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南私家园林中的意境浅析

2014-04-29顾正云

青年文学家 2014年2期

顾正云

摘 要:江南私家园林以其独特性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具艺术性的园林类型,在中国造园史上也是独具特点,实景与虚境的对比、山水画的借鉴、人文艺术气息的合理运用,环境中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以及叠石理水中的自然景观等为园林江南私家园林意境的体现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更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欣赏、借鉴价值。

关键词:意境特征;诗画意境;人文意境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2--02

意境是指在绘画或是设计表现作品中呈现的情与景的交融、虚实表现、在有限的空间中用感官的视觉来表现的诗画的空间,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

一、意境的特征

意境的构成是以实物的空间表现为创作设计为基调﹐通过对实物空间的意境的把握达到情与景的交融、虚实表现;这是创作的依据,也是欣赏的依据。园林的设计创作是把无限的空间表现在有限的空间中,如百里之间实物浓缩在狭小的空间中;对于欣赏或是观赏是从一个空间的又视觉而到无限,在浓缩的空间中感受出宽阔、广袤的意境、大气当中带有细腻情感意境。这种由大到小、由广度到狭窄、由豪放到细腻的创作过程,在欣赏时会让作品的意境完全的展示出来,从而达到更高的视觉高度,更具象和更抽象的表现意境,同时让我们在欣赏的时候更好的感悟意境的美。

意境的构成是虚实相辅相成的,也是相生相克的。通常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 “就在眼前 ”我们通常称为 “实境”;二是 “见于眼外 ”我们通常称为 “虚境 ”。“虚境”是实境的提炼,也就是升华。是体现着对现实景观的目的和造园者的意向,体现着对整个意境的更高休养和审美的视觉感受,也是艺术品的更高标准的要求。在意境中结构处于领导地位,也是意境结构的灵魂。同样对于意境也不是我们凭空想象下产生的,它的产生必须是通过现实中的实境作为媒体来体现,实境体现或是展现意境。意境通过实体景观来表现,实境又是在虚境的指导下来加工深化,这就虚实相连、虚虚实实“的意境。

“生命旋律”是意境的本质特征,生命本身而言就是五彩的,本身就是一种美。在我们的审美中,把宇宙境界与艺术意境视为浑然一体。本身宇宙就是一种生命的旋律,意境中境界就是生命的特殊体验,就因为这种表现。却把整个宇宙都装下。意境对于每个人而言,所展示的都是不一样的体验。对于每个人所展示的意境都是不一样,因为艺术的意境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每个对于心里的感动和体验都是不同的,这样造就了我们心灵的另外感动。

二、园林中的诗画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经过漫长的发展阶段,以大自然中的山川地貌为蓝本,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融合了山水、建筑、花木,并把技术和艺术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古朴、典雅、自然、清幽、意境深邃的写意山水园林景观”。 中国古典园林,特别是江南私家园林本身就是从中国山水诗和中国画中把意境带到现实中、且实施在实际的案子中,让中国的园林设计更具有有诗情画意和浓厚感情色彩。在漫长的中国诗画中,绘画理论中的山水画对中过的古典园林影响深远,山水画所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是“造化”与“心源”两个方向上游移。“师造化”与“得心源”明确地提出了中国画创作观的一个重要的论断。这一论断的文化外延已遍及中国画论的各个领域,它的核心精神,曾经并将继续成为中国山水画的重要创作支柱,在造园中造园者巧妙地运用自身的情感和现实相结合,把中国的哲学思想原则、伦理道德观,运用到具体的园林中,就为中国的古典园林营造出“师发自然,浑然天成,宛自天开”的自然景观。同时也为造园者的情感寄托创造了回避现实,在园林中寄情山水的无奈和感慨。

中国文人对于意境的追求,就是结合中国传统的文人造园理念,把中国的诗画境界的应用到景观设计中,可以说中国的古典园林园林是“山水画”和“田园诗”密不可分的,也是相生相长,把现实中经典的自然景观,在通过加工创造和设计,再注入人文的主观感受。在现实与意境中再现景观。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诗情画意,也是诗画同源的说法,用诗画作品中的“画意”,來影响或是借视觉感官来影响欣赏者。在造景中借“景”、“形”、“意”来创造古典园林中的景。在古典园林中借助视觉、听觉以及利用原有的地形景观,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的变化来赋予诗的意境。在计成的《园治》中也提到了很多。这种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以谋求诗画的意境及其做法,是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传统。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师法自然,总体布局、组合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缝、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结合,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同样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也和自然规律相符。

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感,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园林意境对内可以抒己,对外足以感人。园林意境强调的是园林空间环境的精神属性,是相对于园林生态环境的物质属性而言的。 园林造景并不能直接创造意境,但能运用人们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所具有的社会文化积淀,充分发挥园林造景的特点,创造出促使游赏者产生多种优美意境的环境条件。园林意境是寄情自然以及情生于意境中,有超于现实之外的感受。在客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情景中,外界事物与人的主观情感想碰撞时,产生的园林意境。园林是真实的环境,其环境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着交替的变化,也随着四季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这种的变化园林中称为“季相”变化;伴随着朝夕的变化称为“时相”变化;风霜血雨的变化称为“气象”变化;还有很多的变化等。这些都会随着环境中的条件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特别是江南的古典私家园林更是具有中国古典园林园林的典型特征,江南园林沿用文人骚客的意境,以淡雅相尚。私家园林大多是按照主人的理想和情趣来兴建的,计成的《园治》中就评价说“三分匠,七分主人”。 往往布局自由,建筑朴素,厅堂随意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之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这种文人园风格,后来为衙署、寺庙、会馆、书院所附庭园,乃至皇家苑囿所取法。宋徽宗的艮岳、苑囿中建筑皆仿江浙白屋,不施五彩。清初营建北京的三山五园和热河的避暑山庄,有意仿效江南园林意境。如清漪园的谐趣园仿寄畅园,圆明园的四宜书屋仿海宁安澜园;避暑山庄的小金山、烟雨楼都是以江南园林建筑为范本。

我国古典园林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园林景物则是一副副立體的图画,不足之处,也需要题以发之。造园手法是把文学、艺术、绘画技法、自然中的天然美很好地统一在一个合理的空间中。园林意境是中国园林的灵魂,情境交融、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在园林意境中很好搭配体现。在环境中创造花红绿地、香气扑鼻、花雨落地等让人回味无穷的园林空间

三、园林意境的人文意境

园林意境是由人的感官感受而存在,意境体现的是人精神境界的,也是人类特有的感受境界。要是把意境放在其他的群体中,则没有任何的意义。人文意境是造园者依据个人的感受,通过对于社会、环境、文化的理解,在造园中特制反映具有文化特点的,让游览者产生自己独特的人文理解的感受。

首先,对于造园来说,造园者的动机、目的都伴随着造园的整个过程中,设计和建造出特定的环境景观。由于造园者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造园这的社会背景、生活的阅历都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和指导着其设计的思想。在现有的江南私家园林中,同时也是当时环境的不同,有很多的造园者都有自己的抱负、都是有能力的、有文化的,他们在当时的环境中不能很好地发挥起自己的抱负,便有了和陶渊明式的山水田园景观。便是有了看破红尘、寄情山水、退隐山林的想法。如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就是造园者王献臣退隐而建造。

其次,造园者的思想情感都是丰富多彩,他们的情感对于园林景观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园林人文意境的产生在园林景观的创造中直接指导着园林中构筑物、园林小品、园林铺装以及园林植物的造型。无论从时间到空间、还是从小到、或是从大到小;还是从内到外;也或者是从外到里。都会是给游人于深刻的感受。从而达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欣赏视觉盛宴。

园林景观中的艺术境界是通过本身的自然环境、园林建筑、构筑物、小品以及园林中的诗画、对联等多种表达方式。来唤起或是更好的表达园林中的境域环境景观,以达到很好的综合艺术效果。给游览者于记忆深处的感动,唤醒观赏者的心境。不但是不是所有的园林都会让游览者产生深刻的意境,也不是都能唤醒游览者的心性。中国的古典园林则除外,是因中国古典园林经过千余年的设计和加工,一代又一代的园林造园者独具匠心的追求,对于意境的追求一直是核心,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有着很高影响力的魅力和原因所在。

江南私家园林注重的是“景由情发”“情景交融”。同时借助自然山水的蜿蜒崎岖的形态美,再深华到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在你欣赏江南古典园林的同时,你不要只是用你的感观去欣赏,最重要的是要用心去领悟和去想象环境中的诗情画意。去感受他的春夏秋冬、风霜雪雨等的景观。

江南古典的园林不单是一种视觉盛宴,同时也是一种艺术。还是一种和你的听觉、嗅觉、和触觉的统一。在中国千年的文化发展中,古典的园林把中国的含蓄、隐晦、显山不漏水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杨永生 《建筑百家杂史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2月

[2]王毅《园林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5月

[3]吴庆洲《建筑哲理、意匠与文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6月

[4]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

[5]周苏宁《园趣》,学林出版社,2005年1月

[6]刘天华《画境文心—中国古典园林之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8月

[7]谭元亨《城市建筑美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

[8]楼庆西《中国建筑》,海天出版社,2006年5月

[9]蔡燕歆《中国建筑艺术》,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年9月

[10]李乡状《中国国古代建筑与欣赏》,吉林文史出版社

[11]同寯《园论》,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

[12]张路红《园林艺术》,安徽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

[13]王毅《翳然林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

[14]黄镇宇《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15]陈六汀《艺术之水》,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16]汪国瑜《汪国瑜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17]潘谷西 《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