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实习中窥探心理健康教育前景与社会重托
2014-04-29柏文娜
柏文娜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一直都是形式主义,国家多次下达文件,要在我国的中小学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但这个过程却有些漫长,尤其是对于西部地区。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让全社会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任务,而是整个社会氛围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过去的半年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我们深入实际,去了教学一线,感受着这个时代对我们的希冀与要求,同时也深知艰巨的责任与殷殷的期盼。
1、中小学普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由于社会上屡屡发生学生伤害他人或者自戕的事件后,全社会开始关注学生们的心理素质,重视心理健康问题。而且现在很多学校都配备了心理健康老师,有的还不止一名,这在前些年是不会有的。在调查中,许多学校把心理健康课安排进了学生的课表里,每周一次的心理选修课,使得笔者对心理健康教育课在中小学校中开展非常有信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心理学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国家现在发展的如此之快,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很多大人们都不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发生负面事件,更何况小孩子,他们在遇到困难和压力时候,他们应该怎么办?这些都是以前的学校教育所不曾教给孩子的。在应试教育的时期,凡是不在考试中出现的内容,哪所学校会花时间去给孩子传授,或许老师们也不知道怎么处理这种情形。但是这些以前被忽略的东西其实是最重要的。身体上有病痛,可以看得出来,也容易治愈,但是心理有残缺,是不容易看得出来的,即便是看出来,也是很难治愈的,但是人往往只有心理健康了,才会保证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来讲是再重要不过了。
2、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漫长之路
虽然前些年国家开始把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到文件里,但实施的却不是很全面,对于西部地区,作用暂时不大,而且对心理健康有些误解,觉得是偏于治疗的居多,事实上大家忽视了发展,把目光偏向少数的问题明显的学生,而忽略了大部分正常的学生。心理学不应该只是在出了问题后的补救,而是在没有出问题之前的预防。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并且表现出很显著的阶段性。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美好时期,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塑造和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心理的发展与成熟。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保护和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1]
从差异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学生无法被截然划为心理健康的和心理不健康的两类,同时也没有绝对心理健康的学生,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会面临的问题,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同时存在心理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两方面,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心理健康的这种相对性说明心理健康具有全员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
但是就全国整体来讲,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其实举步维艰,这是我们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究其原因,就是考试不考。我们也是从中小学走过来的,自然很清楚考试的范围和不考的范围在学校眼中的分量。所以今年西安首次將综合素质考试加入中考必考科目让我感到很欣慰。这门考试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之余如何做一个“社会人”,而不是死读书。试题涵盖了生命教育、应对突发事件、心理承受能力、处理师生关系等等,十分的贴近生活。
今年是第一年增加这门科目,没有教材,只有一本考纲。从考纲的题目来看,这门科目比较注重对实际生活的观察、价值观的培养和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的激发。比如像怎样洗衣服、穿针引线等,都在考纲里有类似的题目。
这样大的一个举措绝不是一时想法,在提倡素质教育了好多年后,终于让我们看到将之付诸实践,真的是太令人振奋。那么,心理健康教育的希望也就不远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在西部发展,人们也会拥有越来越多的信心,这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
3、面向未来,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
但是今后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开展呢,很多学者和一线教师为此付出了毕生的努力,我们希望将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子?对此谁也不敢轻易下结论,也不知如何回答。但是大的方向总是相似的,希望学生是一个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关爱朋友,也爱自己的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一个拥有正能量的人。所以我们才能齐心协力的为着这一个目标而努力。[2]
在将心理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它是新兴的科目,它会占用一些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它在学习的过程中暂时看不出明显的效果等等。正因为此,没有哪所学校敢毅然决然的进行心理教育的改革。这是传统的国内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但是一个学生如果发展的不好,或者说是高分低能,这个时候就会想到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已经缺失了很多东西,才会想起心理教育,这是不行的,心理健康从来都是预防为主,是对于全体学生的普遍教育。[3]
4、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在我实习的学校里,我感受到尊师重教、关爱礼让的氛围。我看到的是老师和学生互相关心,礼貌待人。我在想,这样的表现难道只是学生们的个体差异么?我觉得不尽然,学校教育功不可没。因为这个学校十分重视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校长更是把优秀做人的要求摆在了学习的前面,由此,不难想象整个学校的主流教学思想了。
一个优秀的老师不仅是自己要教给学生正确的人生导向,更是要以身作则,还要带动家庭一起来教育孩子,也就是家长教育。这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家长教育课堂来进行,因为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懂心理学,都明白孩子成长过程中避免不了的问题。让家长清楚自己孩子的成长方向,对于孩子和整个家庭,其意义无疑是巨大的 [4] 。况且一个老师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关注所有的孩子,难免会有疏漏,而联合起家庭一起来教育孩子也可以促进亲子沟通。
除了家庭,其实社会这个大环境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来说,其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孩子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就会被一些不良的信息影响到,而且一旦被同化,是很难纠正的。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就是这个道理,社会这个大环境如果塑造好了,其实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良好的社会氛围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果只靠学校教育来达成,是不现实的,而且效果不好,它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结合的产物,缺一不可。只是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和老师的接触较多并且学校教育占很大比重,这个角度来讲,作为学校而言是任重道远的。但是只有当每个人真正重视了,它才会有光明的前景和美好的未来。才会普及到每一个孩子生活中去,从而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幸福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李录志.健康成长教育[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秀兰.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教育研究,2011(7).
[3]周君霞,马进城.心理健康教育随感[J].考试周刊,2012(46):191.
[4]于文萍.谈心理健康教育[J].小学教师,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