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游记》中五个欲娶唐僧的女子
2014-04-29侯济民
摘 要:本文以全新的视角对《西游记》做了深入的文本分析,将研究的重点从唐僧师徒四人身上转移到广大的妖魔身上。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探求了小说中五个女子欲娶唐僧的真是目的,并进一步对其目的做出了系统的分析,发现了作者关于人类欲望的哲学命题。
关键词:《西游记》;娶;欲望;女子;唐僧
作者简介:侯济民,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古代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2-0-01
在《西游记》开篇之前有幔亭过客的一篇题辞:“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幻。是知天下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故言真不如言幻,言佛不如言魔。魔非也,即我也。我化为佛,未佛皆魔。魔与佛力齐而位逼,丝发之微,关头匪细。催挫之极,心性不惊。此《西游》之所以作也。”【1】我同意他的观点,《西游记》是用幻笔写人世的,虽然作者写了形形色色的各路妖魔,但他们的本质都是人。笔者注意到小说中有五个女子(第五十四回的女儿国主、第五十五回的蝎子精、第六十四回的杏花仙子、第八十二回的地涌夫人和第九十五回的玉兔儿),她们共同的特征是,都想娶唐僧,但目的各不相同。
女儿国主娶唐僧,就是为了要个男人满足她的性欲。作者虚构了这样一个国度: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富强,这一切都属于女儿国主,她什么都有,可就是没有男人。富有一国却连最基本的性欲都无法满足,她心心念念的只是一个男人。小说第五十四回写那女王闪凤目,簇峨眉,仔细观看果然一表非凡。女王看到那心欢意美之处,不觉淫性汲汲,爱欲恣恣,展放樱桃小口,呼道:“大唐御弟,还不来占凤乘鸾也?”【2】这一段描写把女儿国主初见男人的丑态表现得淋漓尽致。长期的性压抑使她濒于绝望,性欲之火本已奄奄一息,可是唐僧的猛然出现重又点燃了这熊熊烈火,较之从前千倍万倍地煎熬着她的内心使她不能自已,做出种种意想不到的举动。在这里作者非常深刻地提出了人类性欲这一主题,揭示了性欲得不到满足所可能造成的后果。
蝎子精娶唐僧,只是想成个家有个道伴儿。第五十五回写那怪走下亭,露春葱十指纤纤,扯住长老道:“御弟宽心,我这里虽不是西梁女国的宫殿,不比富贵奢华,其实却也清闲自在,正好念佛看经。我与你做个道伴儿,真个是百岁和谐也。”她娶唐僧的目的很简单也很实在——我与你做个道伴儿,念佛看经,百岁和谐。【3】她需要的是一种安全感、一种归属感,只有家才能满足她的这一需求。蝎子精奉饭给唐僧,是想留住他的胃,成一世的夫妻;色诱唐僧,则是想做成了夫妻,建立稳固的安乐窝。可是在唐僧眼中一切女子都是粉骷髅。最后,蝎子精不但家没建成而且把命也丢了。她反对唐僧去取经,说:“好夫妻不做,却取甚么经去”。【4】她只想要一个守着自己的男人、一个安乐窝,哪怕不如别人家富贵,苦一点、穷一点都无所谓。
杏花仙子娶唐僧,是爱唐僧的才华。第六十四回写十八公请来唐僧,他说:“圣僧休怕,我等不适歹人,乃荆棘岭十八公是也。因风清月霁之宵,特请你来会友谈诗,消遣情怀故耳。”【5】那晚,唐僧也很有兴致,又是参禅论道又是吟诗作赋,平时迂腐的和尚转眼变成了风流的才子。躲在杏树后的杏花仙子痴痴地傻笑,心想:“就是他了。”于是她转出屏风,先是给众人道了万福,后又给唐僧献了茶,最后又赋诗一首,希望能得到唐僧的唱和。杏花仙子一出场就给人知书达理、大家闺秀的印象,就连“书读的少”的赤发鬼也觉得他们般配,说:“我这姐姐,那些儿不好?他人才俊雅,玉质娇姿,不必说那女工针指,只这一般诗才,也配得过你。”【6】因为唐僧有才,所以杏花仙子爱上他,所以十八公辈敬仰他。在这些树精看来,唐僧是他们的知音,可以满足他们精神上的需求。
地涌夫人娶唐僧,是为了得到一份尊重。她爱唐僧,也希望唐僧一样爱她;她尊重唐僧,也渴望得到唐僧的尊重。她甚至相信爱情是可以慢慢培养的,以至于在悟空给她设的两次美男计中一往情深,对唐僧的虚情假意毫无察觉。第一次,唐僧斟酒给她吃,那妖精接在手,把杯放住,与唐僧拜了两拜,口里娇娇怯怯,叙了几句情话。【7】第二次,唐僧又亲自摘桃子给她吃,她想:“好和尚啊!果是个真人!一日夫妻未作,却就这般恩爱也。”【8】在她看来,这些都是唐僧对她的爱意,对她的尊重。当她得到爱与尊重的反馈时,竟感动得有些惊慌失措,即使我们知道,这一切都是唐僧在骗她!
玉兔儿娶唐僧,才真的是要吃他的肉,以此成为太乙上仙。第九十五回,太阴道:“你亦不知,那国王之公主,也不是凡人,原是蟾宫中之素娥。十八年前,他曾把玉兔儿打了一掌,却就思凡下界,一灵之光,遂投胎于国王正宫皇后之腹,当时得以降生。这玉兔儿怀那一掌之仇,故于旧年走出广寒,抛素娥于荒野。然而恰逢此时,知得唐僧今年今月今日今时到此,他假借国家之富,搭起彩楼,欲招唐僧为偶,采取元阳真气,以成太乙上仙。”【9】在玉兔儿与唐僧接触的整个过程中,只见了一次面,碍于形势拉了拉手,零交流,好像连看都没有仔细看唐僧一眼。她不在乎你是谁,重要的是你有元阳真气,吸取了元阳真气就可以从下仙上升为太乙上仙。因此,她也是这五个女子中唯一一个有可能害了唐僧性命的人。因为对于前面的四个女子来说,只有唐僧活着才能满足她们的需求,而对于玉兔儿,只有唐僧死了她才能实现愿望。
从女儿国主到玉兔儿,我按照她们在《西游记》中出場的先后顺序,分别对她们娶唐僧的目的做了深入的剖析。女儿国主为了满足性欲,蝎子精为了成家,杏花仙子渴望精神沟通,地涌夫人为了得到爱与尊重,玉兔儿为了成为太乙上仙。我发现,虽然她们的目的各不相同,但是连起来看的话,这竟然是一个逐层上升的需求过程:性欲(基本需求)——家(安全感)——精神沟通——爱与尊重——成太乙上仙(突破自我)。是的,这个过程正与美国心理学家马塞洛的需求层次理论【10】相吻合。《西游记》最终成书于明代,而马塞洛提出这一理论则是在1943年,显然《西游记》的作者不可能是先看到了马塞洛的理论再创作了小说。我认为,作者在当时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只不过他并没有对其进行理论上的提升,而是将其形象化,通过在小说中设置五个欲娶唐僧的女子来表现人类不同层次的欲望,而这些欲望竟是与人类同生共灭的!
注释:
【1】【明】吴承恩著,李贽评:《西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页。
【2】同上,第726页。
【3】同上,第736页。
【4】同上,第741页。
【5】同上,第859页。
【6】同上,第866页。
【7】同上,第1108页,第1109页。
【8】同上,第1112页。
【9】同上,第1280页。
【10】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 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书中提出了需求层次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