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德育工作
2014-04-29邓小敏
邓小敏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人们勤奋努力向上的品质使得经济、科技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但是也忽略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部分人无视尊老爱幼、勤俭节约、扶危救困等传统美德。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全国各地都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育培养。而德育教育的要求、目标都在体现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关键字]传统文化 德育工作 渗透 学校 教师
近两年,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股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当中还包括一些商界人士、艺术家。而弟子规、儒家经典书籍更成为了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在值得欣慰之余,有一些现象却是令人担忧:在这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相符合的时代,许多孩子已经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甚至是不知道何谓传统文化。因此,摆着我们面前的问题就集中在:传统文化与学校里的德育工作有着怎样的联系?作为人类文明工程师的教育工作者,又该如何在德育工作中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也能感受中华名族的伟大,让他们能胜任“继承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任务呢?
一、传统文化与德育工作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上至琴棋书画,下至四书五经文史典故,无不反映出“文雅的、谦和的、感恩的、孝道的、侠义的、修己的、责任的等等”的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南宋岳飞“精忠报国”,顾炎武高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更是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的体现。
《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小学德育即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它培养的目标是让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好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的思想基础。从纲要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培养的实质就是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德育工作中对学生要求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提高一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反映。因此,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在德育工作中不容忽视。加之,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他们纯洁、天真,是一张张白纸,能快速地理解、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传统文化,从小抓起,比进入社会后无休止的宣传来得更有效。传统文化是培养造就人才的起点,是德育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付出与统筹。
二、把传统文化贯穿在德育工作中
德育工作,不仅是集体的事情,也是个人的事情。所以,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学校是第一责任方,教师更加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学校应当如何做?
学校是学生除了家庭以外,接触最多的地方。如何开展德育工作,让学生在这当中感受传统文化,值得深思。其实,学校处处都无不在体现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完成好每一项看似简单而常规的活动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
首先,做好每周周一的升旗仪式的工作。据了解,部分学校极不重视升旗活动,经常都是草草了事,甚至有些学校连升旗台都没有设立。升旗仪式,不仅仅是一项活动,它是一次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爱国情怀的机会,是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的行为。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是他们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他们成就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时时刻刻让学生知道自己肩负着“爱祖国,爱人民”的责任。
其次,坚持开展诵读活动,学习传统文化。《弟子規》、《论语》以及三字经等等体现传统文化的典籍,已经在好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出现在学生的读书课上。因此,学校在重视“应试教育”的同时,也应当合理地安排时间让学生接触、诵读这些经典著作,从这样的渠道上学习传统文化。
再次,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博物馆,名人故居、历史遗迹,让他们感悟历史,崇印先哲。
另外,学校还可以开展节日庆典、主题集会等。比如在植树节时,组织学生植树、给校园的花草树木灌溉,让学生珍惜生命,爱护花草树木;再比如,在重阳节时,带领学生在本地区内的养老院做义工,培养学生“尊敬老人”的思想。
(二)教师应当如何做?
教师是学生的知识传授者,也是学生接受德育培养的第一人。所以,在德育工作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那么,教师又应从哪些方面努力呢?
第一,上好思想品德课。如何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造就一大批德、智、体、音、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乃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中心任务。它与德育工作相辅相成,当中无不体现着传统文化。从《爱惜粮食》这一课中,让学生明白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懂得感恩农民伯伯的艰辛劳动,珍惜粮食,不浪费;《学习做爸爸妈妈的好孩子》这篇小文章,教育学生要孝敬父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尽“孝道”等等。
第二,从学生的日常行为着手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渗透传统文化。选好班上的班干部,让学生体会到“责任”二字,让他们明白自己对班级的责任,对集体的责任;对于部分使用粗言烂语的学生,要耐心教导,从而使他们学会文雅、谦和”的待人礼节;对于存在作弊、撒谎等现象的学生,教师应当引起重视: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为其分析此等不良习惯的弊端,让他们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改正错误,真正地做到“修己”。
第三,与家长保持紧密的联系。年龄越小的学生越容易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应当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应被分割开来。教师应该让家长明白到,德育工作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家庭里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氛围。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我们都应以它为准则规范自身的言行,让所有人都体会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以它为准则教导学生,培养学生,让他们真正地成为“德智体美劳”的“五有”
新人,让他们能够肩负起建设祖国的伟大任务。
参考文献:
【1】《小学生德育纲要》,国家教育委员会,1993年3月
【2】《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檀传宝,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3】《浅谈传统文化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王俊海 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井店完小
【4】《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李霁,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201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