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州渔鼓唱曲研究

2014-04-29刘鸿兵

青年文学家 2014年2期
关键词:研究

基金项目:河池学院2011年院级青年科研课题项目《宜州渔鼓研究》(2011A-H016)阶段性成果。

摘 要:宜州渔鼓是说唱结合的一种地方曲艺,唱曲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宜州渔鼓的唱曲分为传统唱曲和现代唱曲,不管是传统唱曲还是现代唱曲都有它们的独自特点。传统唱曲,曲调明朗,轻快活泼,利于较小场地的演出;现代唱曲,曲调清新,音域宽广,适合大舞台的表演,它们为唱词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现在笔者对宜州渔鼓唱曲的表现形式,及它的艺术表现手法,艺术特色作如下的研究探索。

关键词:宜州渔鼓;唱曲;研究

作者简介:刘鸿兵(1983-),男,汉族,山西运城人,文学硕士,主要从事音乐教育方向研究。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2--02

一、传统的宜州渔鼓唱曲

传统的宜州渔鼓唱曲它的声腔源于宜州地区民歌,属民间叙事性的分节歌形式,即可独唱,也可群唱,传统无乐器伴奏。旋律属五音阶徽调式,曲调性强,曲风明朗活泼。曲式为四句一段式,音乐属“基本调式反复”结构型。

1、传统宜州渔鼓唱曲的表现形式

传统的宜州渔鼓唱曲的表现形式并不复杂,它的曲式是单句式的曲子組合,由四小句曲子组合成一个唱段,并加上过门组成独立乐段,唱完前面小段的唱词后,即用原来的曲式演唱新的唱词。就这样持续不断,链接反复,直到演唱完整个渔鼓唱词。它的乐曲具体表现形式如下:曲子的开始是过门,过门完后的唱曲是主调,由四句曲子组合成,其中还有过门的穿插。首句唱曲是两个小节加上过门, 第二句唱曲也是两个小节加上过门,

第三句唱曲是四个小节没有过门 , 第四句唱曲是四个小节加上过门 过门。接后是反复回

原调继续演唱。

传统的宜州渔

鼓唱曲表演有独唱 ,有分唱,也有合唱,表现形式十分灵活。

2、传统宜州渔鼓唱曲的艺术表现手法

从上面传统宜州渔鼓唱曲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看到,它主调是由12个音乐小节组成,并不复杂。但是作为一种传统地方曲艺,它的艺术表现手法还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首先,从乐曲的研究得知,传统宜州渔鼓唱曲的声腔源于宜州地区民歌,它的两个主音为“5、 2 ”,并以此组成旋律属五音阶徽调式,这样的旋律,适用于说唱形式的曲艺。这对于说唱形式的传统宜州渔鼓唱词的感情基调,能很好地表现出来。所以,源引宜州地区民歌声腔组成旋律是传统宜州渔鼓唱曲的艺术表现手法。其次,传统宜州渔鼓唱曲的音乐属“基本调式反复”结构型,这样的音乐易背易记易表演,观众也容易接受。因此,“基本调式反复”这也是传统宜州渔鼓唱曲的艺术表现手法。此外,宜州渔鼓唱曲的曲式是单句式的组合,曲式为四句一段,它曲调性强,曲风明朗活泼。为此,单句式组合也是传统宜州渔鼓唱词的艺术表现手法。

二、现代的宜州渔鼓唱曲

现代宜州渔鼓唱曲的声腔虽然源袭了传统宜州渔鼓唱曲主旋律,但经过艺术家们的锐意改革和不断创新,它已经突破了旧的演唱形式,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展了音域,一些地方改变了音律,这样就使得唱曲更加生动活泼,更富有表现力。唱曲同时还部分改变了音乐属“基本调式反复”结构型,灵活多变,成为一种多乐段的新曲式。

1、现代宜州渔鼓唱曲的表现形式

现代宜州渔鼓唱曲虽然保留四句一段式的基础,但根据渔鼓情节发展的需要,可以扩展成为五句一段式或六句一段式,句式也可以缩短或且加长。在一般的情况下现代宜州渔鼓唱曲是围绕主旋律5 2而展开的,但根据问字要音的原则,它从根本上突破五音阶徽调式的规律,走向了更宽广的音域,并行成多个乐段,这就是现代宜州渔鼓唱曲的表现形式。革新后的唱曲表现形式十分灵活,渔鼓唱词在道白时配以伴音,在穿插快板时配以伴音,在转换角色时配以伴音……这就形成了它的独特表现形式,使得舞台的场面更加热烈,演出的效果更加鲜明。

2、现代宜州渔鼓唱曲的艺术表现手法

现代宜州渔鼓唱曲植根于民族民间音乐,尤其是对民族音乐的声腔进行了广泛的吸收、净化和提炼,充分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气质。它的艺术表现手法很多,现在笔者就从它的结构布局,节奏与旋律处理,乐曲旋律处理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A、结构布局的合理性

现代宜州渔鼓唱曲是以一个主题(包括三个乐句)为基础,采用了传统的惯用的变奏结构形式进行多次重复,循环,并发展成多个乐段,这是它的整体结构布局,这个结构布局十分合理。

我们举现代宜州渔鼓《永远耸立的丰碑》两段唱曲为例来分析它结构布局的艺术表现形式:第一段唱曲——开头过门过门在这里就原袭了传统宜州渔鼓唱曲的主旋律原调,结尾三小节成为高八度变奏。接下的来开头唱曲

过门接在这里的唱曲接过门后问字要音,音乐已经跳跃到以主音为“6”的高八度旋律。接下来的唱曲过门在这里唱曲又回落到原来传统宜州渔鼓唱曲“52”的主旋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第一句音乐中,现代宜州渔鼓唱曲对传统宜州唱曲旋律的突破,音域已达11度。

接下来第二段唱曲——过门从渔鼓第二段唱曲我们可以看到,整段音乐的变奏都是以“52”两个主音来构成主旋律的重复,它没有离开传统宜州渔鼓唱曲的基础,而是遵循它的一般规律。但是从音乐的第一句的唱曲以高音“6、5”开头,到最后一句唱曲的低音“6、 5”收尾,其中最高音为“1”形成11度音的较宽音域。这样,整个乐段没有落入传统宜州渔鼓唱曲以低音开头,旋律低沉的俗套,使得乐曲的音色变得雄浑响亮,音域变得宽广,音符变得更加跳跃 ,表现形式变得更加灵活,结构布局也十分合理。结构布局的合理性是现代宜州渔鼓唱曲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B、节奏与旋律的处理的科学性

现代宜州渔鼓的节奏与旋律的处理十分注重科学性。从上面的例子我们看到,取音以低八度的5对比,最高音为“1”,旋律起伏大,音域扩展宽。渔鼓节奏要跟着旋律的紧凑而多变,有极强的动力性和展开性。过门的节奏成为主导节奏。其主导节奏是一种带主导意义的节奏形态,起着概括揭示音乐,表示内容、情绪、风格的重要作用。过门中节奏按渔鼓拍打的规律进行了科学处理,它紧跟着旋律的变化发展规律而拍打,相互配合,恰到好处,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节奏与旋律处理的科学性也是宜州渔鼓唱曲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C、乐曲旋律处理的多样性

现代宜州渔鼓唱曲的乐曲旋律处理很有技巧性。首先,乐曲大量运用了“头尾相叠”的手法,在民间音乐中又称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又叫“鱼咬尾”。即前乐句的最后一个音和乐曲的起音同一个音或相差8度。例如现代宜州渔鼓《永远耸立的丰碑》开头两句唱曲,这两个乐句,前乐句的最后一个音 “6”和乐曲的起音“6”同一个音,这就是“头尾相叠”的手法。“头尾相叠”手法的运用,使乐曲显得特别庄重。同时,唱曲的音乐乐曲还灵活采用级进的手法。如采用以为主的上行级进,这一旋律发展手法的使用使乐曲的感情色彩更加丰富。此外,唱词在乐曲的旋律中还经常运用辅音,突出辅助音向骨干音倾向的原则,这样,让观众听起来感到旋律优美而流畅……现代宜州渔鼓乐曲旋律处理的多样性,使音乐的表现力更为丰富,旋律更加优美。它是宜州渔鼓唱曲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

三、宜州渔鼓唱曲的艺术特色

唱曲是曲艺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唱词的产生而产生,是為唱词服务的。而一个曲式的产生,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实践阶段才走向成熟,它有自己的发展规律,独具自身的艺术特色。而宜州渔鼓唱曲也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宜州渔鼓唱曲的艺术特色有哪些呢?笔者做出如下的归纳。

1、宜州渔鼓唱曲的曲调性强、曲风明朗活泼

传统的宜州渔鼓唱曲它的声腔源于宜州地区民歌,属民间叙事性的分节歌形式,即可独唱,也可群唱,传统无乐器伴奏。旋律属五音阶徽调式,曲调性强,曲风明朗活泼。曲式为四句一段式,音乐属“基本调式反复”结构型。现代宜州渔鼓唱曲的声腔虽然源袭了传统宜州渔鼓唱曲主旋律,但经过艺术家们的锐意改革和不断创新,它已经突破了旧的演唱形式,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展了音域,一些地方改变了音律,这样就使得唱曲更加生动活泼,更富有表现力。唱曲同时还部分改变了音乐属“基本调式反复”结构型,灵活多变,成为一种多乐段的新曲式。

2、宜州渔鼓唱曲的表现形式十分灵活

宜州渔鼓的唱曲有传统和现代之分。传统的宜州渔鼓唱曲的表现形式并不复杂,它的曲式是单句式的曲子组合,由四小句曲子组合成一个唱段,并加上过门组成独立乐段。唱完前面小段的唱词后,即用原来的曲式演唱新的唱词,就这样持续不断地反复,直到演唱完整个渔鼓唱词。传统的宜州渔鼓唱曲属民间叙事性的分节歌形式,即可独唱,也有分唱和合唱,它的表现形式十分灵活的。现代宜州渔鼓唱曲虽然保留四句一段式的基础,但根据渔鼓情节发展的需要,可以扩展成为五句一段式或六句一段式,句式也可以缩短或且加长。在一般的情况下现代宜州渔鼓唱曲是围绕主旋律5 2而展开的,但根据问字要音的原则,它从根本上突破五音阶徽调式的规律,走向了更宽广的音域,并行成多个乐段,使得它的表现形式更加灵活。

3、宜州渔鼓唱曲的艺术表现手法多样化

宜州渔鼓唱曲的艺术表现手法多样化。宜州渔鼓唱曲是以一个主题(包括三个乐句)为基础,采用了传统的惯用的变奏结构形式进行多次重复,循环变奏,并发展成多个乐段,这是它的整体结构布局,这个结构布局十分合理。现代宜州渔鼓唱曲它的旋律起伏大,音域扩展宽,节奏紧凑而多变,有极强的动力性和展开性。唱曲的节奏与旋律的处理十分注重科学性,它的节奏按渔鼓拍打的规律进行处理,紧跟着旋律的发展变化而拍打,相互配合,恰到好处,增加了音乐的表现力。现代宜州渔鼓唱曲的乐曲旋律处理很有技巧性。乐曲大量运用了“头尾相叠”的手法,在民间音乐中又称“鱼咬尾”,使乐曲的表现力更为生动。音乐乐曲灵活采用级进的手法。如 以为主的上行级进,这一旋律发展手法使乐曲的感情色彩更加丰富。在乐曲的旋律中还经常运用辅音突出辅助音向骨干音倾向的原则,听起来旋律优美流畅。以上这些都是宜州渔鼓唱曲的艺术表现手法。

宜州渔鼓是桂西北艺园的一枝奇葩,它独自綻放,鲜艳夺目,散发出迷人的芳香。在刘三姐故乡宜州市的城乡舞台,它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喜欢的曲艺节目。特别是在近代,经过艺术家们的锐意改革,唱词和唱曲突破旧的形式不断创新,宜州渔鼓以它的崭新姿态走出宜州,走向广西,面向全国,活跃在广大的城乡舞台,展现出更迷人的风采。宜州渔鼓是高度的生活化和大众通俗化艺术的象征,是宜州乃至桂西北各族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体现,也是研究地方文化艺术史的宝贵资源,有极高的文化艺术借鉴价值和厚重的人文欣赏价值。当前,政府已十分重视宜州渔鼓,把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今天我们研究它,对于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邹少民.浅谈祁东渔鼓及其音乐[J].艺海. 2010(5).

[2]赵雷, 民间原生态说唱音乐——苍南渔鼓[J]. 中国音乐.2010(1).

[3]赵谦,田中林. 广西渔鼓创腔初探[J].艺术探索.1989(2).

猜你喜欢

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于辽朝“一国两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声、光、磁、触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关于反倾销会计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层脱落的攻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