教育学生学会共同生活是当今世界教育的重要课题,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共同的学习目标将小组成员的个人利益和小组的集体利益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各尽所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小组学习活动建立在和谐的氛围中。在一个学习小组中,学生的能力和特长各有不同,有的善于表达,有的善于思考,有的朗读水平高,有的分析理解能力强,就连平时的学差生,也可以动手查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在小组中每个同学都能获得学习的机会,都能看到自己对整个团体的意义和价值。一旦看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学习的乐趣和积极性自然就会大增。这个意义真是非同小可。另外,在小组学习中,增强了学生对他人的了解,增强了对相互依存关系的认识,这正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作精,。对学生未来发展将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现在几乎所有的课堂,特别是公开教学,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走下讲台,不在“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接近了,学生也“动”起来了。但稍加注意,我们会发现有些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很多,有效性不高。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有三两分钟,学生还未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加,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教师缺少组织教学策略;有的课堂气氛看似活跃,其实思维的含金量很低;有的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对合作过程的有效指导。方法无对错,只是用的有差别,那么怎样才能用好用对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呢?
四、采用小组合作教学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按照最优化的教学过程必定是信息量流通的最佳过程的原理,小组合作学习无疑是一种极佳的学习方式,它能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共同提高。但若运用不当,就无法发挥它的作用,因此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正确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应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要科学合理的分组。划分好小组,建立基本的组织结构,这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按学情平均分组,有利于各组之间展开竞赛,也方便教师量化评价。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分组方式。一个小组至少有一名学优生,两三名中等生,一两名学困生。选拔小组长是关键,小组长是组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是小组的核心人物,是小组 的灵魂,所以,小组长不但要学习好,而且还要有威信,有组织能力,善于沟通,能支配小组成员的活动。另外,还要选出记录员,报告员,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成员研讨意见和学习成果,报告员负责向老师和全班同学汇报本组学习成果和疑难问题。各个职位要根据学习情况定期轮换,动态管理。
第二,准确掌握合作学习的规则。教师应根据合作学习的任务和性质采用相应的策略,或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的任务,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既快又好的完成任务,在合作之前,一定要有独立思考的过程,先静思独学,再交流自己的看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每个小组成员都要认真倾听别人发言,不能随意打断别人的话,;提出不同意见要注意措辞与礼节;提出批评要对事不对人;帮助别人却不包办代替;不说与讨论无关的话题;不懂就问,人人参与。
第三,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内容要考虑学生之间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有不同的发现,这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难以解决的。这样才能把个体的差异变成一种进行资源,学生才会积极参与,收到预想的功效。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要看以下三个方面:1 看教学任务,如果教学任务中有互动互助的要求,如果教学任务中有会让学生产生理解认知上的困惑,自己不容易完成,需要同伴的帮助,需要讨论,分工等。
第四,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在学生讨论交流时,教师绝不能当旁观者,而应是“指挥家”“参与者”,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