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欧卡兹文学市场看阿拉伯贾希利叶时期诗歌题材的多样性

2014-04-29马海燕

青年文学家 2014年2期
关键词:阿拉伯

马海燕

摘 要:兴起于欧卡兹的文学市场,折射着阿拉伯诗歌的繁荣昌盛,它见证了贾希利叶时期诗歌的荣光,并为之蓬勃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助力。文章阐述了欧卡兹市场的文学功能,探讨了贾希利叶时期诗歌体裁的多样性,并由此分析了欧卡兹文学市场对阿拉伯贾希利叶时期诗歌的历史贡献,以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欧卡兹;文学市场;阿拉伯;贾希利叶;體裁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2-0-01

引言:

贾希利叶时期是指公元622年之前伊斯兰教出现的一个半世纪,贾希利叶诗歌以其体裁多样,具有高度的客观性,浓厚的英雄色彩等特点被认为是阿拉伯人的文献与史册。经欧卡兹文学市场遗留下的诗歌,是阿拉伯人的优秀文库,其丰富的体裁涵盖较广,记载着古代阿拉伯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大漠生活、思想意识、地理状况,以及连绵不断的战争史,为后人研究古阿拉伯历史开启了门窗。

一、欧卡兹市场的文学功能

欧卡兹市场虽是应商贸而生,但随着其职能的扩大,在文学层面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被载入了阿拉伯文学史册,被后人形象地将称为文学市场。其文学功能主要如下:

1、繁荣于集市,多方参与

诗歌咏赛在集市期间,多方参与,体裁丰富多样,不拘一格,来自各方的人你咏我诵,纷纷吟诗作赋,将最新诗歌呈现在众人面前,以供评论与鉴赏,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2、即兴演说,传承思想

诗歌和演讲往往被喻为部落间不见硝烟的战场。诗人和演讲家在古代的阿拉伯社作为部落的代言人,备受爱戴和信赖。该时期演说辞最大的特点是形式上侧重于骈文,句与句之间追求押韵,词与词之间讲求工整、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颇具韵味。

3、文化辩论,开阔视野

欧卡兹市场的辩论也备受青睐,富有智慧的哲人往往兴致所致,展开辩论。双方斗智斗勇、唇枪舌剑,将阿拉伯文采发挥得淋漓尽致,致使游牧人通过激烈的辩论,充分领略和享受阿拉伯语言的精炼、修辞的奥妙、逻辑的严密、哲理的深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吸取知识。

二、贾希利叶诗歌体裁的多样性

贾希利叶诗歌体裁丰富,诗歌的结构、程式、格律、意象乃至主题,一直备受后代诗人推崇并奉为经典。也是研究伊斯兰教出现之前阿拉伯人生活习俗、思想宗教、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重要的资料来源。

1、以沙漠游牧文化为主体的诗歌

贾希利叶诗歌有着固定的结构:以凭吊遗址追忆情人起兴,接着转而描述骆驼或战马,然后进入诗歌主题,或矜夸或颂扬,或诋毁或讽刺,最后常以格言、慧语结束全诗。这种恒定模式是当时人生活的反映。生活在沙漠、旷野中的阿拉伯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为了抵御险恶的自然环境和应对频繁的部落战争,他们居无定所。在四处迁徙的过程中难免经过以前生活过的地方,进而睹物思人,看到物移人非,各种复杂的情愫油然而生,引得当局者诗意大发。

2、诗歌中所体现的部落宗派精神

严峻的自然条件、有限的生存资源迫使贝都因人在物质上倚赖部落而存在;精神上,部落、宗派的荣耀即是个人的光荣,所有个人意志、利益相对部落宗派精神,都不值一提。“诗人的个性完全同自己的部落糅合在一起,诗歌很少表露一种舍宗教而独立的性格。”因此,赞美部落、夸耀宗族、保卫家园、诋毁打击敌人成为贾希利叶诗歌最主要的基调。贾希利叶时期的诗人作为部落的代言人、精神领袖在维护部落荣誉、鼓舞战士斗志等方面发挥了急先锋的作用。在贾希利叶诗歌中类似这样的例子不可枚举。颂扬宗族、夸耀乡党战功、攻击诋毁其他部落这些题材都是贝都因人部落宗派精神在文学作品上的产物。

3、折射阿拉伯人的道德价值观

解读贾希利叶诗歌可以了解当时阿拉伯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诗歌夸赞颂扬的品德即是主流社会所推崇弘扬的;相反,诗人诋毁贬损的习气即是大众所不容的。贝都因人热情好客、赈济贫苦,慷慨、侠义是他们推崇的美德。诗人以勇敢豪迈、慷慨助人为荣,以门第高贵、结交贵族为耀,以纵情声色、狂欢滥饮为乐。贾希利叶时期阿拉伯人所认可的道德准则都是当时自然、社会环境的结果。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任何一个人都可能陷入困境,相互扶持十分重要;频繁的部落战争,勇敢豪侠是生命的保障;单调艰难的生活饮酒作乐是难得的消遣。

三、欧卡兹文学市场对贾希利叶时期诗歌题材多样性的历史贡献

1、推动了文化传播,促进了诗歌题材的丰富多样性

通过欧卡兹文学市场, 史学界不难窥见古代阿拉伯人渴望和平、期望交流、追求知识, 以及需要先进文化改变文化滞后的迫切性。古阿拉伯社会以氏族为中心,部落各自为政, 各行其是。资源匮乏和血统分化致使部落间常年同室操戈,战乱不断。各部落诗人、演讲家、评论家等化干戈为玉帛,利用朝觐汇聚欧卡兹,进行文化交流。通过一年一度的文学市场,诗人和演说家等文化人用精美绝伦的诗歌、脍炙人口的演讲,将珍贵的精神食粮、耐人寻味的哲理奉献给了多为文盲的游牧人, 丰富了他们的大漠生活,提高了文化素质,推动了半岛的文化进程。并且为研究伊斯兰史前阿拉伯民族的历史、文化留下了宝贵史料。此外,阿拉伯人通过与埃及人、叙利亚人、波斯人等交往过程中,也吸收了一些先进的异族文化,丰富了本土文化。

2、推动阿拉伯民族共同语统一

阿拉伯半岛部落众多, 方言不一, 差异较大。到欧卡兹的诗人、演讲家、评论家用古莱氏方言从事文化活动, 游牧人遂效仿并将其带向半岛各地,从而使其成为半岛的交流语言,逐渐发展成以其为基础方言的民族共同语, 阿拉伯语在语音、词汇、词法、句法和修辞等方面得以彻底统一。

3、推动诗歌和散文纵深发展

贾希利叶时期,绝大多数游牧人为生计四处奔波,无暇接受教育,因此,文化水平普遍低下。为了区分诗歌的良莠,诗人们公推富有造诣的诗歌评论家评判诗作。评论家从遣词、韵律、格式、题材等方面评判诗作,将最优秀的诗作奉献给阿拉伯人。该时期的诗歌评论不仅仅把阿拉伯诗歌推向了更高的层次, 使诗歌创作在竞争中精益求精,也由此成为后期阿拉伯文学评论学科的雏形。

在欧卡兹文学市场上,诗人则是古代阿拉伯集体智慧的象征。欧卡兹市场为他们提供了交流和竞争的平台,从而使诗歌从民间通俗文学走向精英的高雅文学,从部落走向半岛,诗歌创作的体裁也从局部走向多样化、丰富化。

参考文献:

[1]艾哈迈德·爱敏著、纳忠译: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M],商务印书馆,2001 年第 2 版。

[2]薛庆国。阿拉伯文学大花园[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 年。

猜你喜欢

阿拉伯
第37期 参考答案
拜登在阿拉伯领导人峰会上说,美国“不会离开”中东
欧盟在阿拉伯国家卫星导航推进历程与实践
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
阿拉伯编年史家伊本·艾西尔及其所处的时代
来自阿拉伯的奇思妙想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阿拉伯小镇的露天集市
玉米麸质阿拉伯木聚糖在水溶液中的聚集和构象
论文中阿拉伯与汉字数字的使用规则