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常见语用失误及对策分析
2014-04-29陈文智
摘 要: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不足很大一方面表现为语用失误。语用失误不仅仅是语言使用的对错问题,语用失误会导致交际出现障碍、误解甚至失败。本文分析学生常见的语用失误,并提出应对的基本策略,即改变讲解语文课文的讲解套路,更新语文教学的方法,逐步完善考试方式等。
关键词:语用失误;基本策略
作者简介:陈文智,男(1969.05-),湖北宜昌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及英语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2--02
语言表达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防止语用失误。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语用失误在平时的语言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人们随意的言语行为寻求的是轻松和自然,出现一些失误无关大局,也可以补救。但是,学生学习语言、使用语言则要努力寻求最佳的语用效果。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语用的失误,出现语用失误要高度重视,想各种方法尽量弥补。
一、学生常见语用失误的表现
学生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常会出现一些失误,比如用词不当、文气不顺、语句不通,前言不搭后语,把握不住该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词汇贫乏,说话方式不当,说话不合时宜,表达不合习惯等。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学生在使用语言时,其语用失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 只了解字面的意思,弄不清说话人的真正用意。例如以下的一段师生对话:
A. 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小林?
B. 我能,老师。
当老师听到学生回应“能”之后,就等着学生的回答,而学生只理解为一种询问,故只是按照提问的字面意思作答,这是明显的只理解了话语的字面意思而出现的语用失误。再比如:历史课上,老师提问:“某某同学,请你回答圆明园是谁烧的?”学生慌忙答道:“老师,不是我。”很明显,说话人都仅限于理解了问话所包含的一部分意思,只了解了说话人的字面意思,没有真正弄清楚说话人的真实意图,自然回答时就答非所问,弄成了笑话。由此可见,生活中很多笑话都是因为只理解话语的字面意思造成的。
2. 滥用完整的长句,忽视其在特定场合下可能带来的特殊含义。例如:
A. 帮我把窗户关起来,好吗?
B. 好,我跟你把窗户关起来。
实际上,回答者在应答时,只要回答“好”,“行”或者“没问题”就可以了。但在使用了完整的长句之后,就显得重复罗嗦,给人的印象是回答者有点儿不耐烦,或者带有明显的不满的情绪。本来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可以说是举手之劳,做与不做都没有多大关系的,但由于回答者画蛇添足,可能会导致双方的不快。明明好心关了窗户,由于语用失误导致双方的不愉快。从语用学的角度看,这是因为答话人无意中违反了会话原则中的量的准则,让人推导出不该有的意思,造成过犹不及。
3. 套话空话流行,个性话语消失。
巴金先生在他的《真话集》里说到一件使他心酸的事情:他的小孙女儿做错了一件事,大人要她认个错,这孩子流着泪说:“我……通过这一件事……深刻地认识到……”巴金先生说,听一个小学生也这么说,心里“很难过”。
套话空话流行,个性话语消失,这种现象已经引起语言学家们的关注。一些语言学家们从“词频”的研究中发现,不只是学生,我国全民性公共语汇贫乏的现象十分突出,常规的公共语言运用中一般是少不了“通过……”、“深刻地认识到……”这类语汇的,还可以举出一些,比如“全面贯彻”、“牢固树立”、“积极投入”、“努力增强”、“进一步发扬”等等。
有人说,我们的学生患了集体失语症,不会说话,这个说法虽夸张一点,但是这从另一方面反映我们的学生在具体语言运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学生语用失误的原因探讨
语言学家托马斯说过,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没有根据标准的语法编码模式去遣词造句,他顶多被认为是“说得不好”;但没有按照语用原则来处理话语,他就会被认为是“不真诚的、存心欺骗的或居心不良的人”。由此可见,语用失误在学习语言表达时对学习者有很大的危害,我们应努力加以纠正。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的语言使用的失误呢?笔者认为,很大的一个方面在于我们的培养方式上。
正如朱永新说到学生没有机会讲话:“生下来开始接受幼儿园的教育,幼儿园的教育就是不许乱说,老师在讲课,你别插话;到了家里,父母亲跟孩子之间没有交流,孩子之间也没有游戏,没有交流,都是用防盗门把孩子隔开了。作为学校,在课堂里也基本是老师的天下,学生只不过是老师的配角,学生在作为配角而存在,是为配合老师而存在,是为配合老师的灌输而存在,没有机会表达学生自己的意见。下了课他还是没有时间讲话,为什么?因为他要做作业,中午吃完饭赶快做上午的作业,晚上回家赶快做下午的作业,准备明天的课程,没有机会讲话。”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一旦开口说话,失误在所难免。
其次,语文课堂上的套路讲解也是一大原因。过去很多教师把课文讲解注意力只放在作者介绍和作品背景、段落大意、主题思想的分析上,形成套路。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开始朝着固有的模式发展,一些教师几十年如一日,不断重复备过的课,不断实施固有的模式,不管不顾时代社会已发生变化,面对的教育对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语言进入固定的组合模式,就成为陈词滥调,必然抹平语言的个性,没有生活气息,教师长期沉醉于陈词滥调中,会造成学生个性言语生成能力的萎缩。语言是表达思想的手段,也是人们思维的工具,它反过来又對我们的思维与认知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就是说,言语的僵化往往源于一些固定思维模式,固定的思维模式又反过来促进言语的僵化,陈词滥调的出现是对人的创造性思维的遏制和伤害,导致学生语言运用中常出现语用失误。
再次,教学方法的不合理也是造成语用失误的原因之一。在教学中,学生的语言学习偏重于对语法规则的习得,从术语到术语,从概念到概念,似乎学习语法就是为了记住一些概念和分清哪些是“主、谓、宾、定、状、补”。所谓运用,至多也不过是词类的辨别、成分的划分、复句的分析、病句的修改之类属于语法学范畴的东西。这样的学习语法,学了无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对今后正确使用语言没有多大的帮助。而且目前的语法教学的方法单一,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这更使得学生对语法学习望而生畏。再加上学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过分追求语言的规范僵化的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这也容易造成语用的失误。
三、减少学生语用失误的对策
怎样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减少语用失误,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改变对学生的培养方式
学生进入学校是接受教育,但受教育并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对学生进行各个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具体到语文学习,要在语文教学中减少学生语用的失误,就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听、说、读、些各方面的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给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平时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朗读、演讲、辩论等活动,让其经常练习,在口语实践中不断纠错,提高语用水平。
2. 改变讲解课文的套路
现代教育的核心是“生本意识”,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们必须依照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语言学习的本质, 改变过去课文的讲解套路,打破传统固有思维的束缚,注意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包括词语的选择与锤炼,句式的运用等,特别是培养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如何运用语言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思维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学生,教师备课不再只关注于课本,在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分析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认知水平,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差异原则,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再选择合适的教法和学法,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站在学生的角度多思考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充分考虑学生主动性学习,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语用水平。
3.更新教学的方法。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科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分类指导,让各种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得到语言的训练。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给予学生充分的动脑、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使课堂气氛活跃、和谐,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要减少学生的语用失误,就必须教会学生具体的运用语言,改过去的静态语法教学为动态的语法教学,对语言结构及其所处的语言环境进行动态的分析,让教学过程进入具体的交际活动。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听、 说、 读、 写相结合;输入与输出相结合。无论是在语言实践课还是语言基础课上,都把对学生的语言知识输入与言语技能实践相结合,在讲课中根据授课内容提出大量各个层次的如:词汇、语法、结构、篇章、情节、内容、背景等方面的问题。在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输入的同时,要求学生跟教师一起思考、分析、预测、寻找并给出答案,让学生动耳、动口、又动笔,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是单向输入,而是把输入与输出相结合起来,随时随地利用可利用的机会,为学生营造实践主动学习的条件,提高其学习效果。
4.逐步完善考试方式
教学必须将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语言能力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逐步扭转语言教学成效甚微的局面,改变学习天天学语言,可就是不会用语言的问题。要想让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尽量减少学生的语用失误,就必须改革目前的考试方式,语言类考试可以尝试增设口语测试,语言类如语文或英语试题应适当增加语言应用方面的主观题,使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学以致用,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减少学生语言运用中的失误现象。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6月第一版
[2]钱冠连.《语用学探索》[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一版
[3]朱永新.《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在江苏省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讲话》[A] .2007(8)
[4]陆俭明.《語文教学之症结与出路》[J] .2006(3)
[5]巴金.《真话集》(《随想录》第3集,散文集) [M] .作家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