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形势下对初中数学的几点探索
2014-04-29张凤华
张凤华
经过课改实践,我感觉自己的角色和教学策略与以前比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提高认识,更新教师观念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作为初中教师首先要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创新教育不等于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不等同于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进入另一个极端。所谓创新是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教师的创新意识,要改变以纯粹的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而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培养兴趣,趣中学知
初中学生正处于对新知识总有一种神秘的感觉,充满好奇心的年龄阶段,总想弄清楚要学的是什么东西。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正确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学实践表明: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也是求知欲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教师寻找诱发10多岁孩子们兴趣点的突破口,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唤起学生探索问题、解答问题的乐趣。比如,笔者在教学”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边角边“时,先伸出两手的拇指食指成枪状,并对他们说:”同学们,看我左右两手的'手枪'是不是全等啊?“边说边把两手靠近,展示给同学们看,”看这两枪的两边和夹角是不是对应相等?“随着同学们的兴趣高涨,这性质和判定定理就记住了。
2、鼓励疑问,激励发展
陶行知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笔者在讲授新课时总让学生在课下预习,将不懂得地记下来。上课前先让同学们说说有哪些疑问,把握学生的思维难点和歧见,老师上课也有重点的讲解,引导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上课过程中也鼓励学生提问,鼓励生生间讨论,最后老师总结,不同学生的疑点总合起来就会把问题看得全面透彻,让学生主动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避免以前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害怕、学习被动的行为,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
1、设计新奇的导语,引起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每堂课的开始就应设计一个好的导语,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例如:在七年级《平方差》这一节,可这样设计:同学们,你能在半分钟内口算出下列两个代数式的值吗?(1) 48×52,(2)103×97同学们屏住了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两个式子,想口算出结果,也有的同学在努力寻找其中的规律。但半分钟过去,没有同学口算出来。这时老师说:“我可以在半分钟内口算出来,这两个代数式的值:第一个是2496,第二个是9991。我是如何算出来的?是不是老师聪明些吗?这时同学们争着回答:“不是,你肯定用了什么方法!”老师接着说:“对,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里有什么方法?”这时的学生就产生了渴望掌握这种方法的强烈愿望,从而产生了自觉主动的学习要求和兴趣。
2、设计精心的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数学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数学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数学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 ,走进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3、让学生参与,增加学生兴趣
我们要改掉过去的“我讲你听”的上课模式,这样的模式易让学生厌烦,我们可以采用“学生讲学生听”。在做一些习题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讨论,如仍有学生弄不明白,可请一些已经弄明白的学生上台为大家讲解,这在学生心理觉得:自己講给自己听,要特别认真讲,也要特别认真听。这跟老师讲的意义不一样,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品尝了参与的快乐,学习兴趣也进一步提高了。 总之,教师若能在教学中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如:设计一些新奇有趣的问题,随机应变地进行创造性教学,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图多解、一图多题等探究活动,结合实际生活探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不仅能减轻负担、提高质量,更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人人所需要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我们应力求做到:发挥主动性,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感受性,帮助学生认知,重视发展性,促进学生进步,渗透教育性,激励学生向上,贯穿实践性,鼓励学生动手,做到这五 “ 性 ” ,就会在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新形势下的数学教师一定要更新教学观念,既要教书育人,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不久的将来祖国所需要的新型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